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

大学跨学科组织运行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29 06:45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在这样的时代召唤下,推动跨学科研究是国家进行创新体系建设和提升大学科研创新力和获取竞争优势的客观要求和必然趋势。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我国大学正积极探索促进跨学科融合的方式,跨学科机构的设立作为有效的体制机制创新,诸多大学纷纷建立了跨学科机构。跨学科机构的创立作为科研体制机制的创新确实为促进高校跨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平台保障,在承担国家、学校科研任务的同时,为教学、知识传播、成果应用、区域参与以及国家创新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跨学科组织处在行业、政府、大学多主体的系统之中,完善的跨学科组织是开展诸多跨学科活动的有效载体,其良好运行需要组织系统内部及外部提供可靠的体制机制安排。国外大学为促进跨学科研究,完善跨学科研究机构的运行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和改革创新也取得了大量的成就,对其良性运行的跨学科组织进行分析具有一定的必要性。本论文在查阅跨学科相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首先从学科、跨学科、跨学科研究、大学跨学科组织的内涵出发,考察国内外大学跨学科组织的演进与发展,并基于不同视角全面分析大学跨学科组织发展面临的阻碍。其次本文选取国外著名大学不同类型跨学科组织进行案例研究,对美国波士顿大学内设于医学院的埃文斯跨学科生物医学研究中心(ECIBR)、美国哈佛大学独立设置的Wyss生物启发工程研究所以及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具有跨学科战略导向的应用科学和工程学院的组织结构、定位及运行保障机制进行分析。此外,结合知识三角理论和协同论总结跨学科组织有效运行的特征并构建跨学科组织运行机制,总结其运行机制包括协作参与的治理机制、完善的项目管理机制、有效的资源整合机制、跨学科教育和培训机制和多层次成果应用机制。最后,在系统构建运行机制的基础上,从跨学科组织自身、大学及政府三个主体出发,针对我国跨学科组织内部运行低效以及外部适应能力差提出相关建议。
【学位单位】:华南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G647
【部分图文】:

三角,生态系统


第一章 绪论识三角的中心,组织安排是指动员和整合资源为知识网络成员提供创模型强调知识三角每个要素的重要性以及对整合方法的需求,不仅关关注三者之间的互动。三者之间的互动关系表现为:研究产出进行转又可以提高研发效率;教育对研究的重要性无可非议,高技能人才有研发活动促进教育发展;教育数量和质量影响着创新活动,技能型人活动和产品的利用及生产其原因在于受过高等教育的消费者是创新早期使用者,而创新性的技术能够促进教学方式创新。在承认研发,关性基础上,“知识三角”通过促进和改善三者之间的互动可以增加因此需要改善这三个领域的投资,需要系统和社会的持续互动。[61]

治理结构,研究所,哈佛,哈佛大学


科学学院的生物工程教授 Donlad Ingber 担任 Wyss 研究所的创始 的愿景,该研究所邀请了来自哈佛大学及其合作机构的十四位最创业精神的教师作为其创始核心教员,他们每个人都在其原机构在 Wyss 进行研究。行政总监 Ayis Antoniou 认为“这是一个独特励风险想法,快速利用和培养创新想法,并接受每一个成功和失续发展和成功的学习机会。”[114]内部组织架构理体制。在艺术和文化、国际、科学、社会科学、健康及其他研学院的研究中心,如国际层面哈佛—中国基金、哈佛大学亚洲中伯克曼克莱因互联网与社会中心、哈佛人口与发展中心,科学领米系统中心、哈佛数据科学中心、哈佛大学 Wyss 生物启发工程哈佛全球卫生研究所、卫生政策计划等。其中哈佛大学 Wyss 生跨越整个大学范围的跨学科研究所。其内部组织结构(如图 3-3

人员组成,业务发展,团队


图 3-4 业务发展团队人员组成Wyss 研究所按照“臭鼬工厂”的理念,保障学术创新性自由。“‘臭鼬工厂’以企业化的经营与人性化的管理方式,与积极进取的专业工程师创造美国国防科技中最机密、最先进的武器产品,同时以迅速、有效的成本控制著称于世从而成为全世界从事高科技产业的大型公司所效法学习的标杆”[115]。Wyss 研究所是一个非营利组织,由哈佛大学所有,但由哈佛大学和外部成员组成的董事会负责 Wyss 研究所的整体治理。委员会由哈佛大学教务长担任主席,成员包括工程和医学学院院长、艺术和科学学院的教师代表、波士顿大学的工程学院院长和选定的代表。程序性决策由运营委员会决定。运营委员会职能是指定资源分配决策,为确保教职员工掌握研究所的计划[116],成员由研究所六个支持技术平台的教师领导组成。此外还包括具有业务开发和创业启动经验的管理团队,包括创始主任、行政主任以及技术转化主任[117]。创始主任 Ingbers 是医学博士,获得耶鲁大学 BA、MA、M.Phil、MD 和 Ph.D 学位,写了 430 多种出版物和 150 项专利,创立了 5 家公司,是美国国家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龚轶;王峥;;交叉学科及其研究资助的五个关键问题[J];科学学研究;2015年09期

2 ;“天高皇帝远”的自由度:臭鼬工厂的成功之道[J];军工文化;2015年06期

3 毕颖;明炬;;基于知识三角的大学跨学科研究组织协同创新动力模型构建[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5年09期

4 焦磊;谢安邦;;国外跨学科研究生教育组织形式探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4年11期

5 刘小鹏;;高校跨学科研究机构的动态管理机制[J];研究与发展管理;2014年05期

6 张宝生;张庆普;;基于耗散结构理论的跨学科科研团队知识整合机理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4年21期

7 郭强;;研究型大学跨学科组织的运行机制研究——以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新倡议研究中心为例[J];高等教育研究(成都);2014年01期

8 金子祺;赵宇;;跨学科研究影响因素的概念模型[J];重庆高教研究;2014年02期

9 李志峰;高慧;张忠家;;知识生产模式的现代转型与大学科学研究的模式创新[J];教育研究;2014年03期

10 武学超;;基于“知识三角”逻辑的欧洲大学改革与启示——以芬兰阿尔托大学为例[J];比较教育研究;2014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毕颖;大学跨学科研究组织协同创新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2 陈婵;高校跨学科研究管理体制探析[D];浙江大学;2015年

3 文少保;美国大学跨学科研究组织变迁与运行治理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4 周朝成;当代大学中的跨学科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5 赵晓春;跨学科研究与科研创新能力建设[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刘洋;我国研究型大学跨学科组织的建设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86053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286053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02c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