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习性投入的大学生职业认同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05 20:34
职业认同即个体认为某种职业角色与自我具有同一性,是个体逐渐从成长经历中发展起来的自我在职业世界中的定位。作为个体择业、就业和职业发展的内在根据和主观依据,职业认同对于个体一生的发展都至关重要。大学时期是个体职业认同发展的关键阶段,大学经历是这一时期个体职业认同建构的主要意义来源,学生和高校在学习经历中的参与和投入,是作用于大学生职业认同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立足于教育学视角,探讨如何以学习性投入为载体,发挥高等教育对人的发展的引导作用,影响大学生职业认同的发展与形成,可以为大学生职业认同的发展提供更为适切的教育支持。本研究以大学生职业认同发展问题为切入点,以学生发展与大学影响力理论、认同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为理论基础,借助文献分析、理论探讨、质性访谈和量化调查相补充的研究方法,围绕着学习性投入对大学生职业认同发展的影响作用这一主线,对大学生职业认同及其发展的本质、学习性投入作用于大学生职业认同的内在逻辑、学习性投入对大学生职业认同发展的作用机制、以及大学生职业认同发展的引导策略等问题进行了系统和深入的分析,目的在于探索如何利用高等教育手段促进大学生职业认同发展。首先,本研究对大学生职...
【文章来源】:大连理工大学辽宁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222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图1.3韦德曼的社会化模型??Fig.?1.?3?Model?of?Undergraduate?Socialization??该模型从社会化的角度出发,探讨大学生的发展问题及大学经历对其的影响,是对??
图1.4图式的作用??Fig.?1.4?Function?of?self-?schema??理论与“未来可能自我”??论的启发,Markus和Nurius(1986)根据对大学生群进行的考察,探索其对未来情境中自我的认知,将个能自我”(possible?selves)。“可能自我”(possible?自我概念,即个体希望未来自己在某一方面会变成怎既包括个体希望自己成为的样子,也包括个体害怕潜能和未来有关,并指向未来[49]。Hart等(1993)认向后进行投射,能够产生过去自我和将来自我M,个依据现在自我想象未来自我。即现在自我反映过去自我是包含对过去自我和现在自我的未来表征。??自我”(Occupational?Possible?Selves)的概念正是在未出的。Chalk等(2005)认为个体的自我意向建构于其一
进行反思性实践,甚至体验职业情感,树立职业信念。因此,赵明仁(2013)将??建构性职业认同视作是先赋性职业认同和结构性职业认同的融合。三类大学生职业认同??的关系及影响因素如图2.2所示。???\??、\??/?\??/?\、??/?o建构性职业认同??I?(经历f?实践?1??/…、观念:人?、、一乂?X专业\??\、.先赋性职业认同结构性#业认同??、?、、-???图2.2三种类型的大学生职业认同的主要影响因素和关系??Fig.?2.2?Three?types?of?college?students'?professional?identity??(2)按照职业认同的性质分类??职业认同得以建构和发展的一个前提是个体对某种职业做出承诺,而对哪种职业做??出承诺,不光取决于个体本身的经历,还和个体对职业的理解相关。换句话说,职业认??同的建构是基于个体对职业属性的意义化思考。这种思考来自于个体对某种职业实际属??性和象征性属性的感知,个体在对此职业的工具属性与符号属性进行综合评判之后,再??考虑该职业与自我是否具有同一性。??1)工具性职业认同??工具性职业认同是个体对职业工具属性的认同。工具属性是职业有形的、客观的属??性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高职院校学生职业归属感的在校培养途径研究[J]. 池哲萍. 现代职业教育. 2017(32)
[2]促进家庭第一代大学生参与高影响力教育活动的研究[J]. 张华峰,郭菲,史静寰. 教育研究. 2017(06)
[3]论研究生课堂教学参与的本质及其实现途径[J]. 王珊. 研究生教育研究. 2017(01)
[4]不同职业认同水平教师对职业生活事件的社会认知加工特征[J]. 魏淑华,宋广文,张大均.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7(01)
[5]创客学习:一种创造有意义学习经历的学习范式[J]. 陈鹏.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2016(06)
[6]重视本科教育:一流大学成熟的标志[J]. 邬大光. 中国高教研究. 2016(06)
[7]剖析美国《全国大学生学习性投入调查》及其变化[J]. 龙琪. 高教发展与评估. 2016(01)
[8]师生、同伴互动与大学生能力发展——第一代与非第一代大学生的差异分析[J]. 陆根书,胡文静.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5(05)
[9]美国大学院校影响因素理论模型研究[J]. 屈廖健. 比较教育研究. 2015(04)
[10]地方高校大学生职业认同困惑与对策研究[J]. 王艳,芦伟.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5(03)
博士论文
[1]当代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研究[D]. 周锋.河北师范大学 2015
[2]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职业认同的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研究[D]. 丁刚.南开大学 2014
硕士论文
[1]深度学习影响因素及影响机制研究[D]. 冯琳.兰州大学 2017
[2]大学生职业认同发展引导策略研究[D]. 王松婵.大连理工大学 2016
[3]高校大学生在校学习经历与就业质量的关系研究[D]. 吴泰平.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6
[4]全日制教育硕士与教育学硕士专业认同及影响因素研究[D]. 周扣娟.上海师范大学 2016
[5]基于NSSE-CHINA的大学生学习投入影响因素分析[D]. 韩晓玲.南京邮电大学 2014
[6]美国“全国大学生学习性投入调查”(NSSE)研究[D]. 黄美娟.上海师范大学 2014
[7]南京大学本科生学习经历满意度研究[D]. 夏菁.南京大学 2013
[8]大学生非理性信念及其与社会支持、自我同一性的关系[D]. 赵谦.河南大学 2009
[9]医科大学生职业认同、学业情绪的状况及关系研究[D]. 张愫怡.福建师范大学 2009
[10]大学生职业可能自我的初步研究[D]. 牛媛媛.首都师范大学 2007
本文编号:2900051
【文章来源】:大连理工大学辽宁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222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图1.3韦德曼的社会化模型??Fig.?1.?3?Model?of?Undergraduate?Socialization??该模型从社会化的角度出发,探讨大学生的发展问题及大学经历对其的影响,是对??
图1.4图式的作用??Fig.?1.4?Function?of?self-?schema??理论与“未来可能自我”??论的启发,Markus和Nurius(1986)根据对大学生群进行的考察,探索其对未来情境中自我的认知,将个能自我”(possible?selves)。“可能自我”(possible?自我概念,即个体希望未来自己在某一方面会变成怎既包括个体希望自己成为的样子,也包括个体害怕潜能和未来有关,并指向未来[49]。Hart等(1993)认向后进行投射,能够产生过去自我和将来自我M,个依据现在自我想象未来自我。即现在自我反映过去自我是包含对过去自我和现在自我的未来表征。??自我”(Occupational?Possible?Selves)的概念正是在未出的。Chalk等(2005)认为个体的自我意向建构于其一
进行反思性实践,甚至体验职业情感,树立职业信念。因此,赵明仁(2013)将??建构性职业认同视作是先赋性职业认同和结构性职业认同的融合。三类大学生职业认同??的关系及影响因素如图2.2所示。???\??、\??/?\??/?\、??/?o建构性职业认同??I?(经历f?实践?1??/…、观念:人?、、一乂?X专业\??\、.先赋性职业认同结构性#业认同??、?、、-???图2.2三种类型的大学生职业认同的主要影响因素和关系??Fig.?2.2?Three?types?of?college?students'?professional?identity??(2)按照职业认同的性质分类??职业认同得以建构和发展的一个前提是个体对某种职业做出承诺,而对哪种职业做??出承诺,不光取决于个体本身的经历,还和个体对职业的理解相关。换句话说,职业认??同的建构是基于个体对职业属性的意义化思考。这种思考来自于个体对某种职业实际属??性和象征性属性的感知,个体在对此职业的工具属性与符号属性进行综合评判之后,再??考虑该职业与自我是否具有同一性。??1)工具性职业认同??工具性职业认同是个体对职业工具属性的认同。工具属性是职业有形的、客观的属??性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高职院校学生职业归属感的在校培养途径研究[J]. 池哲萍. 现代职业教育. 2017(32)
[2]促进家庭第一代大学生参与高影响力教育活动的研究[J]. 张华峰,郭菲,史静寰. 教育研究. 2017(06)
[3]论研究生课堂教学参与的本质及其实现途径[J]. 王珊. 研究生教育研究. 2017(01)
[4]不同职业认同水平教师对职业生活事件的社会认知加工特征[J]. 魏淑华,宋广文,张大均.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7(01)
[5]创客学习:一种创造有意义学习经历的学习范式[J]. 陈鹏.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2016(06)
[6]重视本科教育:一流大学成熟的标志[J]. 邬大光. 中国高教研究. 2016(06)
[7]剖析美国《全国大学生学习性投入调查》及其变化[J]. 龙琪. 高教发展与评估. 2016(01)
[8]师生、同伴互动与大学生能力发展——第一代与非第一代大学生的差异分析[J]. 陆根书,胡文静.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5(05)
[9]美国大学院校影响因素理论模型研究[J]. 屈廖健. 比较教育研究. 2015(04)
[10]地方高校大学生职业认同困惑与对策研究[J]. 王艳,芦伟.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5(03)
博士论文
[1]当代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研究[D]. 周锋.河北师范大学 2015
[2]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职业认同的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研究[D]. 丁刚.南开大学 2014
硕士论文
[1]深度学习影响因素及影响机制研究[D]. 冯琳.兰州大学 2017
[2]大学生职业认同发展引导策略研究[D]. 王松婵.大连理工大学 2016
[3]高校大学生在校学习经历与就业质量的关系研究[D]. 吴泰平.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6
[4]全日制教育硕士与教育学硕士专业认同及影响因素研究[D]. 周扣娟.上海师范大学 2016
[5]基于NSSE-CHINA的大学生学习投入影响因素分析[D]. 韩晓玲.南京邮电大学 2014
[6]美国“全国大学生学习性投入调查”(NSSE)研究[D]. 黄美娟.上海师范大学 2014
[7]南京大学本科生学习经历满意度研究[D]. 夏菁.南京大学 2013
[8]大学生非理性信念及其与社会支持、自我同一性的关系[D]. 赵谦.河南大学 2009
[9]医科大学生职业认同、学业情绪的状况及关系研究[D]. 张愫怡.福建师范大学 2009
[10]大学生职业可能自我的初步研究[D]. 牛媛媛.首都师范大学 2007
本文编号:290005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29000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