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华留学生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价值认同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16 10:21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位于国际视野,探索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基础上,面对经济全球化、文明多样化以及诸多不确定因素的基础上,提出的开创性理念。该理念不仅为突破“文明冲突”论、“历史终结”论、“国强必霸”“修斯底德陷阱”等观点提供了理论支撑,而且满足了人们对追求和平与发展的现实需求。再科学的理念都是要回归到现实以解决现实问题为前提,探索“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被群众掌握的程度,就是探索“人类命运共同体”价值被认可程度。以来华留学生为调研对象,采用实证调研法,力图为“人类命运共同体”价值理念的国际认同探索路径。首先,厘清来华留学生对“人类命运共同体”价值的认同所涉及的相关概念和基础理论,进而探索出其认同的生成机理,提出来华留学生对“人类命运共同体”价值的认同过程是通过内化机理和外化机理来推进实现的过程。其次,以调查问卷的形式,研究了来华留学生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价值的认知和认同现状。调查问卷以来华留学生在性别、国别(洲际)、分布在中国的不同区域以及来华时间为变量研究来华留学生对“人类命运共同体”价值的认同影响。再...
【文章来源】: 黄敏娟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文章页数】:8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价值认同的生成机理示意图
是否了解“一带一路”倡议2
34图2是否了解“一带一路”倡议2.“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了解情况通过问卷统计分析发现,来华留学生在回答“是否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问题时,有165名(61.8%)来华留学生表示了解或比较了解;有102名(38.2%)来华留学生表示不清楚或不太了解,见图3所示。可见在来华留学生这一群体中,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认识不清晰、不明确的大有人在。因此,这一群体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认知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图3是否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人类命运共同体建构的价值逻辑及价值位阶问题研究[J]. 邵发军. 理论月刊. 2020(01)
[2]论价值认同的生成机制与教育理路[J]. 孟茹玉. 思想理论教育. 2019(05)
[3]“一带一路”:新型全球化实践[J]. 赵白鸽. 全球化. 2019(03)
[4]美国民众对人类命运共同体认知态度研究[J]. 关世杰. 国际传播. 2019(02)
[5]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整体性构建研究[J]. 庞睿,彭北.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8(09)
[6]草原文化的价值理念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J]. 王其格,黄金. 实践(思想理论版). 2018(09)
[7]“‘人类命运共同体’与‘人类共同价值’”学术研讨会综述[J]. 李文君,潘于旭. 哲学动态. 2018(04)
[8]迈向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教育[J]. 冯建军. 高等教育研究. 2018(01)
[9]“一带一路”开创新型全球化[J]. 王义桅. 视界观. 2017(01)
[10]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日常生活维度[J]. 任志锋. 教学与研究. 2016(12)
博士论文
[1]习近平新时代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实践价值研究[D]. 陈旭.吉林大学 2019
[2]高校来华留学生管理问题研究[D]. 张琳琳.东北师范大学 2018
[3]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历史性生成研究[D]. 张华波.电子科技大学 2018
[4]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建设研究[D]. 孙凯民.内蒙古大学 2017
[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认同机理研究[D]. 易刚.西南交通大学 2017
[6]走向“真正的共同体”—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研究[D]. 胡寅寅.黑龙江大学 2014
[7]我国民主行政的社会建构研究[D]. 公维友.山东大学 2014
[8]当代中国公共产品供需选择制度研究[D]. 刘卫东.吉林大学 2013
[9]马克思发展共同体思想研究[D]. 王萍霞.苏州大学 2013
[10]共同体思想视域下的中国现代政治价值选择[D]. 臧豪杰.中共中央党校 2012
硕士论文
[1]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伦理内涵和伦理价值研究[D]. 郭雅婷.湖南师范大学 2019
[2]世界历史视野下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生成逻辑及构建研究[D]. 郭云泽.山东大学 2019
[3]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战略思想研究[D]. 李玲婉.河北经贸大学 2018
[4]“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与时代价值研究[D]. 孙廷.西南政法大学 2018
[5]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及存在问题研究[D]. 刘嘉琳.延边大学 2016
本文编号:2919996
【文章来源】: 黄敏娟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文章页数】:8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价值认同的生成机理示意图
是否了解“一带一路”倡议2
34图2是否了解“一带一路”倡议2.“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了解情况通过问卷统计分析发现,来华留学生在回答“是否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问题时,有165名(61.8%)来华留学生表示了解或比较了解;有102名(38.2%)来华留学生表示不清楚或不太了解,见图3所示。可见在来华留学生这一群体中,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认识不清晰、不明确的大有人在。因此,这一群体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认知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图3是否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人类命运共同体建构的价值逻辑及价值位阶问题研究[J]. 邵发军. 理论月刊. 2020(01)
[2]论价值认同的生成机制与教育理路[J]. 孟茹玉. 思想理论教育. 2019(05)
[3]“一带一路”:新型全球化实践[J]. 赵白鸽. 全球化. 2019(03)
[4]美国民众对人类命运共同体认知态度研究[J]. 关世杰. 国际传播. 2019(02)
[5]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整体性构建研究[J]. 庞睿,彭北.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8(09)
[6]草原文化的价值理念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J]. 王其格,黄金. 实践(思想理论版). 2018(09)
[7]“‘人类命运共同体’与‘人类共同价值’”学术研讨会综述[J]. 李文君,潘于旭. 哲学动态. 2018(04)
[8]迈向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教育[J]. 冯建军. 高等教育研究. 2018(01)
[9]“一带一路”开创新型全球化[J]. 王义桅. 视界观. 2017(01)
[10]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日常生活维度[J]. 任志锋. 教学与研究. 2016(12)
博士论文
[1]习近平新时代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实践价值研究[D]. 陈旭.吉林大学 2019
[2]高校来华留学生管理问题研究[D]. 张琳琳.东北师范大学 2018
[3]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历史性生成研究[D]. 张华波.电子科技大学 2018
[4]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建设研究[D]. 孙凯民.内蒙古大学 2017
[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认同机理研究[D]. 易刚.西南交通大学 2017
[6]走向“真正的共同体”—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研究[D]. 胡寅寅.黑龙江大学 2014
[7]我国民主行政的社会建构研究[D]. 公维友.山东大学 2014
[8]当代中国公共产品供需选择制度研究[D]. 刘卫东.吉林大学 2013
[9]马克思发展共同体思想研究[D]. 王萍霞.苏州大学 2013
[10]共同体思想视域下的中国现代政治价值选择[D]. 臧豪杰.中共中央党校 2012
硕士论文
[1]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伦理内涵和伦理价值研究[D]. 郭雅婷.湖南师范大学 2019
[2]世界历史视野下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生成逻辑及构建研究[D]. 郭云泽.山东大学 2019
[3]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战略思想研究[D]. 李玲婉.河北经贸大学 2018
[4]“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与时代价值研究[D]. 孙廷.西南政法大学 2018
[5]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及存在问题研究[D]. 刘嘉琳.延边大学 2016
本文编号:291999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29199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