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及引导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26 17:00
创新创业教育是在时代的召唤下应运而生的,1989年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中把“创业教育”纳入到与“学术教育”和“职业教育”同等地位的“教育护照”当中,并把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的人才智库概括为其主要内容,成为了知识经济背景下世界各国取得竞争制高点的新焦点。2012年,党中央的十八大会议中明确提出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随即在全国各地掀起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浪潮。民族院校大学生是我国重点培养的高级专业人才,是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和谐发展的中坚力量,是深化教育改革,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环节,他们能够迅速接受社会新的科学技术、新的思想理念,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培养创新型创业型人才,民族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不容忽视。本文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探讨了加强民族院校大学创新创业教育对我国各方面建设的必要性。第二部分的内容是在以中南民族大学、湖北民族学院的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概括了当前民族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取得的初步成绩,指出了民族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受功利性教育价值取向、政府政策落实不到位、学校综合实力较差、师资力量短缺以...
【文章来源】:华中师范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一、导言
(一) 问题缘起与选题意义
1、问题缘起
2、选题意义
(二) 国内外研究述评
1、国内研究现状
2、国外研究现状
(三) 本文的研究思路与方法
1、本文的研究思路
2、本文的研究方法
二、加强民族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必要性
(一) 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实现个人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1、创新教育是实现个人全面发展的有效实践
2、民族院校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依赖于“广谱式”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
(二) 深化教育改革,完善教育体制的必然趋势
1、深化教育领域的综合改革是打好我国改革攻坚战的重要组成部分
2、完善教育体制,民族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缺陷不可忽视
(三) 明确价值定位,缓解就业压力的重要举措
1、“以创促就”是我国基于严峻的就业形势的必然选择
2、“创业教育”不等于“创富教育”,创业教育理念的更新迫在眉睫
(四)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方式
1、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2、提高整体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查漏补缺”
(五) 国外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经验的有益借鉴
1、国外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状况和基本模式
2、民族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完善需要兼容并蓄,扬长避短
三、民族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成绩、问题及成因分析
(一) 民族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取得的显著成绩
1、民族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观念认知不断深化
2、民族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保障体系初步形成
3、民族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实施方式丰富多彩
4、民族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师资结构优化改进
5、民族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评价方式灵活多变
(二) 民族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1、创新创业教育观念认识不正确
2、创新创业教育保障体系有待完善
3、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实施方式不合实际
4、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力量短缺
5、创新创业教育评价体系不健全
(三) 民族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的理性分析
1、教育理论体系尚未形成,功利性教育价值取向的影响还未减弱
2、政策落实不到位,多方互动的合力结构还未形成
3、系统化的课程体系尚未形成,实践教学条件受限
4、学校综合实力较差,未能形成合理的师资组织机制
5、“时滞效应”的影响,固有的评价体系难以改变
四、加强民族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路径
(一) 民族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价值观念建设
1、重塑创新创业教育的价值取向,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2、明确创新创业教育的学科“归属”,建设能量聚焦的学术梯队
(二) 民族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保障体系建设
1、落实政府扶持政策,设立学校创新创业专职服务机构
2、弘扬传统文化中的创新精神,营造创新创业的大众氛围
(三) 民族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实施方式建设
1、“共性”与“个性”相结合,完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2、借鉴国外产研学的教学模式,完善民族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教学条件
(四) 民族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1、搭建以“世界大学城”为依托的创新创业教育网络平台
2、健全高层次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引进机制
3、构建校企合作的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培养模式
(五) 民族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评价体系建设
1、以“时滞性”理论为切入点,树立全新的评价观
2、结合民族院校的实情,构建完善的评价体系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探索与研究[J]. 韩瑞平,付建军,陈立永.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2016(05)
[2]国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研究述评——兼论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路径探索[J]. 徐世平,史贤华.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2016(02)
[3]中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比较研究[J]. 刘鹏,李川,陈建. 教育评论. 2016(01)
[4]少数民族大学生创业教育问题探析[J]. 杨晓琴,罗信军,宁萍.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2015(10)
[5]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信息平台的功能构建研究[J]. 赵军.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2015(09)
[6]国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特点及启示[J]. 周文华. 新余学院学报. 2015(03)
[7]少数民族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现路径初探——以浙江省为例[J]. 胡月芬. 萍乡学院学报. 2015(02)
[8]少数民族大学生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沈茹.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5(07)
[9]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前瞻性研究[J]. 周炳.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4(10)
[10]如何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四维联动”模式[J]. 张华. 中国高校科技. 2014(08)
博士论文
[1]我国大学生创业政策体系研究[D]. 刘军.山东大学 2015
[2]论大学生创业精神的培养[D]. 谷力群.辽宁大学 2013
[3]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创业意向的作用机制研究[D]. 李静薇.南开大学 2013
[4]研究型大学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研究[D]. 童晓玲.武汉理工大学 2012
[5]美国高等学校创业教育研究[D]. 游振声.西南大学 2011
硕士论文
[1]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D]. 程宝华.山东师范大学 2015
[2]大学生创新创业发展中的政府作用分析[D]. 朱瑞峰.华南理工大学 2015
[3]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问题调查研究[D]. 范宏民.新疆农业大学 2014
[4]大学生创新创业激励机制研究[D]. 黄慧子.安徽大学 2014
[5]西南少数民族大学生创业人格结构和特征研究[D]. 曾玉霞.昆明理工大学 2013
[6]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D]. 陈玉娟.河北师范大学 2013
[7]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D]. 许德涛.山东大学 2013
[8]中美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比较研究[D]. 徐琼.中国计量学院 2013
[9]中美大学创业教育比较研究[D]. 任世强.西南大学 2008
[10]对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实证研究[D]. 余瑞玲.厦门大学 2006
本文编号:2940107
【文章来源】:华中师范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一、导言
(一) 问题缘起与选题意义
1、问题缘起
2、选题意义
(二) 国内外研究述评
1、国内研究现状
2、国外研究现状
(三) 本文的研究思路与方法
1、本文的研究思路
2、本文的研究方法
二、加强民族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必要性
(一) 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实现个人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1、创新教育是实现个人全面发展的有效实践
2、民族院校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依赖于“广谱式”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
(二) 深化教育改革,完善教育体制的必然趋势
1、深化教育领域的综合改革是打好我国改革攻坚战的重要组成部分
2、完善教育体制,民族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缺陷不可忽视
(三) 明确价值定位,缓解就业压力的重要举措
1、“以创促就”是我国基于严峻的就业形势的必然选择
2、“创业教育”不等于“创富教育”,创业教育理念的更新迫在眉睫
(四)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方式
1、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2、提高整体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查漏补缺”
(五) 国外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经验的有益借鉴
1、国外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状况和基本模式
2、民族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完善需要兼容并蓄,扬长避短
三、民族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成绩、问题及成因分析
(一) 民族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取得的显著成绩
1、民族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观念认知不断深化
2、民族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保障体系初步形成
3、民族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实施方式丰富多彩
4、民族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师资结构优化改进
5、民族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评价方式灵活多变
(二) 民族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1、创新创业教育观念认识不正确
2、创新创业教育保障体系有待完善
3、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实施方式不合实际
4、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力量短缺
5、创新创业教育评价体系不健全
(三) 民族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的理性分析
1、教育理论体系尚未形成,功利性教育价值取向的影响还未减弱
2、政策落实不到位,多方互动的合力结构还未形成
3、系统化的课程体系尚未形成,实践教学条件受限
4、学校综合实力较差,未能形成合理的师资组织机制
5、“时滞效应”的影响,固有的评价体系难以改变
四、加强民族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路径
(一) 民族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价值观念建设
1、重塑创新创业教育的价值取向,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2、明确创新创业教育的学科“归属”,建设能量聚焦的学术梯队
(二) 民族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保障体系建设
1、落实政府扶持政策,设立学校创新创业专职服务机构
2、弘扬传统文化中的创新精神,营造创新创业的大众氛围
(三) 民族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实施方式建设
1、“共性”与“个性”相结合,完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2、借鉴国外产研学的教学模式,完善民族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教学条件
(四) 民族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1、搭建以“世界大学城”为依托的创新创业教育网络平台
2、健全高层次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引进机制
3、构建校企合作的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培养模式
(五) 民族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评价体系建设
1、以“时滞性”理论为切入点,树立全新的评价观
2、结合民族院校的实情,构建完善的评价体系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探索与研究[J]. 韩瑞平,付建军,陈立永.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2016(05)
[2]国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研究述评——兼论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路径探索[J]. 徐世平,史贤华.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2016(02)
[3]中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比较研究[J]. 刘鹏,李川,陈建. 教育评论. 2016(01)
[4]少数民族大学生创业教育问题探析[J]. 杨晓琴,罗信军,宁萍.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2015(10)
[5]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信息平台的功能构建研究[J]. 赵军.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2015(09)
[6]国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特点及启示[J]. 周文华. 新余学院学报. 2015(03)
[7]少数民族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现路径初探——以浙江省为例[J]. 胡月芬. 萍乡学院学报. 2015(02)
[8]少数民族大学生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沈茹.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5(07)
[9]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前瞻性研究[J]. 周炳.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4(10)
[10]如何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四维联动”模式[J]. 张华. 中国高校科技. 2014(08)
博士论文
[1]我国大学生创业政策体系研究[D]. 刘军.山东大学 2015
[2]论大学生创业精神的培养[D]. 谷力群.辽宁大学 2013
[3]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创业意向的作用机制研究[D]. 李静薇.南开大学 2013
[4]研究型大学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研究[D]. 童晓玲.武汉理工大学 2012
[5]美国高等学校创业教育研究[D]. 游振声.西南大学 2011
硕士论文
[1]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D]. 程宝华.山东师范大学 2015
[2]大学生创新创业发展中的政府作用分析[D]. 朱瑞峰.华南理工大学 2015
[3]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问题调查研究[D]. 范宏民.新疆农业大学 2014
[4]大学生创新创业激励机制研究[D]. 黄慧子.安徽大学 2014
[5]西南少数民族大学生创业人格结构和特征研究[D]. 曾玉霞.昆明理工大学 2013
[6]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D]. 陈玉娟.河北师范大学 2013
[7]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D]. 许德涛.山东大学 2013
[8]中美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比较研究[D]. 徐琼.中国计量学院 2013
[9]中美大学创业教育比较研究[D]. 任世强.西南大学 2008
[10]对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实证研究[D]. 余瑞玲.厦门大学 2006
本文编号:294010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29401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