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G大学教职工住房管理体系改进方案及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26 18:09
近年来,LG大学在教职工住房管理方面积累了许多问题,如:房源缺口较大、教职工住房条件亟待改善、房源外租现象普遍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各方矛盾日益加剧。同时,随着LG大学的办学规模逐渐扩大以及科研人才的广泛吸纳,教职工队伍不断扩充,这对原本就非常紧张的教职工住房提出了更多的挑战。LG大学教职工的住房保障问题,是学校稳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完善学校教职工住房管理体系是LG大学需要着重考虑和改进的方向。论文对高校单位社区管理相关理论和现代化的住房管理经验等进行了介绍,并分析了LG大学目前教职工住房管理中所存在的六个方面问题及原因,为此利用先进的高校住房管理方式和管理思想对其进行改进,逐一解决学校教职工住房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研究表明,第一,单位住房管理权责不清,LG大学负责住房管理的房管科职责重复、工作效率低,学校需要重新规划房管科职能结构;第二,教职工住房分配制度不平衡,在住房分配时会引致矛盾,学校需要重新设计住房分配积分;第三,住房管理信息化水平不高,学校需要将管理信息系统应用到住房管理中,提升住房管理效率;第四,教职工住房供不应求,房源呈现紧张化态势,学校需要进一步的扩展房源筹集渠...
【文章来源】:西安理工大学陕西省
【文章页数】:7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LG大学家属区平面示意
大学在实施拆旧建新工作时,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尽量在满足教时,为教职工创造更好的居住条件。但由于拆旧建新的本质是在拆除原盖高层住宅楼,因此可利用的建设面积受到限制。在有限的面积内如何教职工地住房面积和户型的需求,是 LG 大学在实施拆旧建新工作的重细掌握教职工的住房需求,LG 大学需要对教职工住房需求进行详细调求调查表见附录Ⅱ。G 大学最近一次教职工新建住房需求调查为例。LG 大学计划拆除上世、旧家属楼 7 栋,并在原址上新建 3 栋高层住宅楼,从而满足更多教职因此,LG 大学房管科对待拆迁 7 栋住宅楼教职工住房需求进行调查,,实际回收调查表 518 户,回收率为 73.79%,调查结果能够覆盖绝大愿。结果显示回收的 518 户调查表中,在职教师 233 户,占 45%,其他在,占 25%,离退休职工 155,占 30%(见图 4-8)。其中副教授及以上职教师住户的 46%;具有副处职务或副高职称级以上的共 50 户,占其。
图 4-9 户型选择对比Figure4-9 The figure of family choose contrast根据图 4-9 的调查对比结果,LG 大学在新建高层住房时应以户型Ⅲ、户型Ⅳ主,户型Ⅰ和户型Ⅱ少量建设,以尽量满足大部分教职工的住房需求。3)旧楼拆迁安置方式LG 大学就家属楼拆迁安置工作的基本原则是补偿安置,控制成本。符合安置教职工(含离退休教职工),可选择学校现有腾空房源一次性安置。学校根据源,优先安置离休干部及有特殊困难的退休搬迁户。由搬迁户填写《校内腾空表》,根据搬迁人职务、职称、工龄等信息,参照原住房面积或户型结构积分选房。如因腾空房源有限,未能一次安置,可选择校内新建高层房源或等待学。已选择安置房源逾期未搬迁者被视为自动放弃该房源。腾空房安置工作结束房源,学校优先安排年长、体弱多病的离退休教职工校内过渡。未申请到腾空房的教职工,LG 大学提供两种校外过度方式,第一种是在学校公租房进行过度,第二种是在校外自行过度。搬迁期限内,对于选购新建高层的搬迁户,前两周内搬迁完的选新高层排队积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浅议高校青年教师住房的现状及解决对策[J]. 程革. 经济师. 2016(08)
[2]突破高校周转房管理瓶颈的路径探析[J]. 王艳丽. 中国市场. 2016(30)
[3]高校住房管理问题与对策研究[J]. 范维,王怡,郝振达.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2015(S1)
[4]高校周转住房的系统化管理和可持续发展探讨[J]. 陈变珍,姜晓刚. 高校后勤研究. 2015(04)
[5]高校社区的兴起与发展:由单位制向社区制的职能转变[J]. 何召颖.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2015(07)
[6]刍议高校住房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 曾嘉钟. 电子测试. 2015(04)
[7]构建高校住房校内二级市场的思考[J]. 彭亦农,阮军华,唐照. 高校后勤研究. 2015(01)
[8]高校社区:建设、管理和服务的新思路——基于社区的视角[J]. 张洁,谢超峰. 重庆与世界(学术版). 2015(01)
[9]信息系统在高校住房管理中的应用与实践[J]. 冯慧,尹世学,袁汝海.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4(11)
[10]需求层次理论视角下中国房地产发展的逻辑缺陷[J]. 李子伦.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6)
硕士论文
[1]武汉市公共租赁住房管理机制研究[D]. 姚程成.湖北大学 2012
[2]高校住房供给模式研究[D]. 霍现涛.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0
[3]社会调控体系下单位社区发展研究[D]. 张丽梅.华中科技大学 2004
本文编号:2940205
【文章来源】:西安理工大学陕西省
【文章页数】:7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LG大学家属区平面示意
大学在实施拆旧建新工作时,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尽量在满足教时,为教职工创造更好的居住条件。但由于拆旧建新的本质是在拆除原盖高层住宅楼,因此可利用的建设面积受到限制。在有限的面积内如何教职工地住房面积和户型的需求,是 LG 大学在实施拆旧建新工作的重细掌握教职工的住房需求,LG 大学需要对教职工住房需求进行详细调求调查表见附录Ⅱ。G 大学最近一次教职工新建住房需求调查为例。LG 大学计划拆除上世、旧家属楼 7 栋,并在原址上新建 3 栋高层住宅楼,从而满足更多教职因此,LG 大学房管科对待拆迁 7 栋住宅楼教职工住房需求进行调查,,实际回收调查表 518 户,回收率为 73.79%,调查结果能够覆盖绝大愿。结果显示回收的 518 户调查表中,在职教师 233 户,占 45%,其他在,占 25%,离退休职工 155,占 30%(见图 4-8)。其中副教授及以上职教师住户的 46%;具有副处职务或副高职称级以上的共 50 户,占其。
图 4-9 户型选择对比Figure4-9 The figure of family choose contrast根据图 4-9 的调查对比结果,LG 大学在新建高层住房时应以户型Ⅲ、户型Ⅳ主,户型Ⅰ和户型Ⅱ少量建设,以尽量满足大部分教职工的住房需求。3)旧楼拆迁安置方式LG 大学就家属楼拆迁安置工作的基本原则是补偿安置,控制成本。符合安置教职工(含离退休教职工),可选择学校现有腾空房源一次性安置。学校根据源,优先安置离休干部及有特殊困难的退休搬迁户。由搬迁户填写《校内腾空表》,根据搬迁人职务、职称、工龄等信息,参照原住房面积或户型结构积分选房。如因腾空房源有限,未能一次安置,可选择校内新建高层房源或等待学。已选择安置房源逾期未搬迁者被视为自动放弃该房源。腾空房安置工作结束房源,学校优先安排年长、体弱多病的离退休教职工校内过渡。未申请到腾空房的教职工,LG 大学提供两种校外过度方式,第一种是在学校公租房进行过度,第二种是在校外自行过度。搬迁期限内,对于选购新建高层的搬迁户,前两周内搬迁完的选新高层排队积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浅议高校青年教师住房的现状及解决对策[J]. 程革. 经济师. 2016(08)
[2]突破高校周转房管理瓶颈的路径探析[J]. 王艳丽. 中国市场. 2016(30)
[3]高校住房管理问题与对策研究[J]. 范维,王怡,郝振达.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2015(S1)
[4]高校周转住房的系统化管理和可持续发展探讨[J]. 陈变珍,姜晓刚. 高校后勤研究. 2015(04)
[5]高校社区的兴起与发展:由单位制向社区制的职能转变[J]. 何召颖.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2015(07)
[6]刍议高校住房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 曾嘉钟. 电子测试. 2015(04)
[7]构建高校住房校内二级市场的思考[J]. 彭亦农,阮军华,唐照. 高校后勤研究. 2015(01)
[8]高校社区:建设、管理和服务的新思路——基于社区的视角[J]. 张洁,谢超峰. 重庆与世界(学术版). 2015(01)
[9]信息系统在高校住房管理中的应用与实践[J]. 冯慧,尹世学,袁汝海.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4(11)
[10]需求层次理论视角下中国房地产发展的逻辑缺陷[J]. 李子伦.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6)
硕士论文
[1]武汉市公共租赁住房管理机制研究[D]. 姚程成.湖北大学 2012
[2]高校住房供给模式研究[D]. 霍现涛.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0
[3]社会调控体系下单位社区发展研究[D]. 张丽梅.华中科技大学 2004
本文编号:29402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29402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