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

民国时期奉天省高校教师群体研究(1916-1931)

发布时间:2021-01-03 09:24
  高等学校教师群体是社会群体的重要部分,其形成与发展影响着社会的方方面面。民国时期(1916-1931),在奉系军阀张氏父子的统治下,东北的各级教育在政府以及社会有识之士的支持下迅速发展,奉天高校教师群体也不断壮大。本课题从历史学与社会学结合的视角,探讨民国时期奉天省高校教师群体的构成及特点,探究高校教师群体对近代奉天省发展的影响。这一时期奉天省高校教师群体的来源多样;受新式教育产生的教师数量日益剧增,而由旧式科举制转化而来的教师数量减少;出现了极少数的女性教师;具有“新”、“旧”结合的知识构成,并呈现出由“旧”向“新”转变的过渡性时代特征。奉天省高校教师群体顺应高等教育的兴盛以及借助奉系政府的支持,使群体在规模、质量等方面都有了巨大的发展。回顾民国时期奉天省高等学校教师群体的生活状况,为我们展现了这一群体突出的教学能力、较高的学术水平、备受推崇的社会地位以及教育救国的理念与敢于担当的社会责任意识。他们具有一定的近现代政治思想意识,致力于发展中国近代化教育事业的同时,为经济发展培养技术人才,并且积极引导民众革新社会观念,为自由、平等以及社会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总而言之,通过对民国时期奉天... 

【文章来源】:渤海大学辽宁省

【文章页数】:7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起与意义
    (二)学术史回顾
    (三)研究史料与方法
    (四)研究特色与创新
    (五)核心概念界定
一、民国时期奉天省高校教师群体概况
    (一)教师群体的规模
        1.奉天省高校教师群体数量较民国初年明显增长
        2.奉天省较全国高校教师群体数量亦增长明显
    (二)教师群体的来源
        1.由旧式科举人员转化而来的教师
        2.新式教育产生的教师
        3.聘请外籍教师
    (三)教师群体的构成特征
        1.新、旧教师群体占比情况
        2.教师群体的男女比例
        3.“新”“旧”结合的知识构成
二、民国时期奉天省高校教师群体发展的缘由
    (一)教师群体顺应高等教育的兴盛而发展
        1.清末民初奉天省的高等教育
        2.民国时期奉天省的高等教育
        3.高等教育对高校教师群体发展的促进
    (二)教师群体借助奉系政府的支持而发展
        1.政府改革教育制度以拓展生源
        2.政府推行有利于教育、教师群体发展的政策
    (三)教师群体自身的努力
        1.提高综合素质,提升学术素养
        2.积极探索教学方式
        3.严以律己,以身作则
三、民国时期奉天省高校教师群体的生活状况
    (一)教师群体在学校的日常生活
        1.教师群体的教学活动
        2.教师群体的教学能力
        3.教师群体的学术水平
    (二)教师群体的社会生活
        1.教师群体的薪资待遇
        2.教师群体的职业身份向专门化发展
        3.教师群体的社会地位
        4.教师群体的业余生活
    (三)教师群体的教学理念与责任担当
        1.教书育人的价值观
        2.教育救国的理念
        3.敢于担当的社会责任意识
四、民国时期奉天省高校教师群体对社会发展的贡献
    (一)教师群体对教育发展的贡献
        1.合理划分专业设置,培养专业人才
        2.变革旧式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
        3.翻译西书、编写各科教材
    (二)教师群体对经济发展的贡献
        1.为工业发展培养技术人才
        2.为农业发展培养技术人才
        3.推进报业蓬勃发展
    (三)教师群体引导民众革新社会观念
        1.传播爱国主义思想
        2.肯定妇女社会地位,倡导男女平等
        3.提倡婚姻自由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奉系军阀统治时期东北地区教育的发展[J]. 李永鑫.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8(03)
[2]论张氏父子与近代东北高等教育的发展——以东北大学为考察中心[J]. 谭玉秀,侯梦莹.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8(01)
[3]社会嬗变下近代广东教师的来源[J]. 阮春林.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6(07)
[4]近代广东教师群体的构成与社会变迁[J]. 阮春林.  学术研究. 2015(11)
[5]我国近代体育教师群像的历史流变及其当代启示[J]. 齐辉,蒋宏宇,王华倬.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5(03)
[6]回忆我的老师梁漱溟先生[J]. 范云迁,郭蒸晨.  春秋. 2014(06)
[7]近代女教师的产生与发展特点[J]. 张艾利.  教育评论. 2014(06)
[8]近代华北乡村小学教师群体构成之考察[J]. 岳红廷.  农业考古. 2013(04)
[9]吕思勉的妇女观初探[J]. 刘立振.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 2012(09)
[10]教育名言[J]. 加里宁.  辽宁教育. 2010(11)

博士论文
[1]西学东渐与晚清新式学堂教师群体研究[D]. 张立程.中国人民大学 2006

硕士论文
[1]民国时期大学女教师学术之研究[D]. 黄湾湾.浙江师范大学 2018
[2]近代沈阳城市居民社会生活方式变迁研究(1905-1931)[D]. 白云珊.东北师范大学 2017
[3]近代中国女教师的兴起(19世纪末至1937年)[D]. 章亚希.华东师范大学 2016
[4]民国时期大学女教师群体研究[D]. 陈晨.浙江师范大学 2015
[5]清末民初直隶女教师群体研究[D]. 侯瑞.河北师范大学 2013
[6]民国时期辽宁地区高等教育述论-(1912.01.01-1931.09.18)[D]. 李青栖.东北师范大学 2008
[7]近代苏州女教师群体研究[D]. 王文娟.上海师范大学 2007



本文编号:295473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295473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afe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