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校慕课教学质量保障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03 12:32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行各业,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人们多样化的学习需求,而慕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借助互联网广阔的信息传播平台,以全球高校最优质的教育为内容,发挥资源高效利用的优势,让世界各地享受到最优质的教育资源。国务院在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明确指出,信息技术是促进教育联合的有效途径,是推进教育整体发展的有效手段,是实现教学方式现代化的有效方法。慕课带给学习者最优质的教学资源、最便捷高效的学习方式、最舒适的学习体验已逐步被学习者广泛认可。慕课的发展迎合了在线课程的需求,改变了传统的授课方式,弥补了在线教育的不足,促进了教育资源的有效整合,对推动我国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起到关键作用。本文通过了解慕课的发展现状和慕课教学与传统课堂教学的差异,并对目前高校慕课教学质量做出分析,通过文献分析法和内容分析法对高校慕课教学质量深入研究。全文总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阐述选题的背景、研究方法、研究内容、概念的界定以及本研究的理论基础;第二部分阐述慕课的特征、分类方法、发展现状...
【文章来源】:吉林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我国高校慕课教学质量保障研究框架
14图 2-2 2008-2017 年中国在线教育市场规模资料来源:http://www.iresearch.com.cn/view/229060.html.
图 2-3 2008-2017 年中国在线教育用户规模资料来源:http://www.iresearch.com.cn/view/229060.html.从 2012 年慕课平台上线以来,慕课研究人员的统计数据表明:慕课平台和学习人数一直呈直线上升态势。根据美国第三方在线教育机构 Class Central 的统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慕课低完成率问题的归因与解法[J]. 王宇. 现代教育技术. 2018(09)
[2]2017全球慕课发展回顾[J]. 王宇,罗淑芳,范逸洲,汪琼. 中国远程教育. 2018(09)
[3]开放教育资源平台共建共享机制分析——以edX为例[J]. 张艺涵,李倩慧,刘宇轩,镡睿. 软件导刊(教育技术). 2018(08)
[4]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认定的实证分析[J]. 方旭. 中国高教研究. 2018(07)
[5]我国MOOC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分析[J]. 张红艳,杨丽雪. 开放学习研究. 2017(06)
[6]基于LISREL模型的慕课质量评价研究[J]. 陈红霞,赵振宇,俞美佳.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7(04)
[7]慕课开发的问题、成因及改进路径——基于开设慕课的高校教师调查[J]. 冯永华,刘志军.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2016(06)
[8]MOOC教学过程质量监控评价体系的构建与研究[J]. 谢宾,施秋萍,刘洋,刘晟蓝. 教育教学论坛. 2016(32)
[9]慕课与传统课堂教育的比较与对策[J]. 赵言诚,孙秋华,姜海丽.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6(08)
[10]基于学习者视角的MOOCs教学交互状况调查研究[J]. 郑勤华,于畅,陈丽. 中国电化教育. 2016(06)
硕士论文
[1]慕课教学方法变革的哲学研究[D]. 陈晨.苏州科技大学 2017
[2]慕课建设中的教学质量保障机制研究[D]. 周丹丹.江西财经大学 2017
[3]MOOC教学设计的质量评估[D]. 李月.重庆大学 2016
[4]MOOCs背景下大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反思与建构[D]. 李桂芳.山东师范大学 2015
[5]MOOC在我国高校本土化建设初探[D]. 宋文.中央民族大学 2015
[6]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设计研究[D]. 张忠.华中师范大学 2014
[7]数字化学习资源组织与目录体系构建研究[D]. 谢映萍.东北师范大学 2013
本文编号:2954986
【文章来源】:吉林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我国高校慕课教学质量保障研究框架
14图 2-2 2008-2017 年中国在线教育市场规模资料来源:http://www.iresearch.com.cn/view/229060.html.
图 2-3 2008-2017 年中国在线教育用户规模资料来源:http://www.iresearch.com.cn/view/229060.html.从 2012 年慕课平台上线以来,慕课研究人员的统计数据表明:慕课平台和学习人数一直呈直线上升态势。根据美国第三方在线教育机构 Class Central 的统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慕课低完成率问题的归因与解法[J]. 王宇. 现代教育技术. 2018(09)
[2]2017全球慕课发展回顾[J]. 王宇,罗淑芳,范逸洲,汪琼. 中国远程教育. 2018(09)
[3]开放教育资源平台共建共享机制分析——以edX为例[J]. 张艺涵,李倩慧,刘宇轩,镡睿. 软件导刊(教育技术). 2018(08)
[4]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认定的实证分析[J]. 方旭. 中国高教研究. 2018(07)
[5]我国MOOC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分析[J]. 张红艳,杨丽雪. 开放学习研究. 2017(06)
[6]基于LISREL模型的慕课质量评价研究[J]. 陈红霞,赵振宇,俞美佳.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7(04)
[7]慕课开发的问题、成因及改进路径——基于开设慕课的高校教师调查[J]. 冯永华,刘志军.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2016(06)
[8]MOOC教学过程质量监控评价体系的构建与研究[J]. 谢宾,施秋萍,刘洋,刘晟蓝. 教育教学论坛. 2016(32)
[9]慕课与传统课堂教育的比较与对策[J]. 赵言诚,孙秋华,姜海丽.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6(08)
[10]基于学习者视角的MOOCs教学交互状况调查研究[J]. 郑勤华,于畅,陈丽. 中国电化教育. 2016(06)
硕士论文
[1]慕课教学方法变革的哲学研究[D]. 陈晨.苏州科技大学 2017
[2]慕课建设中的教学质量保障机制研究[D]. 周丹丹.江西财经大学 2017
[3]MOOC教学设计的质量评估[D]. 李月.重庆大学 2016
[4]MOOCs背景下大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反思与建构[D]. 李桂芳.山东师范大学 2015
[5]MOOC在我国高校本土化建设初探[D]. 宋文.中央民族大学 2015
[6]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设计研究[D]. 张忠.华中师范大学 2014
[7]数字化学习资源组织与目录体系构建研究[D]. 谢映萍.东北师范大学 2013
本文编号:295498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29549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