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贤江“全人生指导”思想及其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发布时间:2021-01-23 17:35
杨贤江是我国早期卓越的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家、杰出的青年运动领导人之一、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他一生致力于传播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是我国第一位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阐述教育理论的教育理论家。“全人生指导”思想是杨贤江在长期从事教育管理工作和指导青年运动的过程中,针对当时学校教育的弊端和青年学生实际需要,以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为理论基础,吸收借鉴古今中外优秀的教育理论而提出的新的教育思想。这一思想以青年学生为教育对象,始终围绕着要求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这一核心内容,通过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指导青年学生过健康的生活、劳动的生活、文化的生活和公民的生活,培养青年学生“完全人格”的德、智、体、美、劳等核心素养,实现青年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全人生指导”思想具有阶级性、科学性和全面性等特征,它是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中国化的重要理论成果,是我国素质教育的重要理论来源。直到今天,它依旧闪耀着思想的光辉,充满生机与活力,对当代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本文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梳理了“全人生指导”思想的形成过程;主要运用文本分析法,系统全面地总结了“全人生指...
【文章来源】:天津工业大学天津市
【文章页数】:7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现状
四、研究难点
五、研究方法
六、创新之处
第一章 杨贤江“全人生指导”思想的形成
1.1 “全人生指导”思想的形成过程
1.1.1 酝酿阶段(1895年—1919年)
1.1.2 形成阶段(1919年—1925年)
1.1.3 发展阶段(1925年—1931年)
1.2 “全人生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和思想借鉴
1.2.1 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1.2.2 古今中外优秀的教育思想
第二章 杨贤江“全人生指导”思想的构成
2.1 “全人生指导”思想的教育对象
2.1.1 认识青年时期的问题
2.1.2 重视青年学生的教育
2.2 “全人生指导”思想的主要目标
2.2.1 培养学生“完全人格”
2.2.2 追求实现“众人之善”
2.3 “全人生指导”思想的主要内容
2.3.1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2.3.2 指导青年健康生活
2.3.3 指导青年劳动生活
2.3.4 指导青年文化生活
2.3.5 指导青年公民生活
2.4 “全人生指导”思想的主要方法
2.4.1 实践教育法
2.4.2 个别接触法
2.4.3 团体训练法
2.4.4 自我教育法
第三章 杨贤江“全人生指导”思想的价值和启示
3.1 “全人生指导”思想的主要特征
3.1.1 阶级性
3.1.2 科学性
3.1.3 全面性
3.2 “全人生指导”思想的价值
3.2.1 “全人生指导”思想的历史价值
3.2.2 “全人生指导”思想的现实意义
3.2.3 “全人生指导”思想的创新发展
3.3 “全人生指导”思想对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启示
3.3.1 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目标
3.3.2 要不断促进学生个体社会化
3.4 “全人生指导”思想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启示
3.4.1 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为核心
3.4.2 以全面发展教育为基本内容
3.4.3 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
3.4.4 要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
3.5 “全人生指导”思想对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启示
3.5.1 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3.5.2 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方法
3.5.3 要构建“全方位”育人环境
结语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及参加课题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杨贤江“全人生指导”思想的现实意义[J]. 俞跃,褚亚杰.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6(02)
[2]基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视阈下的杨贤江“全人生指导”思想研究[J]. 李安. 大众科技. 2014(10)
[3]现代教育家杨贤江论学校体育[J]. 吴洪成,方家峰.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3(10)
[4]《新教育大纲》中“教育史以社会发展形态为分期”的框架来源考察[J]. 杨晓. 教育学报. 2012(05)
[5]小原国芳与杨贤江体育思想的比较[J]. 王晓东,余万予,周宝芽.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0(05)
[6]杨贤江“全人生指导”教育思想的当代启示[J]. 周颖华. 现代教育科学. 2008(12)
[7]杨贤江“全人生指导”的内涵及当代价值诉求[J]. 王小丁.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 2008(04)
[8]“全人生指导”:“五四”精神影响下的青年教育观[J]. 刘胡权,纪雪艳. 当代青年研究. 2008(04)
[9]杨贤江的青年人生观教育思想及其启示[J]. 王晖. 教育探索. 2007(08)
[10]“全人生指导”理论的现实意义[J]. 熊曜. 黄石教育学院学报. 2006(03)
硕士论文
[1]杨贤江对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的探索与实践研究[D]. 李彬.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4
[2]杨贤江“全人生指导”教育思想及现代意义[D]. 周颖华.东北师范大学 2007
本文编号:2995628
【文章来源】:天津工业大学天津市
【文章页数】:7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现状
四、研究难点
五、研究方法
六、创新之处
第一章 杨贤江“全人生指导”思想的形成
1.1 “全人生指导”思想的形成过程
1.1.1 酝酿阶段(1895年—1919年)
1.1.2 形成阶段(1919年—1925年)
1.1.3 发展阶段(1925年—1931年)
1.2 “全人生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和思想借鉴
1.2.1 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1.2.2 古今中外优秀的教育思想
第二章 杨贤江“全人生指导”思想的构成
2.1 “全人生指导”思想的教育对象
2.1.1 认识青年时期的问题
2.1.2 重视青年学生的教育
2.2 “全人生指导”思想的主要目标
2.2.1 培养学生“完全人格”
2.2.2 追求实现“众人之善”
2.3 “全人生指导”思想的主要内容
2.3.1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2.3.2 指导青年健康生活
2.3.3 指导青年劳动生活
2.3.4 指导青年文化生活
2.3.5 指导青年公民生活
2.4 “全人生指导”思想的主要方法
2.4.1 实践教育法
2.4.2 个别接触法
2.4.3 团体训练法
2.4.4 自我教育法
第三章 杨贤江“全人生指导”思想的价值和启示
3.1 “全人生指导”思想的主要特征
3.1.1 阶级性
3.1.2 科学性
3.1.3 全面性
3.2 “全人生指导”思想的价值
3.2.1 “全人生指导”思想的历史价值
3.2.2 “全人生指导”思想的现实意义
3.2.3 “全人生指导”思想的创新发展
3.3 “全人生指导”思想对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启示
3.3.1 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目标
3.3.2 要不断促进学生个体社会化
3.4 “全人生指导”思想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启示
3.4.1 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为核心
3.4.2 以全面发展教育为基本内容
3.4.3 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
3.4.4 要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
3.5 “全人生指导”思想对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启示
3.5.1 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3.5.2 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方法
3.5.3 要构建“全方位”育人环境
结语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及参加课题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杨贤江“全人生指导”思想的现实意义[J]. 俞跃,褚亚杰.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6(02)
[2]基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视阈下的杨贤江“全人生指导”思想研究[J]. 李安. 大众科技. 2014(10)
[3]现代教育家杨贤江论学校体育[J]. 吴洪成,方家峰.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3(10)
[4]《新教育大纲》中“教育史以社会发展形态为分期”的框架来源考察[J]. 杨晓. 教育学报. 2012(05)
[5]小原国芳与杨贤江体育思想的比较[J]. 王晓东,余万予,周宝芽.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0(05)
[6]杨贤江“全人生指导”教育思想的当代启示[J]. 周颖华. 现代教育科学. 2008(12)
[7]杨贤江“全人生指导”的内涵及当代价值诉求[J]. 王小丁.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 2008(04)
[8]“全人生指导”:“五四”精神影响下的青年教育观[J]. 刘胡权,纪雪艳. 当代青年研究. 2008(04)
[9]杨贤江的青年人生观教育思想及其启示[J]. 王晖. 教育探索. 2007(08)
[10]“全人生指导”理论的现实意义[J]. 熊曜. 黄石教育学院学报. 2006(03)
硕士论文
[1]杨贤江对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的探索与实践研究[D]. 李彬.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4
[2]杨贤江“全人生指导”教育思想及现代意义[D]. 周颖华.东北师范大学 2007
本文编号:299562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29956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