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健全人格塑造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24 00:24
人格及人格教育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引入学校德育的,对大学生健全人格的研究有助于高校德育工作的开展。目前,我国大学生的人格状况总体上是积极向上的,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但是人格缺陷还是存在的。面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面对社会转型期、面对信息丰富的网络,大学生人格出现了一些问题。大学生人格问题是一个客观存在同时又需要深入探讨的领域,对其进行研究不仅会推动高校教育基础理论的研究,而且会给高校教育实践活动带来生机和活力。我国现代化建设、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建设都需要具有健全人格的大学生人才作为保障。提高当代大学生的人格素质是国家兴旺发达的必要条件,高校重视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所以,大学生健全人格塑造已经成为高校教育的一项紧迫的任务,是高校德育工作义不容辞的责任。本文通过阐述人格涵义及健全人格标准,分析当代大学生的人格特点,人格缺陷及成因,最终提出如何塑造出大学生健全人格。在大学生健全人格塑造过程中,需要加强塑造大学生健全人格的主导力量;遵循塑造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基本原则;明确塑造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基本内容;确定大学生健全人格塑造的方法。
【文章来源】:河北大学河北省
【文章页数】:4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二) 本选题相关研究现状
(三) 本选题的主要研究方法
第1章 人格与健全人格塑造的必要性
1.1 人格与健全人格
1.1.1 人格概念的界定
1.1.2 健全人格的标准
1.2 健全人格教育的必要性
1.2.1 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要
1.2.2 高校德育工作的基础
1.2.3 大学生成长的迫切需要
第2章 当代大学生人格现状分析
2.1 当代大学生人格特征
2.1.1 传统人格与现代人格交融
2.1.2 自我意识趋向成熟
2.1.3 务实性倾向
2.1.4 开放性倾向
2.2 当代大学生人格缺陷的具体表现
2.2.1 人际关系失调
2.2.2 心理状态失衡
2.2.3 理想、信念失重
2.2.4 诚信缺失
2.2.5 意志力薄弱
第3章 当代大学生人格缺陷成因分析
3.1 历史原因
3.1.1 自然经济的影响
3.1.2 传统文化的影响
3.1.3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弊端
3.2 现实原因
3.2.1 家庭教育功能弱化
3.2.2 学校对人格教育的轻视
3.2.3 社会转型期的消极影响
3.2.4 网络文化的负面影响
3.3 大学生自身原因
3.3.1 心理落差
3.3.2 自我中心心理
3.3.3 大学生自身价值取向变化
第4章 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
4.1 加强塑造大学生健全人格的主导力量
4.1.1 思想政治教育构建大学生精神家园
4.1.2 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大学生适应能力
4.1.3 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4.2 遵循塑造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基本原则
4.2.1 以人为本
4.2.2 整体优化原则
4.2.3 知行统一原则
4.2.4 文化整合原则
4.2.5 个人和社会相结合原则
4.3 明确塑造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基本内容
4.3.1 心理素质教育
4.3.2 自我意识教育
4.3.3 道德品质教育
4.3.4 审美教育
4.4 确定塑造大学生健全人格的主要方法
4.4.1 提高大学生自我教育
4.4.2 注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4.4.3 加强隐性教育
4.4.4 营造和谐校园文化环境
4.4.5 加强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编号:2996204
【文章来源】:河北大学河北省
【文章页数】:4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二) 本选题相关研究现状
(三) 本选题的主要研究方法
第1章 人格与健全人格塑造的必要性
1.1 人格与健全人格
1.1.1 人格概念的界定
1.1.2 健全人格的标准
1.2 健全人格教育的必要性
1.2.1 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要
1.2.2 高校德育工作的基础
1.2.3 大学生成长的迫切需要
第2章 当代大学生人格现状分析
2.1 当代大学生人格特征
2.1.1 传统人格与现代人格交融
2.1.2 自我意识趋向成熟
2.1.3 务实性倾向
2.1.4 开放性倾向
2.2 当代大学生人格缺陷的具体表现
2.2.1 人际关系失调
2.2.2 心理状态失衡
2.2.3 理想、信念失重
2.2.4 诚信缺失
2.2.5 意志力薄弱
第3章 当代大学生人格缺陷成因分析
3.1 历史原因
3.1.1 自然经济的影响
3.1.2 传统文化的影响
3.1.3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弊端
3.2 现实原因
3.2.1 家庭教育功能弱化
3.2.2 学校对人格教育的轻视
3.2.3 社会转型期的消极影响
3.2.4 网络文化的负面影响
3.3 大学生自身原因
3.3.1 心理落差
3.3.2 自我中心心理
3.3.3 大学生自身价值取向变化
第4章 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
4.1 加强塑造大学生健全人格的主导力量
4.1.1 思想政治教育构建大学生精神家园
4.1.2 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大学生适应能力
4.1.3 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4.2 遵循塑造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基本原则
4.2.1 以人为本
4.2.2 整体优化原则
4.2.3 知行统一原则
4.2.4 文化整合原则
4.2.5 个人和社会相结合原则
4.3 明确塑造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基本内容
4.3.1 心理素质教育
4.3.2 自我意识教育
4.3.3 道德品质教育
4.3.4 审美教育
4.4 确定塑造大学生健全人格的主要方法
4.4.1 提高大学生自我教育
4.4.2 注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4.4.3 加强隐性教育
4.4.4 营造和谐校园文化环境
4.4.5 加强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编号:299620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29962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