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岛时期(1937-1941)燕京大学校园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28 02:26
1937年北平沦陷后,位于西郊的燕京大学面临是否关闭、迁校、接受奴化或自由办学的选择问题,本文关注的是燕大如何调用政治资源和空间策略,来维持大学的正常运行,使燕大办学目的和师生员工被保护于其本质之中。“孤岛”,在本文中有双重含义,既指1937-1941年间的燕京大学这样一个时空范围,又指所有大学在历史上可能遭遇的能否自由办学的困境。选择燕京大学作为研究对象,是基于这所大学层累的历史遗存,包括一个完整的校园空间,即燕园;还包括众多燕大校友自发征集的回忆文章,这些固化为文字的回忆是还原校园生活面貌的重要文本,也是反映学生对燕京精神认同感的主要依据。燕京大学的本质,即以服务社会为主要目的,贯穿于整个燕大历史;尤其在孤岛时期(1937-1941),这一本质的保存因日军压迫而愈显大学校园的存在意义。本文关注的三种场所,涉及临湖轩校长官邸、教师住宅和岛亭。临湖轩是校长住宅,它除去私人居住功能外,还具有公开招待军政官员、教职员工、学生及其他人员的公共属性。临湖轩逐渐成为校长话语及态度的代名词,也成为向日军展示校园存在正当性的舞台。孤岛时期的燕大校园并非铁板一块,仅靠围墙和大门不能将日伪特务完全阻挡在...
【文章来源】:北京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7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文献综述
1.3 研究方法与文章结构
第二章 孤岛时期燕大校园形势内外变化
2.1 燕大校园总体情况
2.2 沦陷北平形势变化
2.3 沦为“孤岛”的燕大校园
第三章 临湖轩:战时权力中枢的复杂面向
3.1 临湖轩的枢纽地位与景观特征
3.2 临湖轩多面向的空间使用方式
3.2.1 处理对外关系的中枢场所
3.2.2 社区中心与地下活动场所
3.2.3 教育理念实践与适应的决策场所
3.3 孤岛时期师生眼中的校长住宅
第四章 教师住宅:散置的庇护所
4.1 教师住宅的地理分布与景观特征
4.2 社区型师生关系对教育的影响
4.3 燕大教师的战时应对策略
4.4 孤岛时期活跃于教师住宅间的青年教师——侯仁之
第五章 岛亭:战时生活区的避世场所
5.1 岛亭的地理位置与景观特征
5.2 孤岛时期岛亭的空间使用方式
5.3 孤岛时期岛亭引发的诗意想象
第六章 结论
6.1 孤岛时期燕大校园在办学实践中的作用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编号:3004186
【文章来源】:北京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7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文献综述
1.3 研究方法与文章结构
第二章 孤岛时期燕大校园形势内外变化
2.1 燕大校园总体情况
2.2 沦陷北平形势变化
2.3 沦为“孤岛”的燕大校园
第三章 临湖轩:战时权力中枢的复杂面向
3.1 临湖轩的枢纽地位与景观特征
3.2 临湖轩多面向的空间使用方式
3.2.1 处理对外关系的中枢场所
3.2.2 社区中心与地下活动场所
3.2.3 教育理念实践与适应的决策场所
3.3 孤岛时期师生眼中的校长住宅
第四章 教师住宅:散置的庇护所
4.1 教师住宅的地理分布与景观特征
4.2 社区型师生关系对教育的影响
4.3 燕大教师的战时应对策略
4.4 孤岛时期活跃于教师住宅间的青年教师——侯仁之
第五章 岛亭:战时生活区的避世场所
5.1 岛亭的地理位置与景观特征
5.2 孤岛时期岛亭的空间使用方式
5.3 孤岛时期岛亭引发的诗意想象
第六章 结论
6.1 孤岛时期燕大校园在办学实践中的作用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编号:300418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30041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