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学要义下赫钦斯高等教育思想探究
发布时间:2021-01-29 14:10
纵观中外高等教育发展史,在众多国内外名校一步步发展起来的历程中,少不了许多杰出校长的身影。芝加哥大学的赫钦斯便是其中一位极具影响力的校长,其系统的教育理念和卓有成效的教育实践,都值得我们研究和借鉴。同时,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我们生存的环境日益复杂化,所需求的信息更是浩如烟海,要系统研究一位教育家的思想更是盘根错节,难以下手;即使是搜集到大量的材料,仍然会被无关紧要的信息弄得云里雾里,无法做出准确的判断。因此,把握核心要素,减少复杂信息,从而掌控事物的大局,成为本文研究的基本思路。赫钦斯作为美国著名教育家与实践家,对其教育思想的研究十分详细与全面,因此,本文的研究重点不在于对其思想的全面性论述,而在于将其思想中的重要原则系统化展现出来。与此相对应的,物理动力学中的协同学理论很好的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开放系统想要形成有序结构的基本原理与关键要素。因此,本文以系统化思维、把握核心要素为基本研究思路,以激光协同模型为理论参考,以赫钦斯的高等教育思想为具体研究对象,梳理出高校系统有效运作的关键要素,从而为我国高等教育系统化发展提供借鉴。本文分为四个章节,其中第一章为绪论,对论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现状...
【文章来源】: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内容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核心概念
三、研究现状
四、研究方法
五、可行性分析
六、研究意义
第一章 协同学要义与高等教育框架构建
第一节 协同学要义介绍
一、协同学的基本概念
二、协同学的基本原理
三、协同学的运用条件与发展前景
第二节 协同学要义下高等教育框架构建
一、半透明方向—理念目标引导
二、平镜面设立—制度机制保障
三、序参数产生—主导因素构建
四、开放系统—能量持续输入
第二章 赫钦斯高等教育理论分析
第一节 赫钦斯生平背景介绍
一、时代背景介绍
二、生平教育活动
第二节 协同学要义下赫钦斯高等教育理论的具体诠释
一、半透明方向—大学的原则与目标
二、平面镜机制—制度构建的要点
三、序参数的产生—教师队伍的建立
四、开放系统—高校与外部环境的能量交换
第三章 对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借鉴
第一节 高等教育的定位
第二节 高等教育反馈评估机制
第三节 高等教育的教师队伍
第四节 领导者的整合能力
总结与反思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教学型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三阶段四协同”发展模式的探索[J]. 何阅雄,蒋云良,马志和,朱礼敏.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3(06)
[2]基于协同学理论的高校协同创新机理研究[J]. 林涛. 研究生教育研究. 2013(02)
[3]关于教育评估机构与高校协同发展的思考[J]. 解丽丽,汪建华. 上海教育评估研究. 2012(01)
[4]协同学下的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J]. 肖军飞,刘大伟.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2(01)
[5]我国高等教育评估现状分析[J]. 梅毅. 文教资料. 2010(06)
[6]我国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的现状分析与未来展望——基于96所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文本的研究[J]. 魏红,钟秉林.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09(06)
[7]基于激光协同理论的大学生培养策略[J]. 贾小明,黄海艳,汪昱雯.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5)
[8]中国高等教育的定位、特色和质量[J]. 潘懋元. 中国大学教学. 2005(12)
[9]不合时宜的真理——赫钦斯大学理念述评[J]. 刘宝存. 比较教育研究. 2003(10)
[10]论赫钦斯的普通教育思想[J]. 倪小敏. 温州大学学报. 2002(03)
博士论文
[1]大学的理想与理想的大学——赫钦斯高等教育思想研究[D]. 李建强.河北大学 2000
硕士论文
[1]协同学视阈下体育赛事与大众媒体协同发展机制研究[D]. 苏文燕.吉林体育学院 2017
[2]协同学视角下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D]. 解芳.河北大学 2016
[3]赫钦斯在芝加哥大学的改革[D]. 康健.东北师范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007022
【文章来源】: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内容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核心概念
三、研究现状
四、研究方法
五、可行性分析
六、研究意义
第一章 协同学要义与高等教育框架构建
第一节 协同学要义介绍
一、协同学的基本概念
二、协同学的基本原理
三、协同学的运用条件与发展前景
第二节 协同学要义下高等教育框架构建
一、半透明方向—理念目标引导
二、平镜面设立—制度机制保障
三、序参数产生—主导因素构建
四、开放系统—能量持续输入
第二章 赫钦斯高等教育理论分析
第一节 赫钦斯生平背景介绍
一、时代背景介绍
二、生平教育活动
第二节 协同学要义下赫钦斯高等教育理论的具体诠释
一、半透明方向—大学的原则与目标
二、平面镜机制—制度构建的要点
三、序参数的产生—教师队伍的建立
四、开放系统—高校与外部环境的能量交换
第三章 对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借鉴
第一节 高等教育的定位
第二节 高等教育反馈评估机制
第三节 高等教育的教师队伍
第四节 领导者的整合能力
总结与反思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教学型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三阶段四协同”发展模式的探索[J]. 何阅雄,蒋云良,马志和,朱礼敏.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3(06)
[2]基于协同学理论的高校协同创新机理研究[J]. 林涛. 研究生教育研究. 2013(02)
[3]关于教育评估机构与高校协同发展的思考[J]. 解丽丽,汪建华. 上海教育评估研究. 2012(01)
[4]协同学下的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J]. 肖军飞,刘大伟.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2(01)
[5]我国高等教育评估现状分析[J]. 梅毅. 文教资料. 2010(06)
[6]我国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的现状分析与未来展望——基于96所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文本的研究[J]. 魏红,钟秉林.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09(06)
[7]基于激光协同理论的大学生培养策略[J]. 贾小明,黄海艳,汪昱雯.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5)
[8]中国高等教育的定位、特色和质量[J]. 潘懋元. 中国大学教学. 2005(12)
[9]不合时宜的真理——赫钦斯大学理念述评[J]. 刘宝存. 比较教育研究. 2003(10)
[10]论赫钦斯的普通教育思想[J]. 倪小敏. 温州大学学报. 2002(03)
博士论文
[1]大学的理想与理想的大学——赫钦斯高等教育思想研究[D]. 李建强.河北大学 2000
硕士论文
[1]协同学视阈下体育赛事与大众媒体协同发展机制研究[D]. 苏文燕.吉林体育学院 2017
[2]协同学视角下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D]. 解芳.河北大学 2016
[3]赫钦斯在芝加哥大学的改革[D]. 康健.东北师范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00702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30070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