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

人文社科类博士后学术发展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发布时间:2021-02-02 04:00
  博士后制度作为一种人才培养和使用机制,在促进教育科技发展,建设创新型国家中发挥重要作用。然而已有研究偏向宏观制度分析,对于海归与本土人文社科类博士后两类群体的学术发展研究较少。本研究借助文本分析、问卷调查和访谈探讨海归与本土博士后的学术发展现状及差异,并对两类人才学术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行全面细致的考察。本研究梳理了国内外博士后制度,着重分析国家和“双一流”高校博士后制度招收、资助、管理和评价政策,采用问卷调查法分析了125名海归与本土人文社科类博士后的学术发展现状以及影响因素,并访谈15位博士后深入挖掘两类人才选择博士后工作原因、学术发展特征和影响因素。主要结论如下:第一,国外博士后制度已经形成成熟的科研服务体系,为博士后成长为独立研究者提供充分的学术支持,我国博士后制度在在给予制度保障的同时重视科研考核。第二,博士毕业生将博士后工作视为过渡期、缓冲期和尝试期的职业发展阶段,工作动机以职业过渡为主。第三,高校既对博士后实行量化评价和结果导向的评价考核制度,又在学术交流、科研环境、科研经费和教师发展上提供学术支持,同时博士后合作导师和同事等群体给予学术发展支持。第四,海归与本土人文社科类博... 

【文章来源】: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5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人文社科类博士后学术发展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所示,问题1“国内外博士学位获得者为何选择博士后研究工作?”从高校发展和个人求职动机二者角度展开分析;问题“高校、图1:论文分析框架

学术,博士后,高校,过程分析


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10门槛”和“隐形考察过渡期”的方式招收博士后人员。博士后获得学术发展过程受到高校、高校内外群体和自身因素共同影响,影响过程见图7。(一)高校对个人起着吸引人才和发展学术作用青年博士在高校学术平台吸引、学术大师和学术保障吸引下进站工作,高校层面上,通过制度和支持对人文社科博士后学术发展产生影响,具体为考核制度规定博士后在站期间工作任务,考核管理采用利益驱动方式对于文科博士后研究方向和领域产生直接影响,量化评价方式中评价体制单一,为了实现数量化论文发展可能忽略研究质量,不利于个人的长远发展。面对高校管理和个人发展的冲突,博士后群体采取顺应、利用、抵制等方式,顺应指个人被动服从于高校考核要求并以此开展科研工作,如放弃自身感兴趣的研究方向去研究热点;利用则是在遵守规则的同时巧妙利用制度规则获得个人学术资源,如联系同事等开展研究;抵制则是在对学术环境和制度不认同时坚守自身学术原则。另外高校主要从学术活动、科研经费、组织氛围、教师发展支持等四个方面帮助文科博士后实现学术发展。图7:高校、群体和个体影响博士后学术发展过程分析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高校青年教师的权威期刊发表与学术职业进路——基于新闻传播学科的考察[J]. 冯济海.  中国青年研究. 2020(03)
[2]高校青年教师科研成就、工作状态对比与分析[J]. 张芳,谷雨.  教育现代化. 2019(A5)
[3]阈限过渡:博士生学术成长的关键期及其跨越——以理科博士生为例[J]. 李永刚.  高等教育研究. 2019(12)
[4]“双一流”建设下的师资博士后:“青椒生力军”还是“学术临时工”[J]. 李晶,李嘉慧.  教育发展研究. 2019(23)
[5]组织支持对高校海归教师科研进展满意度的影响分析——以上海21所高校为例[J]. 周默涵,朱佳妮,吴菡.  高教探索. 2019(12)
[6]论博士后角色冲突:理论·诱因·调适[J]. 徐东波.  中国科技论坛. 2019(11)
[7]高校教师聘任制度改革的轨迹、问题与未来去向[J]. 阎光才.  中国高教研究. 2019(10)
[8]本科出身决定论?——学术精英的职业流动和职业发展分析[J]. 李峰,孙梦园.  高教探索. 2019(10)
[9]学术职场变革背景下高校青年教师的职业发展问题[J]. 罗兴奇.  教育评论. 2019(09)
[10]“双一流”背景下高校博士后队伍建设的实践与探索——以北京化工大学为例[J]. 梁叶新,曹铭权.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3)

博士论文
[1]中国高校学术劳动力市场的供求结构研究[D]. 徐志平.华中科技大学 2019
[2]成为研究者:理科博士生素养与能力的形成[D]. 李永刚.华东师范大学 2018
[3]柯罗诺斯之困[D]. 付梦芸.华东师范大学 2017
[4]留学归国学者学术经历的质性研究[D]. 李慧.厦门大学 2017
[5]华人精英科学家成长过程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D]. 高芳祎.华东师范大学 2015
[6]中国博士后制度发展[D]. 姚锐.南京大学 2011
[7]中国博士后政策分析[D]. 许士荣.华东师范大学 2010
[8]中国博士生资助[D]. 彭安臣.华中科技大学 2009
[9]学术职业视野中的大学教师聘任制研究[D]. 郭丽君.华中科技大学 2006
[10]“知识分子”视角下的大学教师研究[D]. 王全林.南京师范大学 2005

硕士论文
[1]“港归”教师对内地学科发展的作用研究[D]. 胡蓉卉.华东师范大学 2019
[2]为学术职业做准备[D]. 房梦雅.华中科技大学 2019
[3]科研合作与学术水平[D]. 宋娇艳.浙江大学 2017
[4]高校人文社科博士的学术职业发展[D]. 陈娴.南京大学 2017
[5]出国访学对高校教师学术职业的影响研究[D]. 余亚华.湖南大学 2017
[6]中国经济学科“海归”教师发表国际期刊论文研究[D]. 余广源.华中科技大学 2017
[7]“非升即走”制度实施及其影响[D]. 丁奇竹.华东师范大学 2016
[8]中美高校教师绩效考核制度比较研究[D]. 王征.兰州大学 2016
[9]我国博士后定位困境的解析与应对[D]. 黄振华.湖南大学 2012
[10]学术职业视角下大学教师职业价值观及其与工作投入的关系研究[D]. 游李顺子.华中科技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01400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301400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49e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