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考核压力与人际竞争对博士生突破性创新意愿的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21-02-11 05:55
当前,创新尤其是突破性创新对中国的发展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重要,而在中国目前庞大的创新群体中,高校博士生群体的地位无疑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如何开发高校博士生的创新潜能并使其转化成现实的生产力,对高校的发展乃至民族的振兴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研究拟探讨影响高校博士生进行突破性创新的动因,并揭示其内在影响机制。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本文首先回顾了现有的关于突破性创新、科研考核压力以及人际竞争等研究,并结合访谈研究,提出了研究的整体模型和相关的研究假设。然后,采用情境实验与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对450名华中科技大学博士生进行了调查。最后,通过SPSS16.0、LISREL8.50等统计软件对402份有效问卷进行了深度分析,研究结果基本证实了本研究的原构思和假设,其主要结论如下:(1)科研考核压力对高校博士生突破性创新意愿有显著的影响,并且其影响呈正“U”型关系;人际竞争会正向影响高校博士生的突破性创新意愿。(2)科研考核压力与人际竞争会交互影响博士生的突破性创新意愿。(3)竞争目标承诺、职业承诺能够有效调节人际竞争和突破性创新意愿之间的关系,当博士生的竞争目标承诺或职业承诺越高时,其感知到的...
【文章来源】:华中科技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7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调节变量、控制变量结构方程模型
因此科研考核压力对博士生的突破性创新意愿有显著破性创新意愿之间成正“U”型关系,由此假设 1 得到验证;人数等于 0.205,大于 0,因此人际竞争对博士生的突破性创新意并且是正向的积极影响,由此假设 2 得到验证。控制了性别、年龄、年级、院系类别和创新自我效能感的作用人际竞争的交互效应显著(β=0.152,p<0.01)。在将科研考核差(即 M+SD 和 M-SD)为标准将其区分为高科研考核压力和科研考核压力、人际竞争在突破性创新意愿上的交互效应情况考核压力越大时,博士生感知到的人际竞争程度对其突破性创越强;当科研考核压力越小时,博士生感知到的人际竞争程度的正向作用也越弱。由此,假设 3 得到验证。
争目标承诺对人际竞争和突破性创新意愿的调节效应显著(β=0在将竞争目标承诺以正负一个标准差为标准将其区分为高竞争标承诺后,调节效应情况如图 5-3 所示:当博士生的竞争目标承的人际竞争程度对其突破性创新意愿的正向作用也越强;当博越低时,其感知到的人际竞争程度对其突破性创新意愿的正向假设 4b 得到验证。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薪酬体系框架与考核方式对个人绩效薪酬选择的影响[J]. 贺伟,龙立荣. 心理学报. 2011(10)
[2]职业成长与离职倾向:职业承诺与感知机会的调节作用[J]. 翁清雄,席酉民. 南开管理评论. 2010(02)
[3]组织创新氛围对员工创新行为的影响:创新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J]. 顾远东,彭纪生. 南开管理评论. 2010(01)
[4]基于心理意向的目标承诺概念模型扩展[J]. 范新,章凯,袁颖洁.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09(06)
[5]突破性创新的成功驱动因素研究——组织能力的视角[J]. 秦剑,王迎军. 中国科技论坛. 2008(07)
[6]试析目标设置理论在科研组织的应用[J]. 邵全辉,陈喜乐.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06(07)
[7]影响突破性创新的环境因素分析和实证研究[J]. 张洪石,付玉秀. 科学学研究. 2005(S1)
[8]知识员工组织承诺、职业承诺问题研究[J]. 康锦江,杨春江,张化东. 科技和产业. 2004(08)
[9]突破性创新:概念界定与比较[J]. 付玉秀,张洪石.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04(03)
[10]层级回归方法及其在社会科学中的应用[J]. 龙立荣. 教育研究与实验. 2004(01)
本文编号:3028636
【文章来源】:华中科技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7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调节变量、控制变量结构方程模型
因此科研考核压力对博士生的突破性创新意愿有显著破性创新意愿之间成正“U”型关系,由此假设 1 得到验证;人数等于 0.205,大于 0,因此人际竞争对博士生的突破性创新意并且是正向的积极影响,由此假设 2 得到验证。控制了性别、年龄、年级、院系类别和创新自我效能感的作用人际竞争的交互效应显著(β=0.152,p<0.01)。在将科研考核差(即 M+SD 和 M-SD)为标准将其区分为高科研考核压力和科研考核压力、人际竞争在突破性创新意愿上的交互效应情况考核压力越大时,博士生感知到的人际竞争程度对其突破性创越强;当科研考核压力越小时,博士生感知到的人际竞争程度的正向作用也越弱。由此,假设 3 得到验证。
争目标承诺对人际竞争和突破性创新意愿的调节效应显著(β=0在将竞争目标承诺以正负一个标准差为标准将其区分为高竞争标承诺后,调节效应情况如图 5-3 所示:当博士生的竞争目标承的人际竞争程度对其突破性创新意愿的正向作用也越强;当博越低时,其感知到的人际竞争程度对其突破性创新意愿的正向假设 4b 得到验证。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薪酬体系框架与考核方式对个人绩效薪酬选择的影响[J]. 贺伟,龙立荣. 心理学报. 2011(10)
[2]职业成长与离职倾向:职业承诺与感知机会的调节作用[J]. 翁清雄,席酉民. 南开管理评论. 2010(02)
[3]组织创新氛围对员工创新行为的影响:创新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J]. 顾远东,彭纪生. 南开管理评论. 2010(01)
[4]基于心理意向的目标承诺概念模型扩展[J]. 范新,章凯,袁颖洁.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09(06)
[5]突破性创新的成功驱动因素研究——组织能力的视角[J]. 秦剑,王迎军. 中国科技论坛. 2008(07)
[6]试析目标设置理论在科研组织的应用[J]. 邵全辉,陈喜乐.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06(07)
[7]影响突破性创新的环境因素分析和实证研究[J]. 张洪石,付玉秀. 科学学研究. 2005(S1)
[8]知识员工组织承诺、职业承诺问题研究[J]. 康锦江,杨春江,张化东. 科技和产业. 2004(08)
[9]突破性创新:概念界定与比较[J]. 付玉秀,张洪石.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04(03)
[10]层级回归方法及其在社会科学中的应用[J]. 龙立荣. 教育研究与实验. 2004(01)
本文编号:302863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30286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