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

高校知识联盟合作创新与绩效研究

发布时间:2021-02-16 08:14
  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成为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资源,科技的创新成为世界各国竞相追逐的强国之路。未来的国际竞争将不可避免的成为知识和人才的竞争,而担负知识创新和人才培养最前沿工作的组织就是高校。高校在知识社会中要承担起与其地位相称的职责,则首先要求高校建立适应知识经济的管理模式,鉴于资源的稀缺性和分布不均衡性,以向合作伙伴学习知识、增强能力为目的的高校知识联盟的出现顺应了知识经济潮流。高校知识联盟是高校为共享知识资源、促进知识流动和知识创新,与其他高校、团队或个人之间通过契约而结成的优势互补、风险共担的松散型网络组织。它有别于有企业参与的知识联盟,高校知识联盟主要强调的是知识的共享和创新,其创新成果属基础研究领域,创新成果更多体现的是其学术价值。本文通过梳理知识共享、知识转移和知识整合等相关理论研究,对知识创新理论的整体理论构架有了清晰的了解,以往相关研究多与有企业参与的知识联盟有关,本文将其应用于对高校知识联盟的研究中,并重点关注知识联盟合作创新的过程模式,在此基础上对高校知识联盟构建的微观机理进行了详尽的分析,确定了高校知识联盟知识转移的边界,即高校知识的隐性特征较一般知识更为明显,并表现... 

【文章来源】:中南大学湖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86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问题提出
        1.1.1 研究背景
        1.1.2 问题提出
    1.2 相关文献综述
        1.2.1 知识联盟研究现状
        1.2.2 高校知识联盟研究现状
        1.2.3 文献评述
    1.3 相关概念界定
        1.3.1 知识联盟
        1.3.2 高校知识联盟
        1.3.3 知识创新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意义
    1.5 研究思路与方法
        1.5.1 研究思路
        1.5.2 研究方法
    1.6 研究内容及框架结构
    1.7 本文主要创新点
第二章 知识联盟合作创新的理论基础
    2.1 知识共享的相关研究
        2.1.1 知识的内涵特征
        2.1.2 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
        2.1.3 知识共享
    2.2 知识创新的相关研究
        2.2.1 创新与合作创新
        2.2.2 知识转移及其模式
        2.2.3 知识创新模式
    2.3 知识整合与组织学习理论
        2.3.1 知识整合
        2.3.2 组织学习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高校知识联盟构建的微观机理分析
    3.1 高校知识联盟的知识边界
        3.1.1 知识的界说
        3.1.2 高校的知识特征
        3.1.3 高校知识联盟知识转移活动
    3.2 高校知识联盟的形成动因分析
        3.2.1 资源困境
        3.2.2 知识势差
    3.3 高校知识联盟的组织形式分析
        3.3.1 个人合作
        3.3.2 团队合作
        3.3.3 高校合作
    3.4 高校知识联盟的控制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高校知识联盟合作创新过程分析
    4.1 高校知识联盟合作创新过程的特征分析
    4.2 高校知识联盟合作创新过程的阶段划分
        4.2.1 知识激活阶段
        4.2.2 知识创新阶段
        4.2.3 知识沉淀阶段
    4.3 高校知识联盟合作创新的动态过程模式
    4.4 高校知识联盟创新绩效分析
        4.4.1 知识联盟绩效研究综述
        4.4.2 高校知识联盟绩效的内涵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高校知识联盟合作创新实证模型构建
    5.1 高校知识联盟合作创新影响因素分析
        5.1.1 认知因素
        5.1.2 风险因素
        5.1.3 能力因素
        5.1.4 成本因素
        5.1.5 制度因素
    5.2 高校知识联盟绩效评估因素分析
        5.2.1 隐性绩效
        5.2.2 显性绩效
    5.3 影响因素与绩效关系的实证模型设计
        5.3.1 研究假设的提出
        5.3.2 实证模型的设计
    5.4 实证问卷设计及变量定义
        5.4.1 问卷设计过程及纠偏措施
        5.4.2 变量定义
        5.4.3 专家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高校知识联盟合作创新与绩效的实证分析
    6.1 小样本数据收集与分析
        6.1.1 小样本数据描述
        6.1.2 小样本量表的信度检验
        6.1.3 小样本的探索性因子分析及效度检验
    6.2 大样本数据收集与验证性因素分析
        6.2.1 大样本数据收集及描述
        6.2.2 变量的验证性因子分析
    6.3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检验
        6.3.1 结构方程建模分析简述
        6.3.2 模型的修正与检验
        6.3.3 假设检验的结论及讨论
    6.4 不同形式的高校知识联盟绩效的影响因素分析
        6.4.1 高校个人与个人之间的知识联盟绩效影响因素
        6.4.2 高校团队与团队之间的知识联盟绩效影响因素
        6.4.3 高校与高校之间的知识联盟绩效影响因素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高校知识联盟案例研究
    7.1 岳麓山大学城高校知识联盟案例
        7.1.1 岳麓山大学城高校联盟
        7.1.2 岳麓山大学城图书馆
        7.1.3 湖南师范大学的对外合作交流
    7.2 高校团队知识联盟案例
        7.2.1 联盟团队简介
        7.2.2 高校团队知识联盟的构成
        7.2.3 高校团队知识联盟合作创新过程
        7.2.4 高校团队知识联盟绩效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7.3 高校R&D人员合著论文案例
        7.3.1 高校R&D人员及经费变化情况
        7.3.2 近年我国高校R&D人员论文发表情况
        7.3.3 高校R&D人员合著论文情况分析
        7.3.4 高校R&D人员合著论文创新过程分析
    7.4 本章小结
第八章 高校知识联盟合作创新的配套措施建议
    8.1 选择适合的结盟对象
    8.2 建立相互间的信任
    8.3 确定知识交换的边界
    8.4 建立知识产权保护机制
    8.5 健全高校知识联盟的组织制度
    8.6 本章小结
第九章 研究结论及展望
    9.1 研究结论
    9.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中国大学核心竞争力的理论基础和创新型制度体系的建立[J]. 王双年.  中国科技信息. 2010(14)
[2]高校基础研究团队有效性及影响因素分析[J]. 戴勇,范明.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0(13)
[3]基于图书馆知识联盟的信息资源共享研究[J]. 曾洪波.  情报探索. 2010(05)
[4]高等学校学科知识联盟[J]. 胡丽梅,朱永,黄亚男.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8(26)
[5]战略联盟中组织学习、知识创造与创新绩效的实证研究[J]. 张明,江旭,高山行.  科学学研究. 2008(04)
[6]知识联盟中的知识创新过程研究——对SECT模型的再认识[J]. 胡延平,刘晓敏.  经济与管理. 2008(07)
[7]团队学习、团队有效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 毛良斌,郑全全.  人类工效学. 2008(01)
[8]技术联盟企业的认知距离、吸收能力与创新绩效的关系研究[J]. 吴先华,郭际,胡汉辉.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08(03)
[9]研发团队知识创造的影响因素及绩效评估[J]. 张树娟,刘政.  情报杂志. 2008(01)
[10]知识冲突与团队绩效:一个实证研究[J]. 张钢,方珑.  科研管理. 2007(06)

博士论文
[1]科学知识生产方式及其演变[D]. 李正风.清华大学 2005

硕士论文
[1]知识联盟中的知识共享模式研究[D]. 范晓春.吉林大学 2008
[2]项目团队知识转移过程及有效性研究[D]. 曾智莲.中南大学 2007
[3]知识联盟中基于知识转移的知识创新过程模式研究[D]. 郑寒.重庆大学 2007
[4]知识联盟中知识的创新、转移与管理[D]. 胡厚宝.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07
[5]技术学习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因素分析[D]. 沈海华.浙江大学 2006
[6]基于动态知识观的技术创新能力研究[D]. 李永红.山西大学 2004
[7]基于知识整合的企业技术能力提升机理和模式研究[D]. 杜静.浙江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03648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303648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686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