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学校直培项目”研究
发布时间:2021-02-24 01:11
近年来我国教师教育改革持续推进,但实践教学仍是职前教师培养的薄弱环节。英国作为教师教育改革的“领头羊”,在职前教师教育实践教学改革中卓有成效。2011年,英国政府最新推出中小学校主导的“学校直培项目”,这一项目将实践教学贯穿其中,是一种实践本位的职前教师培养方案。经过几年的运行发展,该项目已经成为英国实施效果最好的职前教师培养路径,无论是培养的职前教师数量还是质量都在英国占据前列。这一项目何以能在实践中取得如此成效,它是如何具体运行的,它具有哪些特点?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可以为我国职前教师教育尤其是实践教学方面的改革提供一定意义上的参考。本论文主体内容由五部分组成。绪论部分阐述了本论文的选题缘由和意义、拟突破的难关及创新点、主要的研究方法,综述了国内外相关研究及进展,界定了本论文写作时涉及的“学校直培项目”的概念;第一章从英国职前教师教育路径中的实践教学传统、政府对职前教师教育实践教学的重视和英国内外对职前教师教育改革的影响三方面入手梳理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影响英国职前教师教育实践教学改革的因素;第二章顺势引出对英国最新的职前教师教育改革方案——“学校直培项目”的论述,包括该项目的组成元素...
【文章来源】:山东师范大学山东省
【文章页数】:6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及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三、概念界定
四、研究方法
五、拟突破的难题及创新点
第一章 英国“学校直培项目”的提出背景
一、已有职前教师教育路径中的实践教学传统
(一)本科生培养路径
(二)研究生培养路径
二、政府对职前教师教育实践教学的重视
(一)颁布实践走向的职前教师教育法案
(二)颁布详细具体的教师标准
三、英国内外对职前教师教育改革的影响
(一)英国民众期待高质量教师
(二)世界职前教师教育改革出现实践走向
第二章“学校直培项目”的构成及运行
一、“学校直培项目”的组成元素
(一)参与学校及学生
(二)资金使用及发放
二、“学校直培项目”的实施过程
(一)招聘和选拔
(二)学科理论培训课程
(三)教学实践及相关课程
(四)双导师辅导
(五)评估反馈
三、“学校直培项目”的萨里郡法纳姆学校案例
第三章“学校直培项目”的特点与成效
一、“学校直培项目”的特点
(一)严格准入及筛选标准
(二)关注提前适应与交流
(三)螺旋上升的导师指导
(四)评估程序严谨健全
(五)伙伴学校和大学一体式合作
二、“学校直培项目”的成效
(一)培养的师资质量和数量稳步发展
(二)实践教学的理论和应用衔接良好
第四章 思考和启示
一、对“学校直培项目”的思考
(一)大学和相关培训机构以及大学教师受到种种冲击
(二)教学学校的导师缺乏胜任职前教师培养主力军的能力
(三)实施过程缺乏对理论知识的深度传授
二、对我国职前教师教育实践教学的启示
(一)完善伙伴学校合作制度保障机制
(二)建立科学的实践教学评价标准
(三)培养实习生教学反思能力
(四)提供丰富可选的教学技能训练
(五)发挥双导师的实践引导作用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著
致谢
本文编号:3048540
【文章来源】:山东师范大学山东省
【文章页数】:6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及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三、概念界定
四、研究方法
五、拟突破的难题及创新点
第一章 英国“学校直培项目”的提出背景
一、已有职前教师教育路径中的实践教学传统
(一)本科生培养路径
(二)研究生培养路径
二、政府对职前教师教育实践教学的重视
(一)颁布实践走向的职前教师教育法案
(二)颁布详细具体的教师标准
三、英国内外对职前教师教育改革的影响
(一)英国民众期待高质量教师
(二)世界职前教师教育改革出现实践走向
第二章“学校直培项目”的构成及运行
一、“学校直培项目”的组成元素
(一)参与学校及学生
(二)资金使用及发放
二、“学校直培项目”的实施过程
(一)招聘和选拔
(二)学科理论培训课程
(三)教学实践及相关课程
(四)双导师辅导
(五)评估反馈
三、“学校直培项目”的萨里郡法纳姆学校案例
第三章“学校直培项目”的特点与成效
一、“学校直培项目”的特点
(一)严格准入及筛选标准
(二)关注提前适应与交流
(三)螺旋上升的导师指导
(四)评估程序严谨健全
(五)伙伴学校和大学一体式合作
二、“学校直培项目”的成效
(一)培养的师资质量和数量稳步发展
(二)实践教学的理论和应用衔接良好
第四章 思考和启示
一、对“学校直培项目”的思考
(一)大学和相关培训机构以及大学教师受到种种冲击
(二)教学学校的导师缺乏胜任职前教师培养主力军的能力
(三)实施过程缺乏对理论知识的深度传授
二、对我国职前教师教育实践教学的启示
(一)完善伙伴学校合作制度保障机制
(二)建立科学的实践教学评价标准
(三)培养实习生教学反思能力
(四)提供丰富可选的教学技能训练
(五)发挥双导师的实践引导作用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著
致谢
本文编号:304854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30485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