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微思政”工作优化策略研究
发布时间:2021-03-27 12:13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摆在突出位置,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成效显著。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微媒介”应运而生,并逐渐进入大学生日常的学习和生活领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需要顺应时代的变化改革创新。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高校“微思政”工作为适应新时代特点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实需求应运而生。本研究立足于新时代下的高校“微思政”工作,旨在探寻高校“微思政”工作的优化策略,从而进一步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本文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主要介绍了本研究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现状、研究思路和方法、可能的创新点和不足之处。第二部分,概念阐释和理论基础。主要介绍了“微思政”的概念、特征和功能,并从马克思主义人本理论、马克思主义交往理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理论中探寻高校“微思政”工作的理论渊源,此外,高校“微思政”工作中“微...
【文章来源】:江西农业大学江西省
【文章页数】:6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大学生对于利用课余时间学习“微课程”较为认同
——客”二分的思维模式,把目光转向“我们”,倡导一种主体间的共同性不泯灭主体性,但又注重整体性与和谐性的存在。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强育者与受教育者都是有着独立人格的主体,倡导二者在平等对话中达到相解,在民主交往中实现双方同往,共同迈进“我——你”的相遇人生,实现精神与意义世界的建构。[1]高校“微思政”工作始终贯彻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教育理念,强调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根据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尊生的需要和选择,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和能动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微思政”改变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受教育被动性地位,注重受教育者的实际需要,有针对性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教育影借助各种“微媒介”加强与受教育者的沟通交流,通过拍摄和上传思政“微课使受教育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选择,实现随时随地学习的目的。此外据问卷调查所得数据(如图 3-2),可以看出 77.6%的被调查者认为思政教展“微思政”工作能够体现自身的主体性地位,对部分大学生进行深入地访解到,其认为开展“微思政”工作能够使自己与老师互动交流的机会增加,有助于自己的学习。可见,高校“微思政”工作符合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念,能够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
图 3-3 大学生对接受思政教师微信、微博的邀请并和他们交流较认同 高校“微思政”工作存在的问题1“微思政”阵地建设待加强打造牢固的“微思政”阵地能够保障高校“微思政”工作的顺利实施微思政”阵地建设仍存在很多不完善的地方。一是高校思政工作者“微意识不强,尚未形成科学的“微思政”工作理念,未能很好地将高校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微思政模式下地方工科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路径探析[J]. 于晨颖,胥爱国,孟思月. 中国集体经济. 2019(10)
[2]“微时代”高校“微思政”模式构建探究[J]. 周琳.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9(04)
[3]“互联网+”视域下地方高校“微思政”平台建设研究[J]. 徐森. 林区教学. 2018(10)
[4]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应如何开发和利用“微思政”产品[J]. 陶莉,常娜. 科教导刊(中旬刊). 2018(07)
[5]互联网+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微思政”教学改革方法[J]. 薛秀兰. 北京印刷学院学报. 2018(04)
[6]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平台建设研究——基于对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的实证分析[J]. 兰坤.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2)
[7]自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工作话语权的困境及其出路[J]. 赵翠玲.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02)
[8]网络舆情下高职院校实施“微思政”教育的必要性——基于“微思政”教育特点的理论分析[J]. 朱冰.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8(01)
[9]自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研究[J]. 孔文军,黄体锐.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8(03)
[10]自媒体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 李梦佳,曹景文. 教育探索. 2017(06)
硕士论文
[1]“微思政”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有效利用探究[D]. 林晓钦.湖北大学 2017
[2]网络舆情下大学生“微思政”探究[D]. 薛红艳.西南科技大学 2015
本文编号:3103494
【文章来源】:江西农业大学江西省
【文章页数】:6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大学生对于利用课余时间学习“微课程”较为认同
——客”二分的思维模式,把目光转向“我们”,倡导一种主体间的共同性不泯灭主体性,但又注重整体性与和谐性的存在。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强育者与受教育者都是有着独立人格的主体,倡导二者在平等对话中达到相解,在民主交往中实现双方同往,共同迈进“我——你”的相遇人生,实现精神与意义世界的建构。[1]高校“微思政”工作始终贯彻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教育理念,强调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根据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尊生的需要和选择,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和能动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微思政”改变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受教育被动性地位,注重受教育者的实际需要,有针对性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教育影借助各种“微媒介”加强与受教育者的沟通交流,通过拍摄和上传思政“微课使受教育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选择,实现随时随地学习的目的。此外据问卷调查所得数据(如图 3-2),可以看出 77.6%的被调查者认为思政教展“微思政”工作能够体现自身的主体性地位,对部分大学生进行深入地访解到,其认为开展“微思政”工作能够使自己与老师互动交流的机会增加,有助于自己的学习。可见,高校“微思政”工作符合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念,能够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
图 3-3 大学生对接受思政教师微信、微博的邀请并和他们交流较认同 高校“微思政”工作存在的问题1“微思政”阵地建设待加强打造牢固的“微思政”阵地能够保障高校“微思政”工作的顺利实施微思政”阵地建设仍存在很多不完善的地方。一是高校思政工作者“微意识不强,尚未形成科学的“微思政”工作理念,未能很好地将高校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微思政模式下地方工科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路径探析[J]. 于晨颖,胥爱国,孟思月. 中国集体经济. 2019(10)
[2]“微时代”高校“微思政”模式构建探究[J]. 周琳.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9(04)
[3]“互联网+”视域下地方高校“微思政”平台建设研究[J]. 徐森. 林区教学. 2018(10)
[4]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应如何开发和利用“微思政”产品[J]. 陶莉,常娜. 科教导刊(中旬刊). 2018(07)
[5]互联网+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微思政”教学改革方法[J]. 薛秀兰. 北京印刷学院学报. 2018(04)
[6]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平台建设研究——基于对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的实证分析[J]. 兰坤.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2)
[7]自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工作话语权的困境及其出路[J]. 赵翠玲.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02)
[8]网络舆情下高职院校实施“微思政”教育的必要性——基于“微思政”教育特点的理论分析[J]. 朱冰.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8(01)
[9]自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研究[J]. 孔文军,黄体锐.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8(03)
[10]自媒体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 李梦佳,曹景文. 教育探索. 2017(06)
硕士论文
[1]“微思政”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有效利用探究[D]. 林晓钦.湖北大学 2017
[2]网络舆情下大学生“微思政”探究[D]. 薛红艳.西南科技大学 2015
本文编号:310349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31034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