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探究
发布时间:2021-04-13 17:01
当今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的同时我们不能忽略另一高速发展的介质——网络。网络的高速发展带来的是高速的信息时代,人们可以足不出户而知天下事。网络就是一把双刃剑,如何利用其优势是当今社会研究的重点课题,也是伦理学研究者一直在思考的问题。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以来,大学生道德教育等工作通过调研与实证等诸多方法,做了许多探索和改进。如德育课程改革、社会德育实践活动的兴起、大学生心理咨询工作的开展、校园德育组织社团的建立,德育文化的广泛传播等,都体现了道德教育与时俱进的发展特点,这一系列的变化受到了学生的热烈欢迎,在大学生中产生了积极的、良好的效果,也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机遇。而我们研究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也有着积极的时代意义。
【文章来源】:江西师范大学江西省
【文章页数】:5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1 网络的兴起与伦理学
1.1 网络的兴起对伦理学的影响
1.1.1 当今网络的发展程度
1.1.2 现今网络对伦理学的发展的影响
1.1.3 网络伦理学的概况
1.2 道德教育与伦理学
1.2.1 何谓道德教育
1.2.2 道德的可教性论证
1.2.3 道德教育的任务
1.2.4 我国道德教育的特点
1.2.5 道德教育的意义
1.3 网络与道德教育
1.3.1 网络与道德教育
1.3.2 网络道德教育的产生背景
1.3.3 网络道德教育在中国的现状
1.3.4 网络道德教育在中国今后的发展前景
1.4 网络道德教育对社会和个人的影响
1.4.1 网络道德教育对社会的影响
1.4.2 网络道德教育对人的影响
2 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理论基础
2.1 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对象、本质、作用和意义
2.1.1 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对象
2.1.2 网络道德教育中大学生的特点
2.1.3 网络在大学生道德教育的作用和与传统德育相比的优势
2.1.3.1 网络道德教育的持久性作用
2.1.3.2 网络道德教育传播的广泛性和时效性作用
2.1.3.3 网络道德教育可以节省资源
2.1.4 大学生道德教育的意义
2.2 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主体与客体
2.2.1 大学生进行网络道德教育中主体与客体的关系
2.3 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中对主体的要求
2.3.1 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主体应具备的职业素能——技术水平
2.3.2 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主体应具备的道德修养水平
2.3.3 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主体应具备的施教技能
2.4 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中对客体的要求
2.4.1 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客体应具备的物质条件
2.4.1.1 接受道德教育的客体所须具备的硬件条件
2.4.1.2 接受道德教育的客体所须具备的软件条件
2.4.2 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客体应具备的技术素能
2.4.3 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对客体的思想水平的要求
3 中国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3.1 当前我国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现状
3.2 大学生对当前我国网络道德教育的认识
3.3 当前我国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失范和不足之处
3.4 西方大学生道德教育对我国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借鉴
3.4.1 国外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现状和成果
3.4.2 西方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优势分析
3.4.2.1 西方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优秀理论
3.4.2.2 西方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优秀实践方法
3.4.2.3 西方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不足之处的思考
3.5 中国传统道德教育对现今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启示
3.5.1 中国传统道德教育的精华提炼
3.5.2 中国传统道德教育的优秀的理论思想的借鉴
3.5.3 中国传统道德教育的优秀的方法手段的借鉴
3.5.4 将中国传统的道德教育的中精华的理论和实践于是俱进为当今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服务
4 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对策分析
4.1 如何全面地高效率地运用网络资源对大学生进行网络道德教育
4.1.1 积极的正确的引导大学生利用好网络资源
4.1.2 在引导过程中对大学生进行具有道德价值导向的教育
4.2 加强和改进我国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措施
4.2.1 提高施教者的综合素能水平
4.2.1.1 提高施教者的职业素能
4.2.1.2 提高施教者的道德修养水平
4.2.1.3 提高施教者的施教水平
4.2.2 各级政府和教育部门的对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需重视
4.2.2.1 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主客体应发挥自身优势让政府和各部门重视
4.2.2.2 各高校应不断改善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中条件
4.3 要为大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道德教育实践环境
4.3.1 分析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实践情况做出适合当代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实践选择
4.3.1.1 网络道德教育主体应要不断发现自身不足并及时改进
4.3.1.2.合理定位整合优势资源为客体服务
4.3.2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实践服务
4.3.2.1 校园内的一切积极因素
4.3.2.2 社会上的一切积极因素
4.4 教育过程中不断发现和改善所出现的问题并不断与时俱进将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功效发挥到最大限度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著)及科研情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工具理性视域中的道德教育[J]. 张夫伟. 教育导刊. 2007(11)
[2]网络文化的全球视野与中国特色[J]. 尹韵公. 求是. 2007(13)
[3]学校网络文化发展需要社会干预[J]. 蒋鸣和. 上海教育. 2007(12)
[4]网络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本化转型[J]. 张剑.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6(08)
[5]2005中国教育研究前沿与热点问题年度报告[J]. 本刊编辑部. 教育研究. 2006(03)
[6]高校网络信息环境与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构建[J]. 张瑜,张再兴. 思想·理论·教育. 2006(05)
[7]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及其对高校德育的启示[J]. 彭庆红,樊富珉.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05(12)
[8]加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思考与实践探索[J]. 马德秀.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05(02)
[9]论“网络世界”的伦理构建[J]. 张景春.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04(07)
[10]西方主要国家学校道德教育走向简介[J]. 苏振芳.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03(08)
硕士论文
[1]网络社会的伦理问题及其对策研究[D]. 任莉莉.西南财经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135680
【文章来源】:江西师范大学江西省
【文章页数】:5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1 网络的兴起与伦理学
1.1 网络的兴起对伦理学的影响
1.1.1 当今网络的发展程度
1.1.2 现今网络对伦理学的发展的影响
1.1.3 网络伦理学的概况
1.2 道德教育与伦理学
1.2.1 何谓道德教育
1.2.2 道德的可教性论证
1.2.3 道德教育的任务
1.2.4 我国道德教育的特点
1.2.5 道德教育的意义
1.3 网络与道德教育
1.3.1 网络与道德教育
1.3.2 网络道德教育的产生背景
1.3.3 网络道德教育在中国的现状
1.3.4 网络道德教育在中国今后的发展前景
1.4 网络道德教育对社会和个人的影响
1.4.1 网络道德教育对社会的影响
1.4.2 网络道德教育对人的影响
2 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理论基础
2.1 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对象、本质、作用和意义
2.1.1 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对象
2.1.2 网络道德教育中大学生的特点
2.1.3 网络在大学生道德教育的作用和与传统德育相比的优势
2.1.3.1 网络道德教育的持久性作用
2.1.3.2 网络道德教育传播的广泛性和时效性作用
2.1.3.3 网络道德教育可以节省资源
2.1.4 大学生道德教育的意义
2.2 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主体与客体
2.2.1 大学生进行网络道德教育中主体与客体的关系
2.3 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中对主体的要求
2.3.1 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主体应具备的职业素能——技术水平
2.3.2 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主体应具备的道德修养水平
2.3.3 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主体应具备的施教技能
2.4 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中对客体的要求
2.4.1 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客体应具备的物质条件
2.4.1.1 接受道德教育的客体所须具备的硬件条件
2.4.1.2 接受道德教育的客体所须具备的软件条件
2.4.2 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客体应具备的技术素能
2.4.3 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对客体的思想水平的要求
3 中国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3.1 当前我国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现状
3.2 大学生对当前我国网络道德教育的认识
3.3 当前我国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失范和不足之处
3.4 西方大学生道德教育对我国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借鉴
3.4.1 国外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现状和成果
3.4.2 西方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优势分析
3.4.2.1 西方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优秀理论
3.4.2.2 西方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优秀实践方法
3.4.2.3 西方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不足之处的思考
3.5 中国传统道德教育对现今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启示
3.5.1 中国传统道德教育的精华提炼
3.5.2 中国传统道德教育的优秀的理论思想的借鉴
3.5.3 中国传统道德教育的优秀的方法手段的借鉴
3.5.4 将中国传统的道德教育的中精华的理论和实践于是俱进为当今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服务
4 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对策分析
4.1 如何全面地高效率地运用网络资源对大学生进行网络道德教育
4.1.1 积极的正确的引导大学生利用好网络资源
4.1.2 在引导过程中对大学生进行具有道德价值导向的教育
4.2 加强和改进我国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措施
4.2.1 提高施教者的综合素能水平
4.2.1.1 提高施教者的职业素能
4.2.1.2 提高施教者的道德修养水平
4.2.1.3 提高施教者的施教水平
4.2.2 各级政府和教育部门的对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需重视
4.2.2.1 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主客体应发挥自身优势让政府和各部门重视
4.2.2.2 各高校应不断改善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中条件
4.3 要为大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道德教育实践环境
4.3.1 分析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实践情况做出适合当代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实践选择
4.3.1.1 网络道德教育主体应要不断发现自身不足并及时改进
4.3.1.2.合理定位整合优势资源为客体服务
4.3.2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实践服务
4.3.2.1 校园内的一切积极因素
4.3.2.2 社会上的一切积极因素
4.4 教育过程中不断发现和改善所出现的问题并不断与时俱进将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功效发挥到最大限度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著)及科研情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工具理性视域中的道德教育[J]. 张夫伟. 教育导刊. 2007(11)
[2]网络文化的全球视野与中国特色[J]. 尹韵公. 求是. 2007(13)
[3]学校网络文化发展需要社会干预[J]. 蒋鸣和. 上海教育. 2007(12)
[4]网络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本化转型[J]. 张剑.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6(08)
[5]2005中国教育研究前沿与热点问题年度报告[J]. 本刊编辑部. 教育研究. 2006(03)
[6]高校网络信息环境与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构建[J]. 张瑜,张再兴. 思想·理论·教育. 2006(05)
[7]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及其对高校德育的启示[J]. 彭庆红,樊富珉.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05(12)
[8]加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思考与实践探索[J]. 马德秀.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05(02)
[9]论“网络世界”的伦理构建[J]. 张景春.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04(07)
[10]西方主要国家学校道德教育走向简介[J]. 苏振芳.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03(08)
硕士论文
[1]网络社会的伦理问题及其对策研究[D]. 任莉莉.西南财经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13568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31356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