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

在校大学生就业力现状调查与提升策略研究

发布时间:2021-07-03 22:50
  “就业”一度是高校和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随着高校毕业生人数的逐年攀升,大学生就业问题日渐突显。就业力水平是决定大学生能否成功就业的关键因素之一,分析研究大学生的就业力现状,提出促进就业力提升的有效策略具有较为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综合国内外的研究成果,把就业力划分为专业能力、社会融入能力、职业规划能力、自我提升能力和通用性能力五个维度,以在校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为研究对象,调查分析在校大学生的就业力现状,回收有效问卷共537份。研究发现:第一,本科生的职业规划能力和专业能力的整体水平较低;第二,相对本科生而言,研究生的各项能力水平都有所提升,在专业能力、职业规划能力和自我提升能力三个维度上,研究生的优势更为明显;第三,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和专业型硕士研究生的就业力整体水平差异不显著;第四,大学生就业力的性别差异不显著;第五,学生干部经历、实习经历、就业指导、父母受教育程度、家庭所在地对大学生就业力都存在正向影响。本研究认为大学生就业力是个人因素、实践因素和外部支持三方交互作用的结果,促进就业力提升需要加强自我支持、教育支持和社会支持。重视大学生自身综合素质的养成和建设是提升就业力的基本要求,... 

【文章来源】:黑龙江大学黑龙江省

【文章页数】:8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在校大学生就业力现状调查与提升策略研究


高校扩招以来大学生毕业人数

因素分析,陡坡


第一节 大学生就业力的结构研究学生就业力内部构成的验证性因子分析分析(Factor Analysis)是一种从变量群中提取共性因子的统计计分析中降维的一种方法。问卷的设计以及试测过程中已经依就业力的构成因子,因此采用验证性因子分析的方法对就业力析。研究中采用主成分法来获取对所有变量共同解释的因子解斜交旋转法(Promax),使得每个高负载的变量数目达到最小要依据共同度(Community)和因子负荷量(Factor loading),除与否。共同度是各个题项在公因素上负荷的平方和,它表征应公因素的贡献情况。共同度小于 0.4 的题项对共因素贡献较小负荷量表征的是某题项与某公因素的相关性,负荷值越大,说的相关越密切。①本研究的因子分析结果如下:特

本科生,分布直方图,水平统计,职业规划


本科生就业力差异研究差齐性检验结果,如下表 2-5 所示,p=0.454,大于 0.05,即方差具足单因素方差分析的条件。表 2-5 就业力方差齐性检验检验统计量 df1 df2 p表 2-4 本科生就业力水平统计专业能力 社会融入能力 职业规划能力 自我提升能力 通用性能力3.0098 3.4905 2.9486 3.6229 3.3563 .62931 .63003 .72493 .65864 .63102 58.图 2-2 本科生就业力分布直方图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实践教学[J]. 张晔.  教育教学论坛. 2017(45)
[2]入学后选专业有助于提高本科生的专业兴趣吗——基于配对抽样和固定效应的实证研究[J]. 马莉萍,朱红,文东茅.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2017(02)
[3]2015年中国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报告[J]. 2015年中国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课题组.  中国大学生就业. 2016(10)
[4]政策感知与大学生基层就业——基于“三元交互理论”的视角[J]. 蒋承,李笑秋.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2015(02)
[5]毕业生就业与高等教育类型结构调整[J]. 阎光才.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2014(04)
[6]“问题导向”的学硕与专硕学位论文选题区隔研究[J]. 王东海,王楠.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05)
[7]当代大学生就业能力与就业质量的关系研究[J]. 罗莹.  中国青年研究. 2014(09)
[8]大学生可就业能力与主客观就业绩效:线性与倒U型关系[J]. 于海波,郑晓明,许春燕,晏常丽.  心理学报. 2014(06)
[9]大学生就业能力结构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 彭树宏.  教育学术月刊. 2014(06)
[10]创业教育与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英国高校的经验与启示[J]. 胡新华,周月.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3)

博士论文
[1]基于无边界职业生涯的大学生就业能力研究[D]. 丁锋.中国海洋大学 2015
[2]高校文科本科专业应用性研究[D]. 张兄武.苏州大学 2015
[3]普通高校本科毕业生就业能力提升对策的研究[D]. 施炜.中国矿业大学 2012
[4]大学生就业能力及其开发路径研究[D]. 陈勇.浙江大学 2012
[5]大学生就业能力结构的研究[D]. 贾利军.南京师范大学 2007

硕士论文
[1]高校文科类毕业生就业力影响因素研究[D]. 汪林潭.青岛大学 2016
[2]大学生就业能力与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D]. 钟江勇.重庆师范大学 2016
[3]基于用人单位角度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力评价研究[D]. 吴春景.上海师范大学 2016
[4]社团管理培训生制度对大学生就业力的影响研究[D]. 郑琴.华中科技大学 2015
[5]美国文科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及提升研究[D]. 赵利.湖南大学 2015
[6]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与社会需求的匹配性研究[D]. 李元俊.山东建筑大学 2015
[7]大学生就业力提升研究[D]. 燕秀梅.湖南农业大学 2014
[8]社会行动理论视角下高校毕业生就业力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 杨挺.华东师范大学 2014
[9]社会实践活动与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D]. 李晶.南京大学 2013
[10]硕士毕业生就业压力、心理弹性与焦虑水平的关系研究[D]. 傅瑶.湖南师范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26350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326350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16e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