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课程考核对大学生学习收获的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21-07-13 08:50
在全球高等教育规模扩张与高等教育质量下滑危机凸显的背景下,高等教育质量评价的标准已从关注外部硬件条件和资源数量逐步转移到关注内在质量的保障。学生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主体之一,其学习与发展的增殖效果逐渐成为高等教育质量评价的重要参考依据。本研究以院校影响力理论和大学生学习投入理论为理论基础,将本科教育过程中的课程考核方式和频率与大学生自我报告学习收获之间的关系作为研究对象,使用2016年度S大学本科生参与《中国大学生学习与发展追踪研究》(CCSS)的调查数据,通过描述统计和结构方程模型,探究了S大学本科课程考核方式、课程考核频率、大学生自我报告学习收获的现状,以及本科教育中的课程考核方式、考核频率对大学生自我报告学习收获是否有影响、在多大程度上有影响以及如何影响等问题。本研究的主要结论是:第一,S大学本科教育的课程考核方式较单一,以卷面考试为主,理工科和低年级尤甚。随着年级的增长,课程考核方式逐渐丰富和多元;人文学科的课程考核方式相较理工科和社科类专业而言最为丰富。第二,S大学本科教育的课程考核频率较低,大多数课程只在每个学期的期末进行一次。低年级的课程考核频率相较高年级更低;人文学科的考...
【文章来源】:山西大学山西省
【文章页数】:10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国内外关于“本科课程考核”主题的文献检索结果走势图
本科课程考核对大学生学习收获的影响研究4图 1.2 国内外关于“大学生教育/学习收获”主题的文献检索结果走势图1.2.1 本科课程考核1.2.1.1 本科课程考核的国外研究第一,本科课程考核形式。在英文中,“assessment”有两层含义,一种仅仅是信息的收集(measurement 测量),另一种是利用收集的信息促进机构或个人的发展(evaluation 评估)。①阿斯汀(Astin)指出,与大学课程相关的学生考核活动有三种主要形式:课程考试(course examinations)、课程项目(作业、论文等)考核(assessment of course projects)、课程评分(course grades)。其中,课程项目考核和考试的目的是对学生进行分级,因此所有形式的考核都以课程分数来呈现。这些分数形成了每一个学生整体的学分绩点(GPAs),它可以帮助公司雇员和管理者做出相关决定,但它只是一个相对的测量指标,只能在很小程度上反映学生的真实知识和才能。除了这种相对分数,课程评分同样也可以反映一小部分学生在课堂中真实学到的东西。但他也表示,这几种课程考核形式及考核结果实际上并不能真实反映学生真正的学习收获及水平,也不必然会促进学生的学习。第二,本科课程考核功能。不同学者对课程考核的功能有不同认识。阿斯汀(Astin)认为,课程考核可以通过直接影响学生和间接启发教育者两种方式促进学生才能的发展。与此相对应的理论有两种:一种是动机理论(incentive theories)
图 1.3 本研究的技术路线图1.4.2 研究方法1.4.2.1 文献法文献法,是以现存文献为主要来源,通过搜集与分析现存的文献资料,从中选取信息,进而对社会问题和社会现象进行研究的一种方法。本研究通过图书馆搜集、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高等教育质量控制的三个环节:教学大纲、教学活动和教学评价[J]. 郭文革. 中国高教研究. 2016(11)
[2]基于高职人才培养的课程考核模式改革研究[J]. 刘咏梅. 教育教学论坛. 2016(35)
[3]本科生研究性学习意愿及影响因素的多维探测[J]. 曲霞,黄露,邵丽鑫.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16(08)
[4]学生在校体验:不该被高校忽视的质量指标——兼谈地方本科院校学生的学习投入与收获[J]. 陈萍. 现代教育管理. 2016(07)
[5]高等学校学生学习效果的管控与考核方法改革[J]. 薛凌云,赵伟杰,祝磊,徐莹,刘轲舟. 教育教学论坛. 2016(11)
[6]普通本科院校课程多元化考核模式探析[J]. 殷雄. 中国成人教育. 2016(05)
[7]课程考核方式对不同学科学生学习激发程度的研究——以山东大学为例[J]. 王兴宇,李卫东. 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 2016(01)
[8]大学生学习质量四维管理模型的建构[J]. 张萍,温恒福. 教育科学. 2015(06)
[9]大学生学习效果考核方式优劣分析[J]. 杜世云. 才智. 2015(35)
[10]地方本科院校学生教育结果质量调查——基于某地方本科院校“CCSS-2013”调查数据的分析[J]. 邓国英,许加明. 中国成人教育. 2015(22)
硕士论文
[1]大学生学习策略对教育收获的影响机制分析[D]. 王威威.江苏大学 2016
[2]大学生心理资本与学生发展的相关性研究[D]. 王茜.南京大学 2015
[3]基于学习收获的大学生发展研究[D]. 郭林彬.北京工业大学 2014
[4]普通高校课程考核现状研究[D]. 蔺丽娟.厦门大学 2013
[5]学生参与视角下的本科生教育质量研究[D]. 王丽霞.兰州大学 2013
[6]我国高校考核方式对大学生科学素养培养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 孙亚萍.安徽医科大学 2013
[7]华中科技大学大学生学习投入度研究[D]. 唐巍华.华中科技大学 2011
[8]大学生满意度测评体系研究[D]. 曾青霞.华中农业大学 2009
[9]大学生学习态度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D]. 秦向前.西南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281757
【文章来源】:山西大学山西省
【文章页数】:10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国内外关于“本科课程考核”主题的文献检索结果走势图
本科课程考核对大学生学习收获的影响研究4图 1.2 国内外关于“大学生教育/学习收获”主题的文献检索结果走势图1.2.1 本科课程考核1.2.1.1 本科课程考核的国外研究第一,本科课程考核形式。在英文中,“assessment”有两层含义,一种仅仅是信息的收集(measurement 测量),另一种是利用收集的信息促进机构或个人的发展(evaluation 评估)。①阿斯汀(Astin)指出,与大学课程相关的学生考核活动有三种主要形式:课程考试(course examinations)、课程项目(作业、论文等)考核(assessment of course projects)、课程评分(course grades)。其中,课程项目考核和考试的目的是对学生进行分级,因此所有形式的考核都以课程分数来呈现。这些分数形成了每一个学生整体的学分绩点(GPAs),它可以帮助公司雇员和管理者做出相关决定,但它只是一个相对的测量指标,只能在很小程度上反映学生的真实知识和才能。除了这种相对分数,课程评分同样也可以反映一小部分学生在课堂中真实学到的东西。但他也表示,这几种课程考核形式及考核结果实际上并不能真实反映学生真正的学习收获及水平,也不必然会促进学生的学习。第二,本科课程考核功能。不同学者对课程考核的功能有不同认识。阿斯汀(Astin)认为,课程考核可以通过直接影响学生和间接启发教育者两种方式促进学生才能的发展。与此相对应的理论有两种:一种是动机理论(incentive theories)
图 1.3 本研究的技术路线图1.4.2 研究方法1.4.2.1 文献法文献法,是以现存文献为主要来源,通过搜集与分析现存的文献资料,从中选取信息,进而对社会问题和社会现象进行研究的一种方法。本研究通过图书馆搜集、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高等教育质量控制的三个环节:教学大纲、教学活动和教学评价[J]. 郭文革. 中国高教研究. 2016(11)
[2]基于高职人才培养的课程考核模式改革研究[J]. 刘咏梅. 教育教学论坛. 2016(35)
[3]本科生研究性学习意愿及影响因素的多维探测[J]. 曲霞,黄露,邵丽鑫.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16(08)
[4]学生在校体验:不该被高校忽视的质量指标——兼谈地方本科院校学生的学习投入与收获[J]. 陈萍. 现代教育管理. 2016(07)
[5]高等学校学生学习效果的管控与考核方法改革[J]. 薛凌云,赵伟杰,祝磊,徐莹,刘轲舟. 教育教学论坛. 2016(11)
[6]普通本科院校课程多元化考核模式探析[J]. 殷雄. 中国成人教育. 2016(05)
[7]课程考核方式对不同学科学生学习激发程度的研究——以山东大学为例[J]. 王兴宇,李卫东. 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 2016(01)
[8]大学生学习质量四维管理模型的建构[J]. 张萍,温恒福. 教育科学. 2015(06)
[9]大学生学习效果考核方式优劣分析[J]. 杜世云. 才智. 2015(35)
[10]地方本科院校学生教育结果质量调查——基于某地方本科院校“CCSS-2013”调查数据的分析[J]. 邓国英,许加明. 中国成人教育. 2015(22)
硕士论文
[1]大学生学习策略对教育收获的影响机制分析[D]. 王威威.江苏大学 2016
[2]大学生心理资本与学生发展的相关性研究[D]. 王茜.南京大学 2015
[3]基于学习收获的大学生发展研究[D]. 郭林彬.北京工业大学 2014
[4]普通高校课程考核现状研究[D]. 蔺丽娟.厦门大学 2013
[5]学生参与视角下的本科生教育质量研究[D]. 王丽霞.兰州大学 2013
[6]我国高校考核方式对大学生科学素养培养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 孙亚萍.安徽医科大学 2013
[7]华中科技大学大学生学习投入度研究[D]. 唐巍华.华中科技大学 2011
[8]大学生满意度测评体系研究[D]. 曾青霞.华中农业大学 2009
[9]大学生学习态度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D]. 秦向前.西南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28175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32817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