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视阈下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研究
发布时间:2021-08-14 07:31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青年的殷切期盼。对大学生来说,我们要树立积极向上的价值观,为国家和民族奉献自己的力量。大学生的价值观深受家庭、学校、社会和自身因素的影响,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去研究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积极心理学关注人的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注重挖掘人的潜力,倡导以一种更加开放的、欣赏性的眼光去看待周围的人和事物。把积极心理学中的积极理念融入到大学生价值观教育中,能够引导大学生树立积极的价值观,提高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为了使研究内容更具客观性,本文从实证调查入手,选取了三所高校的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将价值观分为六个方面:政治价值观、人生价值观、道德价值观、学习价值观、就业价值观和消费价值观。通过具体数据分析积极心理学视阈下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存在的问题,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分析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进而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本文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对核心概念进行了界定,从三个方面进行阐述:积极心理学的涵义和主要内容,主要包括积极情绪体验、积极人格特质...
【文章来源】:山东理工大学山东省
【文章页数】:6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关于大学生对社会现象看法的调查以上问题的出现不可避免的与政治价值观教育相关
图 2 关于大学生价值取向的调查这种现象的出现和人生价值观教育有很大的关系。第一,家庭在人生教育方面与大学生在学校所学的内容存在偏差。比如,学校教育大学生艰苦勤俭节约,但是现在的大学生从小生活条件比较优越,回到家里家长也不地让孩子干家务活,还会尽自己所能为孩子提供更好的物质生活。第二,式缺乏创造性。人生价值观教育模式,以照本宣科、理论灌输为主,老师导地位,经常按照自己的道德取向和道德标准去要求和评判学生,让他们矩地去做事,使大学生形成特定的人生观,却往往忽视教育过程中大学生性和主动性。第三,社会教育的影响。大学生受社会上多元价值取向的影些不良的社会现象对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产生一定的冲击,阻碍他们对社价值的认同,进而导致他们在人生价值取向上的茫然和困惑。(三)道德价值观教育表现的问题由图 3 知,针对“当学校举行大型活动有繁重的工作需要学生无偿帮
图 3 关于大学生对志愿服务态度的调查这和道德价值观教育难脱关系。第一,我们传统的家庭教育模式,喜欢把自己家孩子和别人家的孩子比较,尤其是学习成绩的比较,从小到大过分注重孩子知识才能的积累,却忽视了道德品质方面的培养。最后把孩子培养成只知道学习的机器,没有一点生活能力,不能独立生活,这些现象非常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和发展,对他们未来的生活产生了不利的影响。第二,道德价值观教育内容单薄。“重才轻德”现象在大学校园比较普遍,现在的高校偏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和道德价值观教育相关的内容很少。学校开展的社会实践也较少,没有在社会实践中对大学生的道德价值观进行渗透,使得教育效果大打折扣。第三,社会上各种不良思想的影响。社会比较重视知识才能,忽视道德品质的培养,例如,许多单位和企业招聘过分看重学历,对道德方面没有系统和全面的考核,这样的情况长期发展下去,不利于大学生的道德价值观教育。(四)学习价值观教育表现的问题在进入大学之后,学习已经不再是大学生生活中的唯一,各种课余活动和社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价值、价值观与核心价值观[J]. 杨耕.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1)
[2]积极情绪之敬畏[J]. 董蕊,彭凯平,喻丰. 心理科学进展. 2013(11)
[3]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及研究意义探析[J]. 杨业华,湛利华. 思想教育研究. 2013(04)
[4]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积极心理学思想研究[J]. 朱翠英,付在汉,胡义秋. 船山学刊. 2013(01)
[5]大众文化影响下的大学生价值观教育[J]. 谢晓娟. 教学与研究. 2012(01)
[6]“90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范式转换[J]. 李金和. 思想教育研究. 2011(09)
[7]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一个新的研究主题[J]. 汤冬玲,董妍,俞国良,文书锋. 心理科学进展. 2010(04)
[8]积极·希望·快乐·幸福——积极心理学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J]. 柳礼泉,肖冬梅. 学术论坛. 2009(07)
[9]论马克思就业价值理论对建构当代大学生就业价值观的指导意义[J]. 郑华萍,郭鹏. 前沿. 2009(05)
[10]从习得无助、习得乐观到积极心理学——Seligman对心理学发展的贡献[J]. 曹新美,刘翔平. 心理科学进展. 2008(04)
博士论文
[1]当代中国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问题研究[D]. 孙建青.山东大学 2014
[2]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研究[D]. 张兴海.东北师范大学 2010
[3]当代大学生儒道传统价值观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D]. 张静.吉林大学 2009
[4]积极心理学及其应用的理论研究[D]. 马甜语.吉林大学 2009
[5]积极心理学思想的理论研究[D]. 任俊.南京师范大学 2006
硕士论文
[1]论积极心理学对大学生价值观培育的进步意义[D]. 吕燕妮.吉林财经大学 2016
[2]积极心理学在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研究[D]. 丁惠娜.闽南师范大学 2015
[3]网络媒体视阈下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研究[D]. 甄孝丽.山西财经大学 2015
[4]积极心理学视阈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开发功能的发挥[D]. 仇潇蓉.重庆工商大学 2013
[5]90后大学生价值观现状及教育对策研究[D]. 谭力源.西南大学 2012
[6]积极心理学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研究[D]. 谢书楠.西南大学 2012
[7]“90后”大学生价值观研究[D]. 阚妮妮.南京理工大学 2010
[8]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当代大学生价值观教育[D]. 管厚芳.安徽大学 2010
[9]当代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对策研究[D]. 蒋亚丽.湖南大学 2010
[10]大学生个体价值观教育的心理学思考[D]. 孙丽婷.武汉科技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342051
【文章来源】:山东理工大学山东省
【文章页数】:6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关于大学生对社会现象看法的调查以上问题的出现不可避免的与政治价值观教育相关
图 2 关于大学生价值取向的调查这种现象的出现和人生价值观教育有很大的关系。第一,家庭在人生教育方面与大学生在学校所学的内容存在偏差。比如,学校教育大学生艰苦勤俭节约,但是现在的大学生从小生活条件比较优越,回到家里家长也不地让孩子干家务活,还会尽自己所能为孩子提供更好的物质生活。第二,式缺乏创造性。人生价值观教育模式,以照本宣科、理论灌输为主,老师导地位,经常按照自己的道德取向和道德标准去要求和评判学生,让他们矩地去做事,使大学生形成特定的人生观,却往往忽视教育过程中大学生性和主动性。第三,社会教育的影响。大学生受社会上多元价值取向的影些不良的社会现象对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产生一定的冲击,阻碍他们对社价值的认同,进而导致他们在人生价值取向上的茫然和困惑。(三)道德价值观教育表现的问题由图 3 知,针对“当学校举行大型活动有繁重的工作需要学生无偿帮
图 3 关于大学生对志愿服务态度的调查这和道德价值观教育难脱关系。第一,我们传统的家庭教育模式,喜欢把自己家孩子和别人家的孩子比较,尤其是学习成绩的比较,从小到大过分注重孩子知识才能的积累,却忽视了道德品质方面的培养。最后把孩子培养成只知道学习的机器,没有一点生活能力,不能独立生活,这些现象非常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和发展,对他们未来的生活产生了不利的影响。第二,道德价值观教育内容单薄。“重才轻德”现象在大学校园比较普遍,现在的高校偏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和道德价值观教育相关的内容很少。学校开展的社会实践也较少,没有在社会实践中对大学生的道德价值观进行渗透,使得教育效果大打折扣。第三,社会上各种不良思想的影响。社会比较重视知识才能,忽视道德品质的培养,例如,许多单位和企业招聘过分看重学历,对道德方面没有系统和全面的考核,这样的情况长期发展下去,不利于大学生的道德价值观教育。(四)学习价值观教育表现的问题在进入大学之后,学习已经不再是大学生生活中的唯一,各种课余活动和社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价值、价值观与核心价值观[J]. 杨耕.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1)
[2]积极情绪之敬畏[J]. 董蕊,彭凯平,喻丰. 心理科学进展. 2013(11)
[3]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及研究意义探析[J]. 杨业华,湛利华. 思想教育研究. 2013(04)
[4]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积极心理学思想研究[J]. 朱翠英,付在汉,胡义秋. 船山学刊. 2013(01)
[5]大众文化影响下的大学生价值观教育[J]. 谢晓娟. 教学与研究. 2012(01)
[6]“90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范式转换[J]. 李金和. 思想教育研究. 2011(09)
[7]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一个新的研究主题[J]. 汤冬玲,董妍,俞国良,文书锋. 心理科学进展. 2010(04)
[8]积极·希望·快乐·幸福——积极心理学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J]. 柳礼泉,肖冬梅. 学术论坛. 2009(07)
[9]论马克思就业价值理论对建构当代大学生就业价值观的指导意义[J]. 郑华萍,郭鹏. 前沿. 2009(05)
[10]从习得无助、习得乐观到积极心理学——Seligman对心理学发展的贡献[J]. 曹新美,刘翔平. 心理科学进展. 2008(04)
博士论文
[1]当代中国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问题研究[D]. 孙建青.山东大学 2014
[2]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研究[D]. 张兴海.东北师范大学 2010
[3]当代大学生儒道传统价值观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D]. 张静.吉林大学 2009
[4]积极心理学及其应用的理论研究[D]. 马甜语.吉林大学 2009
[5]积极心理学思想的理论研究[D]. 任俊.南京师范大学 2006
硕士论文
[1]论积极心理学对大学生价值观培育的进步意义[D]. 吕燕妮.吉林财经大学 2016
[2]积极心理学在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研究[D]. 丁惠娜.闽南师范大学 2015
[3]网络媒体视阈下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研究[D]. 甄孝丽.山西财经大学 2015
[4]积极心理学视阈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开发功能的发挥[D]. 仇潇蓉.重庆工商大学 2013
[5]90后大学生价值观现状及教育对策研究[D]. 谭力源.西南大学 2012
[6]积极心理学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研究[D]. 谢书楠.西南大学 2012
[7]“90后”大学生价值观研究[D]. 阚妮妮.南京理工大学 2010
[8]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当代大学生价值观教育[D]. 管厚芳.安徽大学 2010
[9]当代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对策研究[D]. 蒋亚丽.湖南大学 2010
[10]大学生个体价值观教育的心理学思考[D]. 孙丽婷.武汉科技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34205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33420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