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

知识转型视角下高校教师科研合作状况的实证研究

发布时间:2021-09-04 13:12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知识与经济社会深度渗透,知识的形态、生产模式发生了深度转型,并以“知识生产模式2”“后学院科学”“三螺旋”“巴斯德象限”“学术资本主义”等不同理论形式出现。在以知识为核心的创新驱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高校处于十分关键的位置,而高校教师便是科学知识创新的主力军。知识转型使得科研活动出现研究目标宏大、科研规模广、资金需求量大、多学科交叉性强等新的特点,这对高校教师科研合作的过程、方式、成果认定与转化等多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基于以上背景,本研究从知识转型的视角出发,对知识转型、高校教师科研合作分别进行了概念界定与文献综述,并厘清了二者之间的逻辑关系:随着知识的转型,知识生产与创新的主要模式从单一的“学科语境”转向“应用语境”,作为知识生产与创新主力军的高校教师便逐渐从学科内“单兵作战”式研究走向多元主体的合作研究。随后立足于这一逻辑关系,提出了高校教师科研合作在此新背景下应有的五大特质:“跨学科协同”、基于“社会需求”的问题语境、“多元、异质”的合作主体、“社会责任”的合作价值导向、“多元主体价值”的合作成果质量控制标准。通过实证研究的方式,一方面基于抽样调查的方式... 

【文章来源】:江西师范大学江西省

【文章页数】:8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知识转型视角下高校教师科研合作状况的实证研究


调查问卷中被试教师的学科归属情况(单位:%)

科研合作,高校,教师,对象


仍在产生较大影响。(3)高校教师个人主动参与或不愿参与科研合作的意愿本部分针对高校教师参与科研合作的主观意愿的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两方面,设置了1道多选题、2道单选题和3道排序题。经分析发现,目前工学、理学、管理学与教育学领域中,高校教师在科研合作中对于合作对象的选择、合作主观动机以及合作选择相似性较高。此处需说明的一点是,排序题的“平均综合得分”①是基于问卷星系统根据所有填写者对选项的排序情况自动计算得出,它反映了选项的综合排名情况,得分越高表示综合排序越靠前。在合作伙伴的选择上,如图3-2(高校教师所选科研合作对象的特征),四个学科领域的教师均最看重合作伙伴的研究领域,其余依次是工作单位、学历、是否具有高级职称/学术头衔,最后是与合作伙伴之间的人情关系。图3-2高校教师所选科研合作对象的特征在高校教师主动参与科研合作研究的动机上,根据“请按照您的重视程度对①排序题的选项平均综合得分计算方法为:选项平均综合得分=(Σ频数×权值)/本题填写人次)

科研合作,高校,教师,动机


知识转型视角下高校教师科研合作状况的实证研究37下列促使您进行科研合作的主要动机进行排序”(结果如图3-3)、“请按照您的重视程度对下列促使您进行科研合作的非经济因素进行排序”(结果如图3-4)结果分析可知,目前在四个学科领域内,教师主动参与或进行科研合作活动的首要动机分别为个人专业成长与研究能力提升的需要,简言之即教师个人对于自身学术能力提升的需求。图3-3高校教师科研合作的动机图3-4高校教师科研合作的非经济因素但仔细观察图3-4,我们还注意到一点:在工学、管理学与教育学领域内,通过科研合作获得更多科研产出成果也在动机中占据关键地位。此外重要性呈现的动机分别为:研究内容需要>职称评审>指导学生需要>通过科研成果获奖>扩大自身学术影响力≧外在压力(如学校考核要求等)。在高校教师科研合作反向因素指标分析方面,我们发现截止至问卷数据搜集结束,工学领域53.95%、理学领域63.34%、管理学领域50%、教育学领域62.86%的教师,都曾在科研合作中遭遇过其他合作者在成果上“搭便车”(即只挂名,无实际贡献)的情况。从数据上来看,该情况目前在高校教师科研合作中相对明显。当谈及这一情况是否会对教师个人未来的科研合作选择有所影响时,被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学科治理的基本依据、组织基础与运行机制[J]. 陈金圣.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20(03)
[2]走出一流学科建设的误区——国家学科制度下一流学科建设的功利化及其反思[J]. 刘小强,聂翠云.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19(12)
[3]知识、经济的双重转型与一流大学建设的范式转变——新加坡国立大学建设“全球知识企业”实践和启示[J]. 刘小强,黄知弦,蒋喜锋.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19(04)
[4]知识转型、“双一流”建设与高校科研评价改革——从近年来高校网络科研成果认定说起[J]. 刘小强,蒋喜锋.  中国高教研究. 2019(06)
[5]大学教师科研合作中的知识共享:制约因素与机制改善[J]. 王占军,潘梦君.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3)
[6]高校科研评价现状与分类评价制度研究[J]. 张富利,陈奕青.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3)
[7]知识生产模式转型与学科建设模式创新[J]. 马廷奇,许晶艳.  研究生教育研究. 2019(02)
[8]一流学科建设的三种导向:价值的冲突与统一[J]. 刘小强,彭颖晖.  研究生教育研究. 2019(01)
[9]新工科建设的“应为”与“可为”——基于知识生产模式的视角[J]. 刘湉祎.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8(06)
[10]“双一流”背景下区域高校系统科技创新能力:绩效评价与提升路径[J]. 黄小平,刘光华,刘小强.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06)

博士论文
[1]学术共同体、国家与市场[D]. 孙艳丽.华东师范大学 2016
[2]高校教师跨学科交往研究[D]. 于汝霜.华东师范大学 2013
[3]大学科研合作制度及其效应研究[D]. 王燕华.华中科技大学 2011
[4]研究型大学跨学科科研生产力研究[D]. 陈艾华.浙江大学 2011
[5]大学学科文化的冲突与融合[D]. 胥秋.华中科技大学 2010
[6]中国科学论文产出与合作状况的计量研究[D]. 张冬玲.大连理工大学 2009
[7]论大学知识生产方式的演化[D]. 王骥.华中科技大学 2009
[8]当代大学中的跨学科研究[D]. 周朝成.华东师范大学 2008

硕士论文
[1]科研论文合作的影响因素探究[D]. 刘苗苗.大连理工大学 2018
[2]高校年长教师的职业发展特征[D]. 黄欢.华东师范大学 2016
[3]高校教师合作行为研究[D]. 谭诗如.湖南大学 2009
[4]高校教师职称制度研究[D]. 孙福兵.山东师范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38333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338333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5a0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