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视域下高校校园环境优化研究
发布时间:2022-01-05 04:31
马克思说:“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有研究者指出:环境要素通过身体的体验和活动方式来形成认知,人类的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需要依赖所处环境的培养与塑造。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性相近也,习相远也。”积极的环境能够促进个体形成积极的内在品质,而恶劣的环境则会阻碍个体的发展。高校校园环境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与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息息相关的一种特殊环境,相比其他环境而言对大学生更加具有影响力。但是社会不断进步和发展,大量复杂的信息充斥着大学校园,给高校校园环境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从而给思想观念、道德观念、价值观念尚未成熟的现代青年大学生造成身心障碍,阻碍其内在积极力量的发挥。因此,高校校园环境的优化,是一项必须持之以恒、常抓不懈的重要工程。积极心理学认为,人性本善,并以善良、善端作为研究的出发点与落脚点,致力于让所有人获得精神上的愉悦与幸福。并且,增强个体积极情绪体验、培养积极人格、建构积极的组织系统是积极心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运用积极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对高校校园环境中各个微观和宏观的要素进行优化,通过积极方式...
【文章来源】:西华大学四川省
【文章页数】:5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研究现状的述评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点及不足
1.4.1 创新点
1.4.2 不足之处
2 积极心理学及高校校园环境优化相关概述
2.1 积极心理学概述
2.1.1 积极心理学研究的出发点
2.1.2 积极心理学的内涵
2.1.3 积极心理学的意义
2.2 高校校园环境概述
2.2.1 高校校园环境的含义
2.2.2 高校校园环境的分类
2.2.3 高校校园环境的特点
2.2.4 高校校园环境的功能
2.3 积极心理学视域下高校校园环境优化的原则与目标
2.3.1 积极心理学视域下高校校园环境优化的原则
2.3.2 积极心理学视域下高校校园环境优化的目标
3 积极心理学视域下高校校园环境优化的理论基础及启示
3.1 积极心理学视域下高校校园环境优化的理论基础
3.1.1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环境关系的理论
3.1.2 心理学相关理论
3.2 积极心理学视域下高校校园环境优化的启示
3.2.1 积极校园环境与增加积极情绪体验
3.2.2 积极校园环境与培养大学生积极人格
4 积极心理学视域下高校校园环境现状及原因分析
4.1 积极心理学视域下高校校园环境现状
4.1.1 校园物质景观缺乏足够的人文气息
4.1.2 校园文化环境缺乏充分的积极情绪体验
4.1.3 校园人际环境缺乏对个体人格特质的培养
4.1.4 校园网络环境缺乏足够的正能量
4.2 积极心理学视域下高校校园环境现状的原因分析
4.2.1 环境育人的理念不够深入
4.2.2 校园环境优化过程缺乏足够的亲和力
4.2.3 校外环境的负能量影响
5 积极心理学视域下高校校园环境的优化路径
5.1 优化校园物质环境,创设能激发个体积极情绪的因素
5.1.1 设计美观内蕴的校园建筑
5.1.2 建设风格各异的校园设施
5.1.3 建造生态美学的校园景观
5.2 优化校园文化环境,促进个体积极情绪体验
5.2.1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校园精神文化中
5.2.2 加强制度文化的人文关怀
5.2.3 加强行为文化的活跃性
5.3 优化校园人际环境,培养个体积极人格特质
5.3.1 培养大学生积极人格
5.3.2 培养高校辅导员积极心理品质
5.3.3 搭建积极平台建立校园良好人际关系
5.4 优化校园网络环境,创设正能量的校园网络空间
5.4.1 净化网络空间,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5.4.2 开展网络心理教育,培养学生积极情绪
5.4.3 强化网络管理,营造积极氛围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成果
致谢
本文编号:3569730
【文章来源】:西华大学四川省
【文章页数】:5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研究现状的述评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点及不足
1.4.1 创新点
1.4.2 不足之处
2 积极心理学及高校校园环境优化相关概述
2.1 积极心理学概述
2.1.1 积极心理学研究的出发点
2.1.2 积极心理学的内涵
2.1.3 积极心理学的意义
2.2 高校校园环境概述
2.2.1 高校校园环境的含义
2.2.2 高校校园环境的分类
2.2.3 高校校园环境的特点
2.2.4 高校校园环境的功能
2.3 积极心理学视域下高校校园环境优化的原则与目标
2.3.1 积极心理学视域下高校校园环境优化的原则
2.3.2 积极心理学视域下高校校园环境优化的目标
3 积极心理学视域下高校校园环境优化的理论基础及启示
3.1 积极心理学视域下高校校园环境优化的理论基础
3.1.1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环境关系的理论
3.1.2 心理学相关理论
3.2 积极心理学视域下高校校园环境优化的启示
3.2.1 积极校园环境与增加积极情绪体验
3.2.2 积极校园环境与培养大学生积极人格
4 积极心理学视域下高校校园环境现状及原因分析
4.1 积极心理学视域下高校校园环境现状
4.1.1 校园物质景观缺乏足够的人文气息
4.1.2 校园文化环境缺乏充分的积极情绪体验
4.1.3 校园人际环境缺乏对个体人格特质的培养
4.1.4 校园网络环境缺乏足够的正能量
4.2 积极心理学视域下高校校园环境现状的原因分析
4.2.1 环境育人的理念不够深入
4.2.2 校园环境优化过程缺乏足够的亲和力
4.2.3 校外环境的负能量影响
5 积极心理学视域下高校校园环境的优化路径
5.1 优化校园物质环境,创设能激发个体积极情绪的因素
5.1.1 设计美观内蕴的校园建筑
5.1.2 建设风格各异的校园设施
5.1.3 建造生态美学的校园景观
5.2 优化校园文化环境,促进个体积极情绪体验
5.2.1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校园精神文化中
5.2.2 加强制度文化的人文关怀
5.2.3 加强行为文化的活跃性
5.3 优化校园人际环境,培养个体积极人格特质
5.3.1 培养大学生积极人格
5.3.2 培养高校辅导员积极心理品质
5.3.3 搭建积极平台建立校园良好人际关系
5.4 优化校园网络环境,创设正能量的校园网络空间
5.4.1 净化网络空间,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5.4.2 开展网络心理教育,培养学生积极情绪
5.4.3 强化网络管理,营造积极氛围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成果
致谢
本文编号:356973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35697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