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西安府书院调查研究
发布时间:2022-01-16 10:16
明代西安府书院的发展在整个陕西处于领先地位。据历史文献记载,明代西安府共有书院34所,但保护及传承情况普遍较差。从实地调查来看,见于碑刻及遗址的书院仅有8所,但书院建筑大多已经消失。个别书院遗址已被改建为现代学校,绝大部分书院遗址已无存。经过实地调查并结合文献考证,明代西安府书院有明显的时空分布特征,从弘治年间开始增长,至嘉靖、万历年间达到最高值。从空间分布来看,集中于西安府所辖14县及华、耀、乾3州。这一分布特征明显与明代的社会背景及地方社会对于书院的态度有关。就书院建筑而言,西安府书院在延续唐宋以来书院建筑特征的同时,又有新的变化,表现在书院选址向城市中心靠拢、靠近名贤胜迹,注重书院内部环境的构建等方面。明代西安府书院的发展因官方与民间力量的加入,进一步加强了书院的官学化趋势,这为书院的发展提供了更有利的社会环境,其教育职能得到了强化。书院作为私学教育的一种存在形式,虽然与官学教育有明显的区别,但书院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官学教育的不足,培养了大批人才。同时书院教育仍然重视科举考试、弘扬儒家文化,是明代官学腐败之后社会教育的重要补充。书院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书院文化对当今社会仍...
【文章来源】:西北师范大学甘肃省
【文章页数】:6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明万历十年(1582)西安府地图①明代西安府因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故又被称为天府之地
第二章明代西安府书院现状调查17例授修职郎吏部候铨,儒学训导邑廪贡生郭怀珍敬书并撰文。光绪二年(1876)岁次丙子巧月榖旦碑文并未提及绿野书院之事,只说明了葆真庵即当年绿野亭,光绪二年(1876)集民众之力,对其重修并命名为小华山,即现在之小华山庙。据嘉庆《续武功县志》图2-1绿野高中读书亭图2-2重建绿野高中碑图2-3小华山庙内清代碑刻图2-4小华山庙内民国碑刻①记:“绿野书院在城东南隅外,本葆真庵故址。明弘治八年(1495),与绿野亭互易,改为书院。”②结合以上分析,葆真庵与绿野亭均为张载读书处,但两处均已不见当①图2-1、图2-2拍摄于武功绿野高中校园内;图2-3为清乾隆十五年(1749)所立,拍摄于武功小华山庙;图2-4为民国三年(1914)所立,碑文为《重修葆贞庵记》,拍摄于武功小华山庙。②嘉庆《续武功县志》卷一《建置志第二》,《中国地方志集成·陕西府县志辑》,第36册,南京:凤凰出版社,2007年,第166页。
第二章明代西安府书院现状调查17例授修职郎吏部候铨,儒学训导邑廪贡生郭怀珍敬书并撰文。光绪二年(1876)岁次丙子巧月榖旦碑文并未提及绿野书院之事,只说明了葆真庵即当年绿野亭,光绪二年(1876)集民众之力,对其重修并命名为小华山,即现在之小华山庙。据嘉庆《续武功县志》图2-1绿野高中读书亭图2-2重建绿野高中碑图2-3小华山庙内清代碑刻图2-4小华山庙内民国碑刻①记:“绿野书院在城东南隅外,本葆真庵故址。明弘治八年(1495),与绿野亭互易,改为书院。”②结合以上分析,葆真庵与绿野亭均为张载读书处,但两处均已不见当①图2-1、图2-2拍摄于武功绿野高中校园内;图2-3为清乾隆十五年(1749)所立,拍摄于武功小华山庙;图2-4为民国三年(1914)所立,碑文为《重修葆贞庵记》,拍摄于武功小华山庙。②嘉庆《续武功县志》卷一《建置志第二》,《中国地方志集成·陕西府县志辑》,第36册,南京:凤凰出版社,2007年,第166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20世纪80年代以来陕西传统书院研究述评[J]. 王孟.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03)
[2]陕西耀州文正书院考述[J]. 王建域.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9(01)
[3]明清时期陕西书院的祭祀及其社会意义[J]. 黎文丽.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06)
[4]陕西古代书院的重德传统[J]. 黎文丽.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8(05)
[5]古代书院的社会教化作用及其现代意义[J]. 蔡志荣. 兰台世界. 2016(24)
[6]秦东古书院发展及教育文化功能浅说[J]. 李媛媛.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6(14)
[7]明清陕西书院建筑研究[J]. 周春芳,王军. 华中建筑. 2015(07)
[8]明清陕西书院建筑表征的历史文化分析[J]. 周春芳,王军. 建筑与文化. 2015(03)
[9]清代陕西书院的藏书制度及其特点[J]. 胡明丽.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3)
[10]关中地区古代书院概况及功能探微——以书院藏书与刻书功能为主[J]. 高叶青.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2)
博士论文
[1]明清陕西教育建筑文化研究[D]. 周春芳.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6
[2]清代陕西书院研究[D]. 刘晓喆.西北大学 2008
硕士论文
[1]元代关学与陕西书院[D]. 段金平.内蒙古大学 2016
[2]关中书院景观空间设计研究[D]. 魏琳琳.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6
[3]晚清陕西刻书研究[D]. 宋献科.陕西师范大学 2015
[4]关学、书院与民间信仰[D]. 孙静.青海师范大学 2013
[5]明清时期关中书院在陕西的地位与影响[D]. 杨静.陕西师范大学 2012
[6]书院官学化研究[D]. 车红霞.山东师范大学 2009
[7]陕西古代书院研究[D]. 杨远征.陕西师范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592459
【文章来源】:西北师范大学甘肃省
【文章页数】:6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明万历十年(1582)西安府地图①明代西安府因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故又被称为天府之地
第二章明代西安府书院现状调查17例授修职郎吏部候铨,儒学训导邑廪贡生郭怀珍敬书并撰文。光绪二年(1876)岁次丙子巧月榖旦碑文并未提及绿野书院之事,只说明了葆真庵即当年绿野亭,光绪二年(1876)集民众之力,对其重修并命名为小华山,即现在之小华山庙。据嘉庆《续武功县志》图2-1绿野高中读书亭图2-2重建绿野高中碑图2-3小华山庙内清代碑刻图2-4小华山庙内民国碑刻①记:“绿野书院在城东南隅外,本葆真庵故址。明弘治八年(1495),与绿野亭互易,改为书院。”②结合以上分析,葆真庵与绿野亭均为张载读书处,但两处均已不见当①图2-1、图2-2拍摄于武功绿野高中校园内;图2-3为清乾隆十五年(1749)所立,拍摄于武功小华山庙;图2-4为民国三年(1914)所立,碑文为《重修葆贞庵记》,拍摄于武功小华山庙。②嘉庆《续武功县志》卷一《建置志第二》,《中国地方志集成·陕西府县志辑》,第36册,南京:凤凰出版社,2007年,第166页。
第二章明代西安府书院现状调查17例授修职郎吏部候铨,儒学训导邑廪贡生郭怀珍敬书并撰文。光绪二年(1876)岁次丙子巧月榖旦碑文并未提及绿野书院之事,只说明了葆真庵即当年绿野亭,光绪二年(1876)集民众之力,对其重修并命名为小华山,即现在之小华山庙。据嘉庆《续武功县志》图2-1绿野高中读书亭图2-2重建绿野高中碑图2-3小华山庙内清代碑刻图2-4小华山庙内民国碑刻①记:“绿野书院在城东南隅外,本葆真庵故址。明弘治八年(1495),与绿野亭互易,改为书院。”②结合以上分析,葆真庵与绿野亭均为张载读书处,但两处均已不见当①图2-1、图2-2拍摄于武功绿野高中校园内;图2-3为清乾隆十五年(1749)所立,拍摄于武功小华山庙;图2-4为民国三年(1914)所立,碑文为《重修葆贞庵记》,拍摄于武功小华山庙。②嘉庆《续武功县志》卷一《建置志第二》,《中国地方志集成·陕西府县志辑》,第36册,南京:凤凰出版社,2007年,第166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20世纪80年代以来陕西传统书院研究述评[J]. 王孟.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03)
[2]陕西耀州文正书院考述[J]. 王建域.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9(01)
[3]明清时期陕西书院的祭祀及其社会意义[J]. 黎文丽.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06)
[4]陕西古代书院的重德传统[J]. 黎文丽.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8(05)
[5]古代书院的社会教化作用及其现代意义[J]. 蔡志荣. 兰台世界. 2016(24)
[6]秦东古书院发展及教育文化功能浅说[J]. 李媛媛.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6(14)
[7]明清陕西书院建筑研究[J]. 周春芳,王军. 华中建筑. 2015(07)
[8]明清陕西书院建筑表征的历史文化分析[J]. 周春芳,王军. 建筑与文化. 2015(03)
[9]清代陕西书院的藏书制度及其特点[J]. 胡明丽.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3)
[10]关中地区古代书院概况及功能探微——以书院藏书与刻书功能为主[J]. 高叶青.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2)
博士论文
[1]明清陕西教育建筑文化研究[D]. 周春芳.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6
[2]清代陕西书院研究[D]. 刘晓喆.西北大学 2008
硕士论文
[1]元代关学与陕西书院[D]. 段金平.内蒙古大学 2016
[2]关中书院景观空间设计研究[D]. 魏琳琳.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6
[3]晚清陕西刻书研究[D]. 宋献科.陕西师范大学 2015
[4]关学、书院与民间信仰[D]. 孙静.青海师范大学 2013
[5]明清时期关中书院在陕西的地位与影响[D]. 杨静.陕西师范大学 2012
[6]书院官学化研究[D]. 车红霞.山东师范大学 2009
[7]陕西古代书院研究[D]. 杨远征.陕西师范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59245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35924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