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天兴学—云南私立五华文理学院研究
发布时间:2022-11-05 03:03
私立五华文理学院是创办于民国时期的一所边疆学府,其址位于云南省会昆明。抗日战争结束后,诸多在战时内迁至昆明的教育科研机构先后北返,一方面,造成昆明地区的文化教育发展水平急剧下降;另一方面,许多当时的高中毕业生也面临着升学的困难。为解决此种困局,一批地方文化名流积极倡议并努力创办一所大学,私立五华文理学院因此应运而生。本文以私立五华文理学院为研究对象,立足于档案史料,进行系列探讨。首先分析学院办学背景,尤以于氏兄弟及地方各界的支持态度为重点。其次对具体的办学活动进行梳理,从筹资、招考、系科设置、学校管理等方面进行阐述。再次对办学特色进行介绍,如边疆学科的设置及校园文化的建设等。最后总结整个办学活动的成败得失,既肯定其在近代云南教育史上所做的贡献,也探讨办学的局限和不足之处,以期对当今民办大学提供一些有意的启示。作为由本省人士开办的一所私立民办大学,其艰难的办学活动,凝结着一代地方名流为促进本省文教事业发展所耗费的心血。学院坚持立足边疆,以复兴本省文化为己任,在培养学生、研究学术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虽然办学历程短暂,办学过程中也存在诸多局限,但却在近代云南教育史上留下了一定影响,其对边疆教育...
【文章页数】:11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及意义
(一) 选题缘由
(二) 选题意义
二、学术史回顾
(一) 近代中国民办私立大学的研究
(二) 关于私立五华文理学院研究
三、研究思路及重难点
(一) 研究思路
(二) 重点及难点
四、论文的创新点与研究方法
(一) 创新点
(二) 研究方法
第一章 办学缘起及沿革
第一节 学院办学缘起
一、近代云南的高等教育
二、学院兴办的背景
三、于氏兄弟的舍产办学
四、各界人士的积极响应
第二节 学院的沿革
一、五华学院成立
二、学院的发展
三、办学结束
第二章 办学活动
第一节 校务管理及组织机构
一、董事会
二、组织机构
三、五联会
第二节 筹资兴学与招生考试
一、经费来源
二、经费管理及使用
三、招生考试
第三节 系科设置与教学管理
一、系科种类齐全,文科特色明显
二、设立《教室日志》,严格教学考核
第三章 办学特色
第一节 聘任名师,保证教学质量
一、聘请大师学者,提高教学质量
二、文理相互兼修,培养通识能力
第二节 融入地域,立足云南本土
一、推进文理研究,成立“两所一会”
二、结合云南特点,设立“边疆学系”
三、创办《五华》月刊,研究文史教育
第三节 开展活动,建设校园文化
一、学术活动众多,文化氛围浓厚
二、师生活动多样,校园生活多彩
第四章 办学评价及启示
第一节 地位及贡献
一、致力发展教育,弥补教育空缺
二、坚持学术自由,培养民主风气
三、立足云南本省,促进文理研究
第二节 局限及原因分析
一、办学局限
二、原因分析
第三节 现实启示
一、充足的资金来源是基础
二、明确的办学宗旨是条件
三、稳定的师资队伍是保障
四、国家的政策支持是前提
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编号:3701802
【文章页数】:11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及意义
(一) 选题缘由
(二) 选题意义
二、学术史回顾
(一) 近代中国民办私立大学的研究
(二) 关于私立五华文理学院研究
三、研究思路及重难点
(一) 研究思路
(二) 重点及难点
四、论文的创新点与研究方法
(一) 创新点
(二) 研究方法
第一章 办学缘起及沿革
第一节 学院办学缘起
一、近代云南的高等教育
二、学院兴办的背景
三、于氏兄弟的舍产办学
四、各界人士的积极响应
第二节 学院的沿革
一、五华学院成立
二、学院的发展
三、办学结束
第二章 办学活动
第一节 校务管理及组织机构
一、董事会
二、组织机构
三、五联会
第二节 筹资兴学与招生考试
一、经费来源
二、经费管理及使用
三、招生考试
第三节 系科设置与教学管理
一、系科种类齐全,文科特色明显
二、设立《教室日志》,严格教学考核
第三章 办学特色
第一节 聘任名师,保证教学质量
一、聘请大师学者,提高教学质量
二、文理相互兼修,培养通识能力
第二节 融入地域,立足云南本土
一、推进文理研究,成立“两所一会”
二、结合云南特点,设立“边疆学系”
三、创办《五华》月刊,研究文史教育
第三节 开展活动,建设校园文化
一、学术活动众多,文化氛围浓厚
二、师生活动多样,校园生活多彩
第四章 办学评价及启示
第一节 地位及贡献
一、致力发展教育,弥补教育空缺
二、坚持学术自由,培养民主风气
三、立足云南本省,促进文理研究
第二节 局限及原因分析
一、办学局限
二、原因分析
第三节 现实启示
一、充足的资金来源是基础
二、明确的办学宗旨是条件
三、稳定的师资队伍是保障
四、国家的政策支持是前提
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编号:370180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37018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