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大学生关怀研究
发布时间:2023-02-22 15:59
关怀是对人的现实生存状况和精神境遇的关注,旨在尊重人的合理诉求和人格尊严,通过温馨问候、温暖呵护与温情相助,实现对人类精神解放和自由发展的追求。民办高校是我国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初心与使命。作为社会公益事业,民办高等教育必然要致力于对人的普遍关怀,肯定大学生主体地位,尊重大学生人格尊严,维护大学生合法权益,实现大学生成长成才的价值取向,促进大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经过40多年的发展历程,我国民办高校形势向好、成绩显著,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培养了一大批合格人才。与公办高校学生相比,民办高校学生既有当代大学生的共性,又有自身的个性特点。民办高校学生关怀不仅是高校立德树人的内在要求,更是培育大学精神、浓厚大学文化、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促进民办高校健康持续发展的现实需要。加强民办高校大学生关怀,对于培养大学生健康的道德情感、增强大学生的归属认同、构建和谐校园以及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具有重要意义。民办高校大学生关怀有其深厚的理论基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伦理思想历来以关怀道德价值为核心,儒家学派仁爱的关怀思想、墨家学派兼爱的关怀思想、道家学派...
【文章页数】:6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国内外研究综述
1.1.1 国内研究综述
1.1.2 国外研究综述
1.2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2.1 研究背景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点
第2章 民办高校大学生关怀的内涵及意义
2.1 民办高校大学生关怀的内涵
2.1.1 关怀的内涵
2.1.2 大学生关怀的内涵
2.1.3 民办高校大学生关怀的内涵
2.2 加强民办高校大学生关怀的意义
2.2.1 有利于培养大学生道德情感
2.2.2 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归属认同
2.2.3 有利于构建和谐校园
2.2.4 有利于大学生成长成才
第3章 民办高校大学生关怀的理论基础
3.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关怀思想
3.1.1 儒家的“仁爱”思想
3.1.2 墨家的“兼爱”思想
3.1.3 道家的“天人合一”思想
3.1.4 佛家的“慈悲为怀”思想
3.2 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
3.2.1 关怀人的需求
3.2.2 尊重人的人格尊严
3.2.3 关注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3.3 中国共产党人的关怀思想
3.3.1 毛泽东关怀思想
3.3.2 邓小平关怀思想
3.3.3 江泽民关怀思想
3.3.4 胡锦涛关怀思想
3.3.5 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第4章 民办高校大学生关怀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4.1 民办高校大学生关怀存在的问题
4.1.1 爱和责任缺失
4.1.2 公平和正义缺乏
4.1.3 精力和资源不够
4.1.4 人格和尊严受损
4.1.5 自信和自由不足
4.2 民办高校大学生关怀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4.2.1 办学目的功利
4.2.2 教师责任淡薄
4.2.3 政府关怀缺位
4.2.4 社会认可偏低
4.2.5 家长教育欠妥
第5章 民办高校大学生关怀的伦理原则
5.1 真诚原则
5.2 公正原则
5.3 关爱原则
5.4 守信原则
5.5 义利原则
第6章 民办高校大学生关怀路径探析
6.1 学校关怀
6.1.1 坚持以生为本的理念
6.1.2 担负立德树人的责任
6.1.3 提供公平优质的教育
6.1.4 营造爱生惠生的氛围
6.2 政府关怀
6.2.1 健全机制
6.2.2 完善政策
6.2.3 加大支持
6.3 社会关怀
6.3.1 加强舆论引导
6.3.2 拓宽资助渠道
6.3.3 强化企业责任
6.4 家庭关怀
6.4.1 父母言传身教
6.4.2 重视沟通陪伴
6.4.3 培养精神文化
6.5 自我关怀
6.5.1 自尊
6.5.2 自信
6.5.3 自立
6.5.4 自强
结语
参考文献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致谢
本文编号:3747955
【文章页数】:6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国内外研究综述
1.1.1 国内研究综述
1.1.2 国外研究综述
1.2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2.1 研究背景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点
第2章 民办高校大学生关怀的内涵及意义
2.1 民办高校大学生关怀的内涵
2.1.1 关怀的内涵
2.1.2 大学生关怀的内涵
2.1.3 民办高校大学生关怀的内涵
2.2 加强民办高校大学生关怀的意义
2.2.1 有利于培养大学生道德情感
2.2.2 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归属认同
2.2.3 有利于构建和谐校园
2.2.4 有利于大学生成长成才
第3章 民办高校大学生关怀的理论基础
3.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关怀思想
3.1.1 儒家的“仁爱”思想
3.1.2 墨家的“兼爱”思想
3.1.3 道家的“天人合一”思想
3.1.4 佛家的“慈悲为怀”思想
3.2 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
3.2.1 关怀人的需求
3.2.2 尊重人的人格尊严
3.2.3 关注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3.3 中国共产党人的关怀思想
3.3.1 毛泽东关怀思想
3.3.2 邓小平关怀思想
3.3.3 江泽民关怀思想
3.3.4 胡锦涛关怀思想
3.3.5 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第4章 民办高校大学生关怀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4.1 民办高校大学生关怀存在的问题
4.1.1 爱和责任缺失
4.1.2 公平和正义缺乏
4.1.3 精力和资源不够
4.1.4 人格和尊严受损
4.1.5 自信和自由不足
4.2 民办高校大学生关怀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4.2.1 办学目的功利
4.2.2 教师责任淡薄
4.2.3 政府关怀缺位
4.2.4 社会认可偏低
4.2.5 家长教育欠妥
第5章 民办高校大学生关怀的伦理原则
5.1 真诚原则
5.2 公正原则
5.3 关爱原则
5.4 守信原则
5.5 义利原则
第6章 民办高校大学生关怀路径探析
6.1 学校关怀
6.1.1 坚持以生为本的理念
6.1.2 担负立德树人的责任
6.1.3 提供公平优质的教育
6.1.4 营造爱生惠生的氛围
6.2 政府关怀
6.2.1 健全机制
6.2.2 完善政策
6.2.3 加大支持
6.3 社会关怀
6.3.1 加强舆论引导
6.3.2 拓宽资助渠道
6.3.3 强化企业责任
6.4 家庭关怀
6.4.1 父母言传身教
6.4.2 重视沟通陪伴
6.4.3 培养精神文化
6.5 自我关怀
6.5.1 自尊
6.5.2 自信
6.5.3 自立
6.5.4 自强
结语
参考文献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致谢
本文编号:374795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37479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