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实证研究 ————以西安市高校为例
发布时间:2023-02-26 16:02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既是对当代中国多元价值观的引领,更是对西方价值观渗透的必要回应。但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概括得再好,如果不能得到人民大众的广泛认同,在现实生活中也难以变为改造世界的实践力量。因此,提升人民大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度必将成为当前和今后时期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与践行过程中面临的一个重要现实课题。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文化水平高、思想活跃、易于接受新事物,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目标群体,他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直接关系着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因此,有必要将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细分群体,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研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通过梳理相关的研究文献,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论和认知心理学理论的指导下,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与问卷调查相结合以及比较研究法等方法,对西安市1100名大学生进行了关于...
【文章页数】:8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内研究综述
1.2.2 国外研究综述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重难点以及创新点
1.4.1 研究重难点
1.4.2 创新点
第二章 核心概念和基础理论
2.1 基本概念界定
2.1.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2.1.2 认同
2.1.3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
2.2 基础理论
2.2.1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
2.2.2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论
2.2.3 认知心理学的相关理论
第三章 研究设计与实施
3.1 研究目的
3.2 研究工具
3.2.1 问卷编制
3.2.2 问卷结构
3.3 研究的实施
3.3.1 调查对象和调查样本
3.3.2 调查样本的统计性描述
3.4 问卷的信效度检验
3.4.1 问卷的信度检验
3.4.2 问卷的效度检验
第四章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调查分析
4.1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现状
4.1.1 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知模糊
4.1.2 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情感认同跨度大
4.1.3 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知行不一
4.2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差异性
4.2.1 男大学生显著高于女大学生
4.2.2 理工科大学生显著高于文科类大学生
4.2.3 各年级之间的认同存在显著差异
4.3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影响因素分析
4.3.1 教育主体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有正相关关系
4.3.2 教育对象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有正相关关系
4.3.3 教育介体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有正相关关系
4.3.4 教育环体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有正相关关系
第五章 提升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对策
5.1 教育主体方面
5.1.1 提高教师品德素质,增强教师人格魅力
5.1.2 加强教师教学能力培训,提升教学效果
5.2 教育对象方面
5.2.1 拓宽知识面,提升学生理论认知水平
5.2.2 加强道德教育,提升学生道德素养
5.3 教育介体方面
5.3.1 转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话语表达,增强其吸引力
5.3.2 采取多元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5.4 教育环体方面
5.4.1 发挥校园各组织的思想教育作用,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
5.4.2 健全制度规范,注重社会事件的舆论引导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不足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附录Ⅰ
附录Ⅱ
本文编号:3750526
【文章页数】:8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内研究综述
1.2.2 国外研究综述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重难点以及创新点
1.4.1 研究重难点
1.4.2 创新点
第二章 核心概念和基础理论
2.1 基本概念界定
2.1.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2.1.2 认同
2.1.3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
2.2 基础理论
2.2.1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
2.2.2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论
2.2.3 认知心理学的相关理论
第三章 研究设计与实施
3.1 研究目的
3.2 研究工具
3.2.1 问卷编制
3.2.2 问卷结构
3.3 研究的实施
3.3.1 调查对象和调查样本
3.3.2 调查样本的统计性描述
3.4 问卷的信效度检验
3.4.1 问卷的信度检验
3.4.2 问卷的效度检验
第四章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调查分析
4.1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现状
4.1.1 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知模糊
4.1.2 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情感认同跨度大
4.1.3 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知行不一
4.2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差异性
4.2.1 男大学生显著高于女大学生
4.2.2 理工科大学生显著高于文科类大学生
4.2.3 各年级之间的认同存在显著差异
4.3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影响因素分析
4.3.1 教育主体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有正相关关系
4.3.2 教育对象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有正相关关系
4.3.3 教育介体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有正相关关系
4.3.4 教育环体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有正相关关系
第五章 提升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对策
5.1 教育主体方面
5.1.1 提高教师品德素质,增强教师人格魅力
5.1.2 加强教师教学能力培训,提升教学效果
5.2 教育对象方面
5.2.1 拓宽知识面,提升学生理论认知水平
5.2.2 加强道德教育,提升学生道德素养
5.3 教育介体方面
5.3.1 转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话语表达,增强其吸引力
5.3.2 采取多元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5.4 教育环体方面
5.4.1 发挥校园各组织的思想教育作用,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
5.4.2 健全制度规范,注重社会事件的舆论引导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不足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附录Ⅰ
附录Ⅱ
本文编号:375052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37505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