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

大学生数字媒介素养提升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19 08:07

  本文关键词:大学生数字媒介素养提升对策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现今时代,数字媒介业务作为世界信息通信技术发展的主流趋势,正以不可抵挡之势,给社会发展带来深刻而巨大的变革,并不可避免地对人们的学习和工作产生了重要影响。数字媒介在向人们提供讯息、娱乐等服务的同时,正在直接地建构着人们的生活。大学生作为数字媒介使用的主力群体,与数字媒介有着更为紧密的联系,其数字媒介素养水平的高低会影响到自身的健康成长,影响到自身的全面发展,进而关系到国家合格人才的培养。通过总结国内外数字媒介素养研究现状,文章立足于前人的研究经验,在厘清数字媒介、媒介素养两个概念的基础上,对数字媒介素养的概念作了界定,并从数字媒介知识、使用能力、使用态度三个层面阐述了数字媒介素养的内容构成。文章在相关文献研究和概念界定的基础上,通过发放问卷和访谈的形式对大学生的数字媒介素养现状进行了实证调研,调研对象为杭州十所高校的487名在校大学生,通过调研对大学生的数字媒介素养现状进行了总体把握。调研发现,大学生对数字媒介存在积极的认知态度,有较好的交流沟通能力,但在信息检索、数字内容创建、批判性态度和道德意识等方面存在一定问题。针对调研结果,文章立足于实际,从个人、学校、社会三个层面进行了影响因素探析,从而为对策的提出提供现实依据。大学生数字媒介素养的提升是数字时代的一项重要任务,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影响因素和现实情境,文章从学校、个人、社会三个方面提出对策。充分发挥高校的教育优势,保障数字媒介素养教育的开展;强化个体的自我培育,注重数字媒介素养的自主提升;增强政府、大众媒介、家庭及社区的联动,为大学生数字媒介素养的提升创造健康的环境,最终形成全社会的共同参与,从而切实有效地促进大学生数字媒介素养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大学生 数字媒介素养 提升对策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206-4;G645.5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1 绪论9-23
  • 1.1 研究背景、目的、意义9-14
  • 1.1.1 研究背景9-11
  • 1.1.2 研究目的11-12
  • 1.1.3 研究意义12-14
  • 1.2 研究现状、思路和方法14-21
  • 1.2.1 研究现状14-20
  • 1.2.2 研究思路和方法20-21
  • 1.3 研究重点、难点、创新之处21-23
  • 1.3.1 研究重点21-22
  • 1.3.2 研究难点22
  • 1.3.3 创新之处22-23
  • 2 相关概念界定23-32
  • 2.1 基础概念23-27
  • 2.1.1 数字媒介23-25
  • 2.1.2 媒介素养25-27
  • 2.2 数字媒介素养概念与内容构成27-32
  • 2.2.1 数字媒介素养概念27-28
  • 2.2.2 数字媒介素养内容构成28-32
  • 3 大学生数字媒介素养现状调查及分析32-53
  • 3.1 调研准备32-33
  • 3.1.1 调研内容设计32
  • 3.1.2 调研方法及对象32-33
  • 3.2 大学生数字媒介素养调研现状33-48
  • 3.2.1 调研基本情况33
  • 3.2.2 调研实证情况33-48
  • 3.3 大学生数字媒介素养的存在问题48-53
  • 3.3.1 对数字媒介知识掌握不充分48-49
  • 3.3.2 对数字媒介的使用不容乐观49-51
  • 3.3.3 对数字媒介的使用态度存在偏差51-53
  • 4 大学生数字媒介素养存在问题的诱因53-59
  • 4.1 个人原因53-55
  • 4.1.1 大学生利用数字媒介学习的自主性不足53
  • 4.1.2 大学生对数字媒介信息的鉴别力较差53-54
  • 4.1.3 大学生对数字媒介使用的自制力缺乏54-55
  • 4.2 学校原因55-56
  • 4.2.1 学校对数字媒介素养教育的重要性认知不足55
  • 4.2.2 学校对数字媒介素养的教育实践相对滞后55-56
  • 4.2.3 学校对数字媒介素养教育理论的研究比较缺乏56
  • 4.3 社会原因56-59
  • 4.3.1 数字媒介技术快速发展的影响56-57
  • 4.3.2 大众媒介商业模式运作的影响57-58
  • 4.3.3 传播全球化下文化交互的影响58-59
  • 5 大学生数字媒介素养提升对策59-71
  • 5.1 发挥高校的教育优势,促进大学生数字媒介素养教育的开展59-64
  • 5.1.1 提升高校对数字媒介素养教育的重视度59-60
  • 5.1.2 设置合理的数字媒介素养教育课程模式60-61
  • 5.1.3 建构科学的数字媒介素养教育内容61-63
  • 5.1.4 建设专业的数字媒介素养教育队伍63-64
  • 5.2 强化个体的自我培育,引导大学生数字媒介素养的自主提升64-67
  • 5.2.1 培养大学生利用数字媒介自主学习的能力64-65
  • 5.2.2 增强大学生对数字媒介信息的自我鉴别力65-66
  • 5.2.3 提高大学生使用数字媒介的自我约束力66-67
  • 5.3 增强各方的切实联动,为大学生数字媒介素养的提升创设环境67-71
  • 5.3.1 发挥政府部门的主导作用,为大学生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67-68
  • 5.3.2 增强大众媒介的引导作用,为大学生提供健康的媒介环境68-69
  • 5.3.3 重视家庭及社区的影响作用,,为大学生提供有利的成长环境69-71
  • 结语71-72
  • 参考文献72-75
  • 攻读硕士期间的研究成果75-76
  • 致谢76-77
  • 附录一77-80
  • 附录二8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连利;王佳琦;;我国大陆媒介素养研究的进展与缺失[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2 刘丹;;论高职学生的网络媒介素养培养[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3 仇加勉;王平原;;媒介素养教育之我见——从“媒介素养要从青少年抓起”谈起[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4 道格拉斯·凯尔纳;杰夫·谢尔;刘晶晶;王莹;;迈向批判性媒介素养:核心理念、争鸣、组织与政策[J];大学(研究与评价);2007年11期

5 陈梅芬;范颖;;对大学生媒介素养现状的调查与思考——以漳州师范学院为例[J];软件导刊;2007年24期

6 桂琳;;信息素养与媒介素养辨析[J];中国成人教育;2007年24期

7 肯斯汀·大卫;王X;卢楠楠;;媒介素养:美国的发展和国际溯源[J];大学(研究与评价);2008年02期

8 陈晓煌;;大学生媒介素养欠缺问题探析[J];中国集体经济;2008年Z2期

9 李昱;;试论儿童媒介素养及其培养[J];学前教育研究;2008年05期

10 史雅娟;;媒介素养研究的现状及思考[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旦;郭丽华;;媒介观念与媒介素养研究——20世纪西方媒介素养研究综述[A];“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2007):媒介素养与公民素养论文集[C];2007年

2 凯丽·巴查尔格特;;媒介素养与媒介[A];和而不同——全球化视野中的影视新格局——第三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4年

3 路鹏程;骆杲;王敏晨;付三军;;我国中部城乡青少年媒介素养比较研究——以湖北省武汉市、红安县两地为例[A];“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2007):媒介素养与公民素养论文集[C];2007年

4 林火灿;邓靖;高健;黄冲;余易安;邢佰英;;留守儿童与流动儿童的媒介素养差异比较——对京皖两所中学农民工子女的实证研究[A];“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2007):媒介素养与公民素养论文集[C];2007年

5 李晶;;城镇化进程中的农村居民媒介素养——对浙江金华农村居民媒介素养现状的实证调查[A];“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2007):媒介素养与公民素养论文集[C];2007年

6 倪琳;;中国小学媒介素养调查及课程实施策略——一份来自上海的报告[A];“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2007):媒介素养与公民素养论文集[C];2007年

7 单晓红;;城市女性媒介素养状况调查——以昆明市为例[A];“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2007):媒介素养与公民素养论文集[C];2007年

8 李德刚;;新媒介素养:参与式文化背景下媒介素养教育的转向[A];“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2007):媒介素养与公民素养论文集[C];2007年

9 周葆华;;从媒介使用到媒介参与:中国公众媒介素养的基本现状[A];“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2007):媒介素养与公民素养论文集[C];2007年

10 何村;白悦;;农村中小学生媒介素养调查的启示与思考[A];“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2007):媒介素养与公民素养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大勇;媒介素养相关概念及内涵[N];吉林日报;2010年

2 75100部队政治部 马必强;多样化军事任务呼唤高媒介素养[N];解放军报;2011年

3 郑福汉;提升领导媒介素养“功夫在诗外”[N];新华每日电讯;2011年

4 陈睿姣 西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媒介素养与包容性社会发展[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5 华中师大新闻传播学院院长 博导 江作苏;媒介素养应成为大学生必备常识[N];光明日报;2013年

6 周宗顺;重视提升官兵媒介素养[N];解放军报;2013年

7 河南省灵宝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蒋小平;提升媒介素养理念先行[N];检察日报;2013年

8 本报记者 侯丽;区别对待“新闻素养”和“媒介素养”教育[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9 张 楠;网络:推动媒介素养发展[N];中华新闻报;2004年

10 骆敏 徐小立;媒介素养:信息社会公民的基本素质[N];中华新闻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林晓华;媒介素养与少数民族发展[D];四川大学;2006年

2 江宇;家庭社会化视角下媒介素养影响因素研究[D];中国传媒大学;2008年

3 吴靖;小学媒介素养“晶体”课程实施路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菁;兰州市中学生媒介素养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2 彭晨霞;信息社会背景下的媒介素养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3 孙文彬;媒介素养内涵演变与发展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4 朱佶;基于创感教育的高中生媒介素养培养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

5 谭浪;青少年媒介素养现状和趋势[D];暨南大学;2010年

6 姚磊磊;潍坊市中小学教师媒介素养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平超;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大学生村官媒介素养研究[D];重庆工商大学;2010年

8 闫乔;山东民营企业家媒介素养研究[D];新疆大学;2011年

9 赵丽;小学生媒介素养培养策略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10 许明明;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问题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本文关键词:大学生数字媒介素养提升对策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7812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37812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4b6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