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

教育论文论中高职衔接贯通模式研究(2)

发布时间:2014-07-14 18:21

  2 中高职贯通模式保障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最显著优势在于能够通过一个统一的机构将学校、企业与行业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从而营造出良好的职业教育氛围。尤其是对于纺织行业来讲,在当前经济环境下,人们对于纺织类专业的认同度不高,很多学生和家长在选择专业时不愿考虑纺织类专业,原因在于学生今后的就业可能成为问题。与此相反,很多纺织类用人单位却面临着专业纺织类人才短缺的困境。因此,笔耕文化推荐期刊,利用职教集团进行集团化办学,能够为校企联合提供一个广泛的平台,使校企联合范围更广、合作时间更长、内容更为丰富、程度更加深人。江苏是一个纺织业大省,“十一五”期间江苏的纺织业已经率先迈人万亿产业行列,2010年,江苏省纺织服装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0 521亿元,较“十五”期末翻了一番,而“十二五”期间,江苏省作为东部发达省份,拟将纺织服装业发展为技术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产业。而这一目标的达成对纺织行业的人才配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江苏纺织服装职业教育集团依托行业资源办学,并将纺织职业教育不断带入更深层次、更广领域,其集团化的优势使得中职教育不断向高职教育延伸,所有中、高职院校被收纳入一个统一机构的统筹管理之中,中职学生毕业后能够在集团所辖的所有高职院校的所有相关专业中进行任意选择,为中高职贯通提供了良好的保障。同时,集团为学生提供了更多更好的实习与实训机会,学生能够依靠集团提供的平台亲临工作现场,从而使自身的职业能力得到质的突破。

 

  (三) 职教集团化办学的中高职贯通模式中存在的问题1 外部政策环境的不确定性影响职教集团的发展教育部门虽一再发文强调鼓励有条件的高职院校与对口企业问,高职院校之间加强合作,组建起具有专业特色和地方特色的职业教育集团。但是,对于具体的职教集团形成和运作规划,江苏省内目前并无明确的要求,这一情况使得职业教育集团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产生了一些问题。最为明显的是职教集团的身份定位不够明确,目前只能作为一种非正式的组织事实存在,接受江苏省教育厅和江苏省纺织工业协会的工作指导。身份非官方化,一定程度上会导致职教集团在介人或从事某些活动时合法性不足,有些时候只能以牵头学校的名义组织相关事宜,而集团经费也以会员单位的会费和社会捐助为主,仅有部分项目实施时会得到政府拨款,经费落实颇显困难。同时,由于缺乏有效的政策指导,当前职教集团在宏观决策、统筹协调方面依旧存在较大的盲目性。职业教育集团化运作当前尚属于新生事物,正处于自行组织发展阶段,一旦政策出现变动,则会直接影响职教集团的正常运作。

 

  2 集团内部的机制建设仍有欠缺,贯通过程中的互利互惠机制有待健全江苏纺织服装职业教育集团虽已建立起较为科学完善的管理运行体制,但集团内部的各成员间互利机制尚有待完善。在六条成员权力中,只是简单地提到“优先享用纺织服装职教集团内各种职业教育资源;享受行政部门给予纺织服装职教集团的优惠政策”、“有权使用江苏纺  织服装职教集团的统一标志和品牌,并可以集团的名义开展有关活动”,但对于具体的参与细节,尚无明确的规定,由此造成了不同成员问参与集团工作的动力和投入程度各不相同。中职院校在中高职贯通过程中的积极性较高,原因在于学生的升学流向明确,能够为其吸引更多的生源,而高职院校的积极性略显不足,原因在于其一般认为普通高中毕业生群体的进入能够为其提供更多的优秀生源。由于职教集团组织结构松散、企业主体地位缺失等原因,企业往往是被动开展校企合作。有直接对口专业或人才需求的合作企业出于自身人力资源储备与技术应用开发层面的考虑,积极性普遍较高,而其它合作企业往往只将其作为一种社会责任或一种公益性帮助,有合作之名而无合作之实。因此,当前江苏纺织服装职教集团的发展应当继续着眼于自身制度建构的有效完善,对自身地位和作用进行准确定位,细化成员的诸项权力与义务,找准校企合作中各方利益的结合点,以便更好地在中高职贯通工作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四) 继续推进集团化办学,促进中高职贯通的建议针对当前江苏纺织服装职业教育集团的运行现状,继续推行集团化办学以进一步促进中高职教育贯通,笔者有如下四点建议。首先,集团方应当更新办学理念,及时寻求政策支持。

 

  当前环境下,中高职贯通工作的实施对于提高江苏省纺织业人才培养力度,提升专业人才素质,进而优化整个行业人力资源配置有重要的意义,因而必须坚定不移地继续执行中高职贯通行为,同时不断地寻求政策倾斜,如明确自身政策定位,尽快为当前的中、高职院校合作对接寻求立法保护,尽量将以往集团成员之间的契约联结以立法形式进行固定。具体来讲,作为集团方应努力将自身办学纳入到国家职业教育制度之中,即明确自身的法律属性及各成员的权力与义务,从而为中高职贯通的继续深入提供法律和组织保障;第二,集团内参与中高职贯通的各方应当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对贯通课程进行整体设计。集团内具有合作关系的中、高职院校间应当建立起相互衔接的培养计划体系,由两校的专业负责人连同合作企业共同制定课程教学大纲,由此避免以往存在的课程设计重复、知识面过窄或过散、与企业实际应用相距过远等情况,使学生的培养更具科学性。以集团化办学为依托,构建以培养职业能力为核心的中高职教育一体化课程体系,在培养计划、课程体系、教学资源等方面达到更好的衔接性;第三,应当不断加强职业院校的师资队伍建设,成立中、高职院校负责人共同参与的教学管理委员会。通过教学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使专业教师能够在中、高职院校间进行自由流通,企业技术骨干与学校教师之间进行定期轮岗,从而真正建立起一支既掌握中高职教学规律,又熟悉企业实际生产与管理的“双师”队伍;第四,在学校的日常管理中,建立统一的教学管理委员会。委员会对两个层级的院校进行统一管理,对教学计划进行全面统筹,对教学质量进行全程监控,从而使贯通式培养模式下的人才质量得以保证。

 

  本文是由整理发布的教育论文,感谢你的阅读!



本文编号:406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4061_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562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