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文化生态视阈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
本文关键词:社会文化生态视阈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个重要且庞大的理论课题,是科学社会主义思想体系的精髓、价值体系的逻辑起点、制度安排的依据、实践运动的指南,同时,也是一个具体的、历史的、发展的范畴,是一个不断生成的概念。科学提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依然是一个艰巨的任务,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项艰巨而又长期的系统工程。党的十八大指出,对于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需要不断深入开展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学习,以“三个倡导”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生价值观建设不但决定大学生的未来如何,而且也决定着高等教育的成败,高校要担负起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神圣使命,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到大学生教育的全过程,身体力行的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学生的模范。本研究借助文化生态学的角度研究当今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社会问题,探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模式,增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凝聚力,根据当前的教育现状探索社会文化生态视阈下,面对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大学生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关增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途径以及解决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对策,培养大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本研究分为六部分,绪论作为文章的第一部分,对文章的研究背景、选题价值、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以及本文所用的研究方法等进行了简要梳理;第二部分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社会生态视角和文化生态视角分别进行了分析与概述;第三部分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社会文化生态的构成要素、特征及其功能进行了具体分析;第四部分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认同现状进行了系统的调查研究,并对出现这种问题的成因进行了分析;第五部分为本研究最重要也是核心部分,运用文化生态学的基本原理与规律,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规律、教育模式、社会文化生态环境进行分析,最终对社会文化生态视阈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针对性与实效性的路径进行了探索。最后一部分为结语。
【关键词】:大学生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教育 社会文化生态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641
【目录】:
- 摘要8-9
- Abstract9-11
- 第1章 绪论11-17
- 1.1 选题背景、价值和意义11-12
- 1.1.1 选题背景11
- 1.1.2 选题价值11
- 1.1.3 选题意义11-12
- 1.2 选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12-14
- 1.2.1 国外研究现状12-13
- 1.2.2 国内研究现状13-14
-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14-16
- 1.3.1 主要内容14-15
- 1.3.2 本研究的主要思路与框架15-16
- 1.4 本研究的研究方法和创新点16-17
- 1.4.1 研究方法16
- 1.4.2 研究创新之处16-17
- 第2章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社会生态和文化生态概述17-29
- 2.1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必要性及其意义17-21
- 2.1.1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必要性17-18
- 2.1.2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大意义18-21
- 2.2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内容解析21-23
- 2.2.1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及结构21
- 2.2.2 以“三个倡导”为导向,引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21-23
- 2.3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社会生态学视角23-26
- 2.3.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23-24
- 2.3.2 社会生态的概念界定24
- 2.3.3 构建教育社会生态的合理性24-26
- 2.4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文化生态学视角26-29
- 2.4.1 文化生态的概念界定26-27
- 2.4.2 构建教育文化生态的合理性27-29
- 第3章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社会文化生态探索与研究29-38
- 3.1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社会文化生态系统的构成要素29-32
- 3.1.1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体社会文化生态结构29-30
- 3.1.2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内容社会文化生态结构30-31
- 3.1.3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过程社会文化生态结构31-32
- 3.1.4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环境社会文化生态结构32
- 3.2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社会文化生态特征及其功能分析32-35
- 3.2.1 整体性—教育社会文化生态的整体理念32-33
- 3.2.2 生态平衡性—教育社会文化生态的运行规律表征33
- 3.2.3 开放性—促进教育社会文化生态可持续发展33-34
- 3.2.4 有机关联性—加强教育社会文化生态的认同感34-35
- 3.3 探索建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机制35-38
- 3.3.1 建立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的横向协同机制35
- 3.3.2 建立核心价值观教育连续性与阶段性统一的纵向协同机制35-36
- 3.3.3 建立学生自我教育和管理的内控机制36
- 3.3.4 建立健全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制度和管理机制36-37
- 3.3.5 建立校内校外核心价值观教育密切联系的联动机制37-38
- 第4章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现状38-49
- 4.1 当代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现状调查分析38-43
- 4.1.1 调查问卷的编制38-39
- 4.1.2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问题分析39-43
- 4.2 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存在的问题43-45
- 4.2.1 教育的社会文化生态定位不够明确43-44
- 4.2.2 教育内容贴近学生和社会程度不够44
- 4.2.3 教育方法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44
- 4.2.4 教育工作队伍力量薄弱44
- 4.2.5 教育合力未能充分形成44-45
- 4.3 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所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45-49
- 4.3.1 社会因素—教育社会文化生态的重要因素45-46
- 4.3.2 学校因素—教育社会文化生态的核心因素46
- 4.3.3 家庭因素—教育社会文化生态的辅助因素46-47
- 4.3.4 个人因素—教育社会文化生态的关键因素47-49
- 第5章 增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效性的路径选择49-78
- 5.1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模式的探索与创新49-55
- 5.1.1 主体性教育模式49-50
- 5.1.2 网络教育模式50-52
- 5.1.3 社会行动教育模式52-53
- 5.1.4 研究性学习模式53-55
- 5.2 促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社会文化生态平衡55-71
- 5.2.1 营造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社会文化生态环境55-56
- 5.2.2 全方位优化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社会文化生态56-59
- 5.2.3 充实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社会文化生态资源59-67
- 5.2.4 形成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社会文化生态良性互动67-69
- 5.2.5 优化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社会文化生态环境圈69-71
- 5.3 完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社会文化生态长效机制71-78
- 5.3.1 基础—建立和完善教育机制71-73
- 5.3.2 关键—建立和完善践行机制73-74
- 5.3.3 动力—建立和完善激励机制74-75
- 5.3.4 导向—建立和完善评价机制75-77
- 5.3.5 保障—建立和完善监督机制77-78
- 结论78-79
- 参考文献79-84
- 致谢84-85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85-86
- 附录B 甘肃省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状况调查问卷86-8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石中英;;论学校核心价值观及其形成[J];中小学管理;2008年10期
2 龚林林;;价值观教育的现实意义[J];法制与社会;2008年11期
3 韩华;;中国共产党人价值观的理论内涵、基本特征及地位作用[J];思想理论教育;2008年17期
4 孟庆东;孟令臣;;浅议高校教师价值观的构建[J];中国成人教育;2009年05期
5 乔春霞;齐慧敏;;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大学生的价值观[J];湖北社会科学;2010年04期
6 闫英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途径研究[J];价值工程;2010年34期
7 刘洁;李运兰;陈佩华;袁国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凝炼及其传输[J];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6期
8 胡素珍;;新时代的使命与责任——解读大学的价值观教育[J];成功(教育);2011年21期
9 徐艳玲;;近年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述要[J];理论月刊;2012年07期
10 斯国新;;共生 共为 共享——也谈中国共产党人核心价值观的确立[J];观察与思考;2012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利辉;;如何认识北大荒核心价值观[A];黑龙江垦区现代化大农理论研讨会优秀论文集[C];2010年
2 张耀灿;;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练问题的思考[A];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论丛(第二辑)[C];2012年
3 刘魁;;民营企业价值观的内化分析[A];2008湖北企业文化高峰论坛论文集[C];2008年
4 胡琦;;我国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现状及西方经验之启示[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与青少年发展研究报告——第八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12)[C];2012年
5 马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与郭明义精神[A];追寻雷锋的足迹:当代雷锋郭明义[C];2013年
6 张春美;;从方法论视角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凝练[A];马克思主义与文化新自觉——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十届学术年会文集(2012年度)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12年
7 季春;;中国文化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A];云南省高等教育学会高职高专教育分会2008年优秀论文集[C];2008年
8 田海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视域分析[A];2013年全国哲学伦理学博士后论坛论文集[C];2013年
9 吴颖新;;对构建民主党派核心价值观的思考[A];本溪市各民主党派统战理论研究联合体第十七次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10 袁贵仁;;深入开展价值观与文化问题的研究[A];人学与现代化——全国第五届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评论员 付小为 李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的表述 新的内涵[N];长江日报;2012年
2 马凤强;构建共同价值观[N];新疆日报(汉);2012年
3 马建辉;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四个维度[N];中国文化报;2013年
4 湖南工程学院 毛晓华;推进核心价值观认同的途径[N];光明日报;2013年
5 中共南宁市委宣传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N];广西日报;2013年
6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教授 董根洪;努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N];杭州日报;2013年
7 厦门市委常委 宣传部长 叶重耕;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上先行先试[N];福建日报;2013年
8 本报记者;做好“三个结合” 使践行核心价值观在“细小实”上见成效[N];衡水日报;2014年
9 宁新平;让核心价值观无所不在[N];辽宁日报;2014年
10 辛鸣;清醒面对核心价值观的三重考验[N];内蒙古日报(汉);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恢军;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5年
2 姚林群;课堂中的价值观教学[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3 梁跃民;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D];河北大学;2011年
4 高地;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5 刘佳;多层聚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来源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2年
6 郑伟;“第三条道路”价值观批判[D];北京师范大学;2004年
7 方爱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发展历程及其当代建构[D];安徽大学;2010年
8 周蓉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9 田海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8年
10 殷晓元;中国共产党政治传播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周军;弘扬传统优秀价值观的路径选择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2年
2 孟省;中国留德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度研究[D];大理学院;2013年
3 康菊英;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4年
4 吕萌;论中共三位领导人对国家层面的核心价值观探索[D];江西财经大学;2014年
5 张学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5年
6 施国栋;微文化环境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D];中共上海市委党校;2015年
7 李博浩;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农民梦的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15年
8 徐艳利;当代农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5年
9 王竹梅;列宁灌输理论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中的运用[D];东华理工大学;2015年
10 崔莹;灌输理论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运用研究[D];陕西科技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社会文化生态视阈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2612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4261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