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

特色大学文化在高校发展中的作用

发布时间:2014-07-24 11:30

  本文是一篇专业的教育论文,主要是关于特色大学文化在高校发展中的作用,详情请看下面的介绍。

  一、特色大学文化在现代大学发展中的作用胡锦涛同志指出:“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也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而大学文化则是大学的血脉,是全体师生的精神家园,特色大学文化是现代大学不断向前发展的内在驱动,在现代大学的发展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位置,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特色大学文化是凝练大学核心价值的根本前提。核心价值是一个组织所独有的区别于其他组织的不可替代的最核心、最基本、最持久的价值观念。大学的核心价值是在学校发展过程中被广大师生普遍认同的价值取向和精神追求,在师生中具有强大的导向性、吸引力和凝聚力。它决定着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目标、办学特色和未来发展。凝练出独具特色、影响恒久的大学核心价值,形成朴实厚重、丰富多彩的特色大学文化是一个学校能够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特色大学文化是学校发展的根基,引领着学校发展的方向。特色大学文化是推动高校科学发展的强大动力。特色大学文化是学校在长期发展和进步中积淀、升华而成的,是学校的精神脊梁,是师生共有的精神家园。特色大学文化是大学文化之本,其影响力持久而深远,一个学校如若缺乏厚重的特色文化积淀,是不能培养出一流的人才、培育出一流的成果的。大学的发展需要文化来领航,大学文化的培育离不开广大师生的共同努力,学校的科学发展更需要全体师生对美好愿景的不懈追求。特色大学文化正是激励全体师生不断开拓进取、鼓舞着全体师生不断奋发向上的强大动力。

  特色大学文化是培育校园文明风尚的引路航标。大学之大,不仅要有大师、大楼,而且还要有“大气”。所谓“大气”,就是要有给师生以巨大吸引力和凝聚力的特色大学文化,它是全体师生员工引以为荣并为之奋斗的精神寄托。大学文化是根,特色文化是魂。优秀而又有特色的大学文化,能让师生得到强烈的身心感染和深刻的情感熏陶,能形成引领学校教学、科研、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和社会服务的新思路、新目标,能形成教师崇尚科学精神、学术道德,学生追求理想信念、博学勤奋的良好氛围,能培养出师生员工积极健康、蓬勃向上的文明新风,形成良好的校风、师风、学风。

  特色大学文化是造就创新创业人才的思想保障。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大学生在走向社会之前,其理论素质和业务技能需要在大学期间培养,其思想境界和道德素质也要在大学期间养成。而社会所需要的创新创业型人才必须在大学校园打下扎实的基础。优秀的大学文化是社会先进文化的有机组成,它们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特色大学文化可以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创新能力、创业精神和创造意识;可以培养大学生优秀的意志品质、科学态度和实践能力,接受良好教育的大学生将会在未来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积极的作用,成为推动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中流砥柱。

  二、“大别山道路精神”是安徽农业大学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独具魅力的特色大学文化安徽农业大学是一所有着80多年办学历史的省属重点大学,学校源于1928年成立的省立安徽大学,1935年成立农学院,1954年独立办学,1995年更名为安徽农业大学,是一所以农林学科为优势,农、工、理、医、经、管、文、法、教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学研究型大学。

  1984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关于帮助贫困地区尽快改变面貌的通知》,要求各地要帮助“贫困地区人民首先摆脱贫困,进而改变生产条件,提高生产能力,发展商品生产,赶上全国经济发展的步伐”。安徽农学院(安徽农业大学前身)积极响应中央和国家号召,派出200多名专家、教授和科技人员,带着“我为老区人民做点事”

  的使命感,走进大山深处,深入田问地头,走村串户,调查研究,传授科技,指导生产,开辟了安农人走“大别山道路”的先河。近30年来,几代安农人从最初单纯的大别山区科技扶贫逐步走出一条面向“三农”、面向安徽的科教兴农、科教兴皖、服务安徽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别山道路”,涌现出了以宛志沪、徐云鹃、胡承霖、李增智、宛晓春等一大批“大别山道路”的践行者,形成了自己鲜明的办学特色,铸就了自己独具魅力的特色文化— — “大别山道路精神”。

  2009年,安徽农业大学召开了第五次党代会,确立了坚持走“大别山道路”,注重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创新发展、和谐发展,努力建设特色鲜明的先进水平农业大学的发展目标。安徽要从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实现经济强省、文化强省、生态强省,作为安徽唯一一所省属重点农业大学,学校肩负着不可推卸的历史使命和时代重任。

  学校必须紧紧围绕“办什么样的农业大学、怎样建设特色鲜明的农业大学”、“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等根本问题,认清形势,科学定位,凝心聚力,加快发展。其中,特别强调要坚持“大别山道路”,坚持为“三农”服务的办学方向,不断拓展、延伸和提升“大别山道路精神”。“大别山道路”是一条“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开拓创新、献身‘三农’,统筹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笔耕论文新浪博客,推动教育科技与社会经济互动发展”的兴农之路、兴皖之路,是一条兴教之路、兴校之路。其精神实质是“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中,不断彰显大学的责任和使命,不断完善人才的培养方式,不断探索学校特色发展的道路”。“大别山道路精神”已经积淀成为安徽农业大学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农大人立足安徽、扎根基层,为“三农”事业服务。

  2009年,安徽省委宣传部将学校坚持走“大别山道路”、服务新农村建设25年的经验作为全省重大典型,并组织中央驻皖及全省主流媒体进行了集中宣传报道。2012年,安徽省省长李斌同志又作出重要批示:安农大深人大别山老区,开展支农强农兴教活动,真心实意为老区农民致富服务的经验应推广并表彰。6月,省委宣传部再次组织全省主流媒体对学校不断拓展“大别山道路”进行了集中宣传报道。



本文编号:489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489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084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