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

台湾地区高校通识教育体系及其人才培养目标演变及其启示

发布时间:2017-07-02 22:03

  本文关键词:台湾地区高校通识教育体系及其人才培养目标演变及其启示


  更多相关文章: 台湾高校 通识教育 专业教育 人才培养目标


【摘要】:笔者从介绍通识教育的由来入手,分析台湾地区高校通识教育的发展和特点,概述了其实施通识教育进程中人才培养目标的演变过程,指出大陆高校应借鉴台湾高校通识教育的成功经验,尽快转变专业教育为通识教育,以培养具备"民族、国际和代际视野"的优秀人才。
【作者单位】: 福建农林大学;
【关键词】台湾高校 通识教育 专业教育 人才培养目标
【基金】: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资助项目(FJCGZZ12-030) 福建省教育厅社科研究项目资助(JB11559S)
【分类号】:G642
【正文快照】: 一、引言通识教育或自由教育始于美国1876年建立的新霍普金斯大学和1892年建立的芝加哥大学,它们首次提倡把人文教育和自然科学教育结合起来[1]244-258。此后以曾任哈佛校长40年的查尔斯·埃略特(Charles Eliot)首创的美国大学选修课制度为标志而引起广泛的争议。但一般认为通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赵强;郑宝锦;;哈佛大学通识教育理念的嬗变[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2 张瑞林;张晓欣;;内地素质教育与台湾通识教育对人才培养的比较研究[J];人才资源开发;2010年1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希军;;九一八事变后胡适对日外交政策的理性思考[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2 林齐模;顾建娣;;胡适出任北京大学文学院院长的经过[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3 沈寂;;五四运动前皖人与北京大学——兼论陈独秀的革新[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4 张云飞;;历史学含义的五个维度[J];北方论丛;2010年05期

5 梁洁;;近代中国接受实证主义史学的因缘[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6 刘媛媛;;校园刊物中的“新旧之争”——1917-1919年北大内部国故派与新文化派的对峙[J];北京大学研究生学志;2005年04期

7 张桂华;;傅斯年“中华统一”民族思想研究[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8 胡孝忠;;北宋山东《敕赐十方灵岩寺碑》研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9 程鹏宇;;傅斯年史学本体论思想探析[J];武陵学刊;2011年05期

10 黄红;;为中国寻找现代认同——傅斯年史学思想的价值追求[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9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来容;院士制度与民国学术[D];南开大学;2010年

2 彭春凌;儒教转型与文化新命[D];北京大学;2011年

3 杨鹏;中国史学界对日本近代中国学的迎拒[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4 刘海静;20世纪前半期的清学史研究[D];上海大学;2011年

5 樊庆臣;现代中国史学专业学会的创建与运作[D];山东大学;2011年

6 李勇慧;王s{唐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7 刘宗灵;媒介与学生:思想、文化与社会变迁中的《学生杂志》(1914-1931)[D];复旦大学;2011年

8 陈文辉;传统文化对周作人的影响以及周作人的道路[D];复旦大学;2011年

9 王光利;胡适诗学批判[D];浙江大学;2012年

10 潘建伟;对立与互通:新旧诗坛关系之研究(1912-1937)[D];浙江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翟婷;黄遵宪法制改革思想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0年

2 董微微;史禄国的满族穆昆组织研究述评[D];黑龙江大学;2010年

3 覃梅溪;雷海宗史学成就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李萌;傅斯年大学教育思想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5 赵淑娟;傅斯年抗日思想及活动述论[D];河北大学;2010年

6 杨兴东;大学校长领导特质与大学变革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宁志刚;我国内地、香港、台湾的人才资源开发与管理策略比较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3年

8 李佳;德国、日本人才资源引入政策对我国的启示[D];山西师范大学;2013年

9 江宗岳;上海台北高中生参与休闲体育活动阻碍因素的调查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陈向明;美国哈佛大学本科课程体系的四次改革浪潮[J];比较教育研究;1997年03期

2 赵望;哈佛大学文理学院关于共同基础课程的报告[J];高等教育研究;1982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绍义;“愿意学,学得好”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环节[J];武警工程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2 李华;高职人才培养目标模式探析[J];职教通讯;2003年11期

3 李华;;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模式初探[J];职业技术教育研究;2003年10期

4 丁桂芝 ,郝玲;制订符合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教学大纲[J];中国大学教学;2004年02期

5 王忠武;科学发展观与高校人才培养目标模式创新[J];理论学习;2004年10期

6 张凤琼;杜世洪;;关于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思考[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7 吴静;略论融入全球化理念的地方高校人才培养目标[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8 杜承铭;;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选择、构建及实现[J];教育与职业;2006年32期

9 吴九占;;人才培养目标的转变与教学模式的改革[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年05期

10 荆光辉;张润泽;安云初;欧阳斐;;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目标思辨与定位[J];中国高教研究;2006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松林;马庆发;;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发展回顾[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史研究[C];2009年

2 刘松林;马庆发;;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发展回顾[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3 王红梅;王有志;郭春明;;试论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A];高教科研2006(上册:校长论坛·教育改革)[C];2006年

4 沈颂华;;浅析社会对工程技术专业人才需求的多样化与高等学校工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A];第二届全国高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4年

5 李尚宁;曾庆乔;;突出多元智能开发,强化“六个一”人才培养目标[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广东卷)[C];2010年

6 钱朝阳;蒲玲;金宇清;樊非;;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设立的系统思考[A];第二届全国高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4年

7 汪燕;;校企合作稳定的长效机制研究[A];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2008年度交通教育科学优秀论文集[C];2009年

8 李尚宁;曾庆乔;;突出多元智能开发,强化“六个一”人才培养目标[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二)[C];2009年

9 卢爱工;李晴;盂祥麒;王贺;;高职高专护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A];全国护理教育研讨会暨第3次护理学院(校)长论坛论文汇编[C];2011年

10 王兴洲;应伟丽;蒋薏;;高职教育中考核方式的改革[A];2009无锡职教教师论坛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朱卫国邋通讯员 朱强;歩城镇大力培养农村适用人才[N];济宁日报;2008年

2 电子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 王亚非;坚持电子信息专业特色 丰富人才培养目标内涵[N];中国电子报;2009年

3 北京师范大学校长 钟秉林;创新人才培养目标应体现阶段性[N];中国教育报;2010年

4 中英合作“中高职衔接课程改革理论与实践项目”课题组成员 吕红 辜川毅;中职升高职,在课程上脱节[N];中国教育报;2012年

5 展涛;担承社会责任 培育民族中坚[N];光明日报;2005年

6 本报记者  潘秀慧;培养高科技人才 护航新农村建设[N];温州日报;2006年

7 郭桂英;文化产业需要人文教育的支撑[N];中国改革报;2007年

8 王勇进;合理定位人才培养目标[N];解放军报;2002年

9 张慧 王小占;花儿为什么这样红[N];光明日报;2013年

10 李永莉;永仁县大力培养农村适用人才[N];楚雄日报(汉);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烨;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5年

2 李华;当代中国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3 张志刚;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目标研究[D];扬州大学;2007年

4 王茹;校友视角下人才培养目标修订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5年

5 姜晓坤;中国研究型大学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6 余慧颖;紫金学院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与课程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8年

7 李学敏;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过程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4年

8 白逸仙;社会需求导向的工程人才培养目标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9 杨科举;技术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10 刘婧君;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台湾地区高校通识教育体系及其人才培养目标演变及其启示


  更多相关文章: 台湾高校 通识教育 专业教育 人才培养目标




本文编号:51141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51141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c0a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