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

去意识形态化思潮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其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21 01:12

  本文关键词:去意识形态化思潮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其对策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去意识形态化思潮 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生理想信念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和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加紧渗透,我国社会受到去意识形态化思潮的影响实在不容小觑,尤其是去意识形态化思潮这种带有强烈西方意识形态的社会思潮对青年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的树立,对马列主义信仰和共产主义理想的坚持产生了消极影响。去意识形态化思潮以满足人性之需要、寻求世界之共识、宣扬个人之自由为原点,以实现我国思想政治教育从形式到内容的彻底转换。它的目的是剔除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形态性。如何看待这些貌似合理的观点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本文第一章主要介绍去意识形态化思潮的起源,研究去意识形态化思潮产生的社会历史与实践原因,追溯去意识形态化思潮大半个世纪的发展历程,研究其在各个时期的发展与变化,并且归纳出去意识形态化思潮的实质:去马克思主义、去社会主义、宣扬资本主义。第二章介绍去意识形态化思潮传入中国的外部与内部原因,分析其对中国社会影响的三个主要表现:社会信仰动摇、批判精神失落、接受“普适价值”。第三章探讨当代大学生意识形态领域面对去意识形态化思潮的影响的几个方面: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渗透、价值观多元化、新媒体传播,分析去意识形态化思潮对高校大学生影响的五个方面:模糊马克思主义信仰、动摇社会主义理想、影响爱国主义精神、影响政治观念、动摇“三个自信”。第四章综合以上三章对去意识形态化思潮的分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以下三点措施: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创新;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队伍建设;掌握网络交锋的主动权。本文目的在于通过对去意识形态化思潮的批判与揭露,发现当代大学生意识形态领域的不足,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与发展。
【关键词】:去意识形态化思潮 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生理想信念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林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641
【目录】:
  • 致谢3-4
  • 摘要4-5
  • Abstract5-8
  • 绪论8-16
  • 一、选题依据与价值8-9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9-14
  • 三、研究的目的与方法14-15
  • 四、创新之处与存在的问题15-16
  • 第一章 去意识形态化思潮的生成与实质16-22
  • 第一节 去意识形态化思潮的产生与发展16-18
  • 一、去意识形态化思潮的产生16-17
  • 二、去意识形态化思潮的发展17-18
  • 第二节 去意识形态化思潮的实质18-22
  • 一、去马克思主义18-19
  • 二、去社会主义制度19-20
  • 三、宣扬资本主义至上20-22
  • 第二章 去意识形态化思潮进入中国的原因与表现22-28
  • 第一节 去意识形态化思潮进入中国的原因22-24
  • 一、外部原因22-23
  • 二、内部原因23-24
  • 第二节 去意识形态化思潮在中国的表现24-28
  • 一、社会信仰动摇24-26
  • 二、批判精神失落26
  • 三、接受所谓“普适价值”26-28
  • 第三章 去意识形态化思潮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负面的影响28-33
  • 第一节 大学生意识形态领域面临的挑战28-30
  • 一、面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渗透28-29
  • 二、价值观多元化29
  • 三、新媒体挑战29-30
  • 第二节 去意识形态化思潮在大学生中的体现30-33
  • 一、动摇马克思主义信仰30-31
  • 二、动摇社会主义理想31
  • 三、影响爱国主义精神培养31-32
  • 四、影响政治观念32
  • 五、动摇“三个自信”32-33
  • 第四章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对去意识形态化思潮的措施33-41
  • 第一节 创新主流意识形态教育方式33-35
  • 一、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33-34
  • 二、政治主题教育活动多样化34-35
  • 第二节 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政治觉悟35-38
  • 一、加强大学生辅导员队伍建设36-37
  • 二、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37-38
  • 第三节 掌握意识形态网络交锋主动权38-41
  • 一、建设意识形态教育网站38
  • 二、组建网络党团社区38-39
  • 三、开设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课程39-41
  • 结语41-42
  • 参考文献42-4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海龙;;去意识形态化思潮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影响及其应对[J];理论导刊;2014年03期

2 沈朝华;;国外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批判理论对当代中国的警示[J];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1期

3 王熙;邓鹏;;新自由主义意识形态化的路径研究[J];学习与实践;2013年05期

4 边和平;曹洪军;;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科学性与意识形态性的关系[J];思想教育研究;2012年08期

5 汤荣光;;意识形态终结与普世价值形成的多维审视[J];理论学刊;2012年08期

6 王习胜;;思想政治教育如何应对“淡化意识形态”思潮[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2年03期

7 李志昌;;评“去意识形态化”[J];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12年01期

8 林滨;;意识形态在价值教育中的合理定位[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1年09期

9 袁小云;许丽平;;穿越“意识形态终结论”的幻象——兼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1年02期

10 秦晓;;去意识形态化 回归普世价值[J];中国改革;2010年10期



本文编号:57080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57080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818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