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师资本科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标准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21 05:05
本文关键词:职教师资本科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标准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 职教师资培养 培养标准
【摘要】: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处于转型升级阶段,急需大量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据调查,电子材料与元器件制造、电子技术应用、电子与信息技术等专业人才缺口比较大,而中职电子信息类师资队伍建设存在数量不足、结构不尽合理、专业素养有待提高等问题。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职教师资培养标准的研究主要分为学理分析、培养标准现状、培养标准开发技术和培养标准架构四部分。主要内容如下:学理分析部分,基于培养标准开发,以培养层面的教师专业化理论、课程体系层面的PCK理论、标准监测层面的质量管理理论为依据,分析培养标准现状,并遵循培养标准开发的可操作性、理论性等原则。培养标准现状部分,从社会需求角度分析,电子信息产业存在人才结构匹配度不高、环境资源规范不强、结构不尽合理等现象,需要营造生态产业环境、调整电子信息产业结构;从专业培养现状分析,培养过程中存在开设专业点数不足、培养目标不够明确、职业资格证书较少、课程内容重合、教材教学针对性不强等问题;从专业教师队伍建设分析,存在岗位对口率不高、教学方法较单一、下企业经验缺乏等问题,难以满足高素质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培养标准开发部分,呈现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职教师资标准开发技术路线,对专业职业资格标准、教师资格标准、培养标准与职业资格标准进行形成性分析,对岗位思考维度及专业定位、师资培养工作定位、中职教师工作任务等进行细致分析。培养标准架构部分,在体系设计上,明确培养定位、满足专业培养需求、突出能力本位、注重应用性与灵活性等思路;在内容阐述上,明确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师资队伍等因素;在标准应用上,突出课程教学、学生可持续发展、产业发展等方面的促进性。
【关键词】: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 职教师资培养 培养标准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N0-4;G642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0
- 一、绪论10-24
-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10-12
- 1.研究背景10
- 2.研究意义10-12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12-22
- 1.境外研究现状12-19
- 2.国内研究现状19-22
- (三)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22-24
- 1.研究方法22-23
- 2.研究技术路线23-24
- 二、职教师资本科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标准开发学理分析24-28
- (一)培养标准开发理论基础24-26
- 1.培养层面的教师专业化理论24-25
- 2.课程体系层面的PCK理论25
- 3.标准监测层面的质量管理理论25-26
- (二)培养标准开发原则26-28
- 1.纲领性与针对性相统一26
- 2.理论性与可操作相统一26-27
- 3.稳定性与可持续性相统一27
- 4.国际化与本土化相统一27-28
- 三、职教师资本科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标准现状调查28-56
- (一)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社会需求28-35
- 1.电子信息产业发展与前瞻28-32
- 2.电子信息产业人才社会需求32-35
- (二)职教师资本科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现状35-50
- 1.专业设置35-36
- 2.培养目标36-38
- 3.职业资格证书38-40
- 4.人才培养模式40-43
- 5.专业课程情况43-47
- 6.专业教材建设47-49
- 7.专业教学状况49-50
- (三)中等职业学校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师队伍建设状况50-56
- 1.专业师资队伍需求情况50-51
- 2.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情况51-56
- 四、职教师资本科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标准开发技术56-64
- (一)开发技术路线56-57
- 1.开发思路56
- 2.开发路径56-57
- (二)职业资格标准分析57-59
- 1.专业职业资格标准57-58
- 2.专业教师资格标准58
- 3.培养标准与职业资格标准对接58-59
- (三)专业教师工作任务分析59-64
- 1.岗位思考维度及专业定位59-60
- 2.师资培养工作定位分析60-61
- 3.中职教师工作定位分析61-64
- 五、职教师资本科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标准64-82
- (一)培养标准架构的导向64-65
- (二)培养标准内容65-81
- 1.培养目标65
- 2.培养规格65-70
- 3.培养模式70-72
- 4.课程体系72-78
- 5.师资队伍78-79
- 6.教学建议79-80
- 7.实训实习条件80-81
- (三)培养标准应用81-82
- 结语82-83
- 参考文献83-86
- 致谢86-87
- 附录87-113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项目11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路宝利;刘延翠;盛子强;周琪;;认知学徒制背景下职教师资培养范式转换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年27期
2 涂三广;;我国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三条路径[J];教师教育研究;2015年02期
3 杨帆;刘正安;马令坤;;多学科背景下职教师资本科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J];职教通讯;2014年24期
4 师慧丽;王继平;;美、德职教教师教育专业设置及启示[J];职业技术教育;2013年31期
5 孙翠香;;职教师资培养:一个亟待关注的问题[J];职教论坛;2013年25期
6 刘佳龙;;能力本位视阈下职教师资培养的理论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2013年10期
7 李梦卿;杨妍e,
本文编号:71095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7109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