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

当代大学生非主流节日文化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11 07:15

  本文关键词:当代大学生非主流节日文化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当代大学生 非主流节日 文化 引导对策


【摘要】:节日是人们在生活中因共同的精神情感和社会需要,在特定的时空关系中利用相应的物质载体、行为方式来表达思想、信仰等群体活动的日子。随着网络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国内与国际的不断接轨使人们对待节日的方式发生根本变化,当代大学校园开始出现外铄型节日与内生型节日共生的节日景观。当这种节日模式逐渐常态化时,非主流节日文化也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关注和探究当代大学生非主流节日及其而生成的非主流节日文化,既是面对节日新兴气象所产生的重要社会节日实践问题,也关乎当代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成才。当代大学生非主流节日文化作为一种新型的节日文化形态,意指当代大学生群体在节日观念、行为、庆祝方式及相关其他活动中直接或间接的表现出和主流传统文化所倡导的或期待的不一致的新型节日文化追求,它是当代大学生思想或行为表达方式的整合。当代大学生非主流节日文化主要表现在娱乐、休闲、消费等领域,具有自己的风格,并凭借着其狂欢性与娱乐性、商业性与大众性、时尚性与消费性、抵制性与解构性等特点深深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生活。本文基于文化的理论视角探讨当代大学生的非主流节日中所展现出的思想和行为,遵循从问题到对策、宏观到具体的逻辑线路,主要采用理论思辨的方法展开研究。首先对当代大学生非主流节日文化的内涵给予多维的理论解析,并在分析非主流节日类型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其文化的本质和特征,旨在阐明“什么是当代大学生非主流节日文化”;接着从哲学、心理学、社会学、消费学追溯其产生的理论依据,并从内在基础、社会文化动因、技术条件论证其产生的现实观照;然后较为全面阐析了当代大学生非主流节日文化作用及其机理,揭示了当代大学生非主流节日文化通过抵抗、风格、收编三种形式来表现其作用机理;在前述研究的基础上,最后提出了非主流节日文化背景下当代大学生节日引导对策:即从主体认知引导、学校教育引导、媒介技术掌握、政府服务引导四个方面构建教育引导策略,以期合理引导当代大学生非主流节日行为,从而使当代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
【关键词】:当代大学生 非主流节日 文化 引导对策
【学位授予单位】:闽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641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1
  • 导论11-19
  • 一、课题的来源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1-13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13-16
  • 三、主要研究内容16
  • 四、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16-19
  • 第一章 当代大学生非主流节日文化的理论阐析19-31
  • 第一节 当代大学生非主流节日文化的内涵19-23
  • 一、节日及节日文化的释义19-21
  • 二、当代大学生非主流节日文化的概念界定21-22
  • 三、当代大学生非主流节日文化与主流节日文化的概念辨析22-23
  • 第二节 当代大学生非主流节日的类型23-25
  • 一、内生型非主流节日23-24
  • 二、外铄型非主流节日24-25
  • 第三节 当代大学生非主流节日文化的本质和特征25-31
  • 一、当代大学生非主流节日文化的本质26-28
  • 二、当代大学生非主流节日文化的特征28-31
  • 第二章 当代大学生非主流节日文化的理论审视和现实观照31-41
  • 第一节 当代大学生非主流节日文化的理论依据31-36
  • 一、理论基石:马克思主义人学的本质学说31-32
  • 二、心理学借鉴:埃里克森自我同一性理论32-33
  • 三、社会学参考:霍尔的仪式抵抗理论33-35
  • 四、消费学启示:鲍德里亚的消费理论35-36
  • 第二节 当代大学生非主流节日文化的现实观照36-41
  • 一、当代大学生非主流节日文化的内在基础36-37
  • 二、当代大学生非主流节日文化的社会文化动因37-38
  • 三、当代大学生非主流节日文化的技术条件38-41
  • 第三章 当代大学生非主流节日文化的作用及其机理41-51
  • 第一节 当代大学生非主流节日文化的积极作用41-44
  • 一、初级影响:锻炼大学生的交往能力41-42
  • 二、次级影响:丰富大学生的生活方式42-43
  • 三、深层影响:提升大学生的精神境界43-44
  • 第二节 当代大学生非主流节日文化的消极影响44-46
  • 一、交往认知的混淆:非主流节日文化下大学生呈自我性44
  • 二、价值追求的扭曲:非主流节日文化下大学生呈消费性44-45
  • 三、行为方式的异化:非主流节日文化下大学生呈颠覆性45-46
  • 第三节 当代大学生非主流节日文化的作用机理46-51
  • 一、非主流节日文化的最初形态:抵抗46-47
  • 二、非主流节日文化的演变过程:风格47-48
  • 三、非主流节日文化的最终归宿:收编48-51
  • 第四章 当代大学生非主流节日文化环境下的引导对策51-67
  • 第一节 加强主流文化建设,,坚守主流节日方向51-55
  • 一、推进主流意识教育,激发育人导向功能51-53
  • 二、突出主流节日生活,提升节日文化自觉53-55
  • 第二节 启动学校教育力量,营造美好节日境域55-59
  • 一、构建和谐校园文化,改善校园节日氛围55-57
  • 二、深化校园节日教育,完善校园节日活动57-59
  • 第三节 建设健康媒介文化,构筑高端节日平台59-63
  • 一、强化媒介公共责任,营造良好节日氛围59-61
  • 二、完善校园网络媒介,建立节日安全机制61-63
  • 第四节 发挥政府服务功能,形成节日文化合力63-67
  • 一、构建服务主体间和谐的节日关系63-65
  • 二、践行服务主体间互补的节日模式65-67
  • 结语67-69
  • 参考文献69-73
  • 致谢73-75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7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峻蔚,孙挥;节日文化的反思与创新[J];浙江青年专修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2 ;春节让世界看到华人的价值观[J];教育文化论坛;2012年02期

3 菅丰;陈志勤;;日本节日文化的现代形态——以日本都市的元旦文化改编为题材[J];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4 胡新华;;守望民族的节日文化——品读郭文斌的《农历》[J];中国职工教育;2013年03期

5 司忠业;陈荣武;;青年群体中的节日文化“泛化”与重建[J];思想理论教育;2013年03期

6 群宣;节日文化理论研讨会观点综述[J];四川社联通讯;1991年02期

7 任涛;;试论瑶族节日文化[J];长沙水电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年03期

8 蒋永松 ,舒茂扬;土家族节日文化的功能及其利用刍议[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年03期

9 蒋志群;谈校园节日文化活动[J];思想·理论·教育;1995年S1期

10 张润喜;;学校应注重节日文化教育[J];山西教育(教育管理);2009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傅晓鸥;;红色节日文化中的“同心”教育功能——对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同心”教育方式的思考[A];本溪市各民主党派统战理论研究联合体第十八次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2年

2 冯骥才;;在节日中享受我们的节日文化[A];清明(寒食)文化的多样与保护——中国传统节日(清明·寒食)论坛文集续编[C];2011年

3 郑晓明;;传统民俗节日文化的传承和保护迫在眉睫[A];《2013北京文化论坛——节日与市民生活》文集[C];2013年

4 陈华文;;年味:对时代和文化的体验——论年味的弱化及其对策[A];《民族遗产》(第一辑)[C];2008年

5 王成荣;韩凝春;;节日文化与京派老字号发展创新[A];《2013北京文化论坛——节日与市民生活》文集[C];2013年

6 徐仁瑶;;富饶的贫困[A];民族学研究第十辑——中国民族学会第四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9年

7 邢莉;;蒙古族那达慕的人文精神[A];论草原文化(第六辑)[C];2009年

8 ;后记[A];《2013北京文化论坛——节日与市民生活》文集[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若鸿;市领导检查节日文化市场[N];徐州日报;2007年

2 刘未;民俗专家齐聚番禺研讨节日文化[N];中国艺术报;2013年

3 晓轩;莫让公款月饼冲淡节日文化[N];中国纪检监察报;2014年

4 陈圣来;漫谈节日文化与消费[N];今日信息报;2003年

5 本报评论员 付清;为深圳生机勃勃的节日文化喝彩[N];深圳特区报;2005年

6 记者 林萍 通讯员 冶华强 英薇薇;西宁城东区节日文化活动丰富多彩[N];青海日报;2006年

7 陈建平;樟树:节日文化大餐构建靓丽风景[N];宜春日报;2007年

8 刘瑞鹏 回春;文化“自助餐”让基层作主[N];战士报;2006年

9 李瑞英;调整节假日不要忘记宣传和研究节日文化[N];光明日报;2007年

10 顾土;还剩下多少节日文化[N];文汇报;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姗姗;论中国节日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D];吉林大学;2012年

2 郭丹;改革开放以来节日文化论说[D];上海师范大学;2016年

3 叶彩虹;当代大学生非主流节日文化研究[D];闽南师范大学;2016年

4 王蕊;西方节日文化对中国当代青少年的影响[D];齐齐哈尔大学;2014年

5 舒路萍;中西传统特色节日文化比较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5年

6 王丹霓;华俄后裔节日文化初探[D];中央民族大学;2008年

7 杨明芳;产业化背景下贵州少数民族节日文化开发研究[D];贵州财经学院;2011年

8 袁晨;节日文化启动效应对个体决策的影响[D];曲阜师范大学;2014年

9 刘丹;中国春节和西方圣诞节的对比研究[D];河南大学;2014年

10 苗启林;结合企业识别系统推广传统中秋节文化品牌的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13年



本文编号:82933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82933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c54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