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

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榜样教育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20 21:15

  本文关键词: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榜样教育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新媒体 大学生 榜样教育


【摘要】:大学生榜样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法之一,它是针对大学生这一特定群体,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课堂教学和第二课堂活动等手段来引导大学生学习和践行先进典型,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实践活动。由于现实原因,大学生榜样教育在榜样树立、宣传、内化与外化等方面都存在一些问题。在榜样树立方面存在误把偶像当榜样、榜样类型单一等问题。在榜样宣传方面,存在宣传方式单一、受众针对性不明确等问题。在榜样的内化与外化方面存在内化扭曲现象和外化率低、功利化等问题。新媒体是以数字互联网技术为依托、基于计算机技术而兴起的,具有广泛的受众、丰富的内容、较强的交互性和时效性的新型新兴媒体形式。新媒体在信息传播的主客体地位方面、传播的信息内容方面、信息传播渠道方面以及传播的反馈效果方面都具有显著的特点。新媒体为大学生榜样教育提供了新的机遇。新媒体有利于扩充大学生榜样教育的主体、调动大学生榜样教育客体的主动性、扩展大学生榜样教育的阵地、丰富大学生榜样教育的素材、创新大学生榜样教育的方法、增强大学生榜样教育的实效性。在新媒体时代,借助马克思主义人本理论、传播学相关理论和社会学习理论,通过理念创新、方法创新、传播方式创新等,适时改变和调整大学生榜样教育的策略和方法,优化大学生榜样教育路径,提升榜样的魅力,提高大学生榜样教育的效果,既是历史的使命也是现实的选择。
【关键词】:新媒体 大学生 榜样教育
【学位授予单位】:西华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641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1 绪论8-23
  • 1.1 研究背景8-9
  • 1.2 研究意义9-10
  • 1.2.1 理论意义9
  • 1.2.2 实践意义9-10
  • 1.3 研究思路及论文框架10-11
  • 1.3.1 研究思路10-11
  • 1.3.2 论文框架11
  • 1.4 研究现状11-19
  • 1.4.1 国内研究现状11-17
  • 1.4.2 国外研究现状17-18
  • 1.4.3 研究不足与发展趋势18-19
  • 1.5 研究方法19
  • 1.6 创新之处和不足19-20
  • 1.7 基本概念界定20-23
  • 1.7.1 榜样与偶像20-21
  • 1.7.2 榜样教育及大学生榜样教育21-23
  • 2 新媒体及其发展趋势23-31
  • 2.1 新媒体及其特征23-28
  • 2.1.1 媒介及其发展23-24
  • 2.1.2 新媒体及主要类型24-26
  • 2.1.3 新媒体传播的特征26-28
  • 2.2 新媒体的发展趋势28-31
  • 2.2.1 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融合不断加强28
  • 2.2.2 媒体碎片化趋势逐步加强28-29
  • 2.2.3 众媒时代的来临29
  • 2.2.4 分众化趋势越来越明显29
  • 2.2.5 依赖技术发展而不断创新29-31
  • 3 大学生榜样教育的现实困境31-40
  • 3.1 榜样树立的困境31-35
  • 3.1.1 误把偶像当榜样32
  • 3.1.2 榜样类型单一32-35
  • 3.2 榜样宣传的困境35-38
  • 3.2.1 宣传方式单一35-37
  • 3.2.2 受众针对性不明确37-38
  • 3.3 榜样内化与外化的困境38-40
  • 3.3.1 榜样内化存在的困境38-39
  • 3.3.2 榜样外化存在的困境39-40
  • 4 新媒体为大学生榜样教育创新提供的新机遇40-45
  • 4.1 有利于扩充大学生榜样教育的主体40-41
  • 4.2 有利于调动大学生榜样教育客体的主动性41
  • 4.3 有利于扩展大学生榜样教育的阵地41-42
  • 4.4 有利于丰富大学生榜样教育的素材42
  • 4.5 有利于创新大学生榜样教育的方法42-43
  • 4.6 有利于增强大学生榜样教育的实效性43-45
  • 5 新媒体背景下创新大学生榜样教育的策略45-56
  • 5.1 新媒体背景下创新大学生榜样教育的理论借鉴45-49
  • 5.1.1 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与创新大学生榜样教育45-46
  • 5.1.2 传播学相关理论与创新大学生榜样教育46-48
  • 5.1.3 社会学习理论与创新大学生榜样教育48-49
  • 5.2 新媒体背景下创新大学生榜样教育的具体措施49-56
  • 5.2.1 创新理念,树立互联网思维49-52
  • 5.2.2 创新方法,科学树立榜样52-53
  • 5.2.3 创新宣传,多渠道宣传榜样53-54
  • 5.2.4 创新评价,,提高大学生榜样教育评价的信度和效度54-56
  • 结语56-57
  • 注释57-62
  • 参考文献62-65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成果65-66
  • 致谢66-6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家曙;实施榜样教育法的承递性[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1年12期

2 徐银兰;“榜样教育”带来的启示[J];职教通讯;2001年10期

3 易素贞;新时期大学生榜样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06期

4 王晓名;小学生榜样教育法探微[J];西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3期

5 钱赛文;榜样教育少用“反比”多用“正比”[J];教学与管理;2003年20期

6 曾斌荣;榜样教育在于创新[J];安康师专学报;2004年03期

7 岳晓东;论偶像—榜样教育[J];中国教育学刊;2004年09期

8 陈卓;;当今中国榜样教育之尴尬——后现代主义的解读[J];青年研究;2006年12期

9 王建香;;大学生榜样教育的调查与对策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07年14期

10 赵平;;榜样教育的问题与对策[J];教学与管理;2007年1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王新;;榜样教育对提高急诊工作人员积极性的可行性调查研究[A];全国第13届老年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全国中医、中西医结合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2 陈文建;;新形势下榜样教育的失落与追寻(微型课题调查研究报告)[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文科专辑)[C];2006年

3 张洁;薛淑娟;冯喜珍;;临汾市小学生榜样调查[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4 张吉连;;榜样对中学生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影响的试验研究[A];中国心理学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及建会60周年学术会议(全国第四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上)[C];1981年

5 赵永刚;黄佩;;论榜样道德的限度[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6 周付田;;榜样教育的魅力[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4卷)[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肖薇;榜样不是冬天里的雪人[N];健康报;2009年

2 浙江省嵊州市崇仁镇中心小学 舒顶峰;理性思考:小学生的榜样教育该何去何从[N];科学导报;2012年

3 扬州大学副教授 吴锡平;社会榜样观的进步[N];深圳特区报;2012年

4 显峰 冷言;榜样会成为创新的敌人吗[N];科技日报;2006年

5 河北省大名县教师进修学校 李玉芹;让榜样从学生身边来[N];大庆日报;2008年

6 山东航空集团工会副主席 李峰;莫让榜样流于平庸[N];中国民航报;2011年

7 郑峰 本报记者 黄长秋;用身边榜样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N];中国县域经济报;2014年

8 本报记者 陈娟 孙敏;你心目中的榜样是谁?[N];桂林日报;2006年

9 周楠;一个“偶像榜”的两面观[N];解放日报;2012年

10 本报记者 刘晶;从偶像到榜样[N];河北日报;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袁文斌;当代中国榜样教育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杨婷;榜样教育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3 王俏华;论我国榜样教育中的道德问题[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褚慧;榜样教育有效性问题研究[D];长安大学;2009年

2 邢贵红;新时期榜样教育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09年

3 庄后胜;当代榜样教育有效性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0年

4 龚超;社会转型时期的榜样教育研究[D];扬州大学;2010年

5 翟羽佳;新中国成立以来榜样教育沿革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6 文晶晶;榜样教育的当代价值及实现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7 邹欣;新时期大学生榜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8 徐美元;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吗?[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9 朱慧霞;榜样教育在“90后”中应用问题研究[D];河南大学;2012年

10 王逊;从“双百”人物看当代中国的榜样教育[D];河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89042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aodengjiaoyulunwen/89042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e93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