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团体心理辅导的效果研究
本文关键词:大学生团体心理辅导的效果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大学生 团体心理辅导 人际交往 焦虑 心理健康
【摘要】:团体心理辅导是与个体心理辅导相并列的心理辅导形式,其理念是通过采取团体辅导的形式,面向全体学生并积极关注每一个人的心理健康。面对出现心理问题的大学生人数日益增多与高校心理辅导力量明显不足的矛盾。我认为,团体心理辅导是解决这一系列心理冲突与矛盾的好方法之一。从理论上看,运用团体动力理论,在领导者的带领下,让同质的个体在一起,围绕某些共同关心的话题,在相互启发、诱导的气氛中,运用情景模拟、团体讨论、游戏、图示等一系列的人际互动与训练方式,改变成员的观念、态度和行为,它不仅有治疗作用同时还起到预防作用。它具有应用范围广、成本低、易巩固、感染力强等优点,比较适合普及性心理教育。为此我们尝试开展团体心理辅导活动,以促进大学生的生存和发展。
【作者单位】: 四川理工学院人文学院;
【关键词】: 大学生 团体心理辅导 人际交往 焦虑 心理健康
【分类号】:B844.2
【正文快照】: 人际交往障碍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有研究表明,对大学生进行人际关系训练,不仅是改善人际关系的重要手段,也是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良好途径[1]。有社交焦虑的大学生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认知—行为集体治疗及情绪表达训练后,其人际关系敏感程度、交往焦虑程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孙时进,范新河,刘伟;团体心理咨询对提高大学生自信心的效果研究[J];心理科学;2000年01期
2 欧阳文珍;人际关系训练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0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伟珍;;近二十年大学生自信研究回顾[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2 肖长锁;陈娟;;大学生团体心理训练是心理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J];滁州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3 赵德雷;;大学生人际关系调适的新趋势——团体社会工作介入的优势与技巧[J];当代经理人;2006年11期
4 程利;何长仁;;团体辅导提高大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实验研究[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5 杨国愉;冯正直;刘云波;汪涛;汪凤;戴琴;廖雅琴;张艳;张均;易红;余红艳;宋彬彬;;团体心理训练对军医大学护理新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6年18期
6 戴闵青;吕珊;;音乐表演专业学生舞台焦虑心理咨询的个案研究[J];大舞台;2010年03期
7 白丽华;;人际信任水平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8 杨伟;;团体辅导在高校学生工作中的实效性研究[J];大众科技;2010年01期
9 邱小艳;唐君;;团体辅导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运用的实证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1年01期
10 汪雪莲,张艺玲,许能锋;我校公共事业管理学生人际关系困扰的现状分析[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樊富珉;官锐园;;身心灵综合健康团体辅导模式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一种华人心理辅导模式的研究[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四届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3年
2 冀云;;团体心理咨询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干预的研究综述[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进展——全国第十届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3 陶新华;王椿阳;;大学生自信与成就动机的干预[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进展——全国第十届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4 邓丽芳;;高校团体心理辅导的现状与发展趋势[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进展——全国第十届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张雯;舞动心理团体辅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实验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7年
2 胡明;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简易筛查量表的编制及其筛查参考值、影响因素的分析[D];中南大学;2007年
3 姜峰;大学生团体心理干预的实验流行病学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08年
4 陈禹;人力资源开发背景下美国高校职业生涯教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国仁;甘肃省戒毒人员心理康复系统建构[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苏雯;团体咨询改进大、中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实验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1年
3 周永红;大学生交流恐惧的现状及干预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2年
4 刘春燕;发展性团体心理咨询改善大学生应对方式的实验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2年
5 彭纯子;大学生社交焦虑的团体干预的实验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1年
6 贾巍;我国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讨[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7 刘欣;沟通分析理论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8 胡海青;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在健美操课中的应用及其对女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实验研究[D];扬州大学;2004年
9 张姣妹;提高初中二年级学业不良学生自我概念水平的干预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4年
10 秦爱粉;装甲兵应对方式特点的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钱晓;;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影响[J];当代青年研究;2008年08期
2 陈艺华;梁世钟;;人际沟通团体心理辅导对提高大学生交往能力的影响[J];新余高专学报;2009年04期
3 张引;凌涵;;大学生团体心理辅导的效果研究[J];中华文化论坛;2008年S1期
4 王琰;;团体辅导改善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研究[J];企业家天地(理论版);2010年11期
5 唐慧敏;李志德;;大学生团体心理辅导的探索与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06年14期
6 李菁;马晓红;;团体心理辅导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经济研究导刊;2008年07期
7 彭秀芳;杜峰;王超;;叙事疗法在大学生团体心理辅导中的应用[J];北京教育(德育);2011年04期
8 蒋欢;;浅谈以学院为基础的团体心理辅导[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9 李斌;秦二娟;魏广东;;团体心理辅导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应用[J];中国电力教育;2010年01期
10 李玲;谈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乔静芝;姜琨;;团体辅导提高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实验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2 魏源;;人际交往能力评估量表在浙江大学生中的初步试用[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3 王欣;;主体参与性团体心理辅导对培养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实验研究[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化研究——第八届全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4 刘艳;邹泓;;学生三种社会能力之间的关系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5 杨彦春;;高校图书馆人文素质教育新探[A];广西图书馆学会2009年年会暨第27次科学讨论会论文集[C];2009年
6 刘希庆;;大学生网络心理咨询留言分析[A];北京高校心理素质教育论文集[C];2009年
7 王玉;;试析心理量表在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中的应用状况[A];北京高校心理素质教育论文集[C];2009年
8 徐辉;;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置为必修课的思考[A];北京高校心理素质教育论文集[C];2009年
9 陈其华;;性健康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A];中华中医药学会艾滋病分会第七次年会论文集[C];2009年
10 董海婧;褚宇帆;;体育锻炼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相关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伟;人际关系问题成大学生头等“心病”[N];河北日报;2007年
2 焦新;切实提高就业能力 成功打开就业之门[N];光明日报;2007年
3 孙彩平邋周艳培 张慧;因势利导提高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N];中国教育报;2008年
4 北京·高博;警惕大学生“考证热”的负效应[N];扬州日报;2005年
5 楚天欧亚职业学院 熊端练 徐普查 沈丹;把握大学生心理特点 提高管理和教育质量[N];黄冈日报;2005年
6 闻白;大学生卖鸡蛋的启示[N];人民日报;2005年
7 本报记者 李青山 实习生 顾艳伟;南宁大学生有车族浮出水面[N];中国消费者报;2005年
8 王海燕 通讯员 王秋凤;首批123名大学生赴京郊支教[N];北京日报;2007年
9 本报记者 裴睿 张全能;进京当保姆 最大收获是学会忍耐[N];成都日报;2006年
10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扎实推进“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N];中国教育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爱宁;观影疗心[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2 王金利;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合力论[D];天津师范大学;2007年
3 刘莉;当代中国大学生道德学习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4 段立新;当代大学生政治社会化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5 李忠军;国家意识形态安全与大学生政治价值观教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6 王贤卿;网络传播环境下的道德建设[D];复旦大学;2005年
7 魏饴;大学素质教育与教育回归人本[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8 朱燕;美国大学生学术不端的防治研究[D];北京大学;2008年
9 许瑞芳;社会变革中的中国高校德育转型研究(1978-2005)[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10 华桦;上海大学生基督徒的身份认同及成因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永生;拓展训练对大学生人际交往影响的实验研究[D];首都体育学院;2008年
2 雷雯;团体辅导对大学生人际交往改善的实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3 付梅;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与人际交往的关系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5年
4 魏颖;大学生人际交往与人格的相关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年
5 马薇薇;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与人际交往能力、人格特质的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6 刘佰桥;人际交往训练影响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心理健康水平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7 孙志华;团体心理辅导对医科大学一年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05年
8 陈s,
本文编号:100686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10068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