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协同科研机制及其使能技术研究
本文关键词:信息化协同科研机制及其使能技术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信息化科研 协同 机制 社会性计算 社会性资产
【摘要】:信息技术的发展为科学研究带来了"共享资源、协同工作、分享智慧、共同创造"的可能性,这种可能性的实现,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研究者能否以创新的行为方式,开展借助于信息化环境的协同研究。信息化协同科研的有效开展,不仅需要实现技术上的可能性,更需要提供协同机制上的保障。本文以信息化环境下的协同科研机制及其使能技术作为研究对象,在对信息化科研现状及其支持技术进行调查的基础上,设计了影响协同科研团队有效合作的外部干预策略,包括参与吸引策略、角色定位策略、贡献激励策略、冲突化解策略以及协同思维策略等,并提出了一种将协同科研干预策略融合其中的技术支持系统设计方案。
【作者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系;曲靖师范学院物理系;
【关键词】: 信息化科研 协同 机制 社会性计算 社会性资产
【分类号】:G434
【正文快照】: 一、研究缘起进入21世纪,信息化逐渐成为现代社会的存在方式——信息科技特别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及广泛应用,对社会生活、经济发展、科学研究、文化教育等领域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信息技术在为这些领域创造新的可能性的同时,也产生了网络时代所独有的新的行为模式。这一
【相似文献】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莉;李志蜀;殷锋;;基于网格工作流的政务协同研究[A];2006年全国开放式分布与并行计算机学术会议论文集(三)[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明欣;可视化协作的未来[N];中国计算机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朱军;虚拟地理环境中基于多Agent的数据和计算协同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遥感应用研究所);2006年
2 王斌;用于程序挖掘的分布式构件库组织及协同研究[D];中南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秀霞;教育科研信息化门户的设计与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2 刘会林;基于GIS的运输协同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4年
3 谷汪峰;基于P2P和Flash的流媒体创作协同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4 王鑫印;基于多Agent的数据挖掘系统任务协同研究[D];苏州大学;2004年
5 隋莉颖;ACTRA控制系统与诱导系统的协同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7年
6 曲靖野;知识管理下电子商务的协同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7 焦中辉;民间文化时空数据库设计及文化地图系统研究[D];河南大学;2008年
8 范协裕;应急预案工作流及其跨组织协同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9 戴花;基于Agent的生物信息服务平台的关键技术研究[D];东华大学;2005年
10 陈飞飞;基于RFID技术的连锁零售企业协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00691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10069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