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改课改论文 >

学校教育与农民工子女的身份认同

发布时间:2017-10-14 05:23

  本文关键词:学校教育与农民工子女的身份认同


  更多相关文章: 身份认同 流动人口 学校教育


【摘要】:本研究试图反映当前中国流动人口二代普遍存在的身份认同方面的困惑、问题及其在身份建构过程中现实的或可能的偏向,并在此基础上揭示学校教育在其身份建构中的作用。作为未成年人的流动人口二代,其身份建构不是自然而然发生的,而是在长期的流动生活与日常交往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构成其日常生活的一个重要空间是学校生活。进一步的讨论发现,正是封闭的学校空间、空洞的教育知识、同质化的学生生活成为影响其身份建构的重要因素。
【作者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关键词】身份认同 流动人口 学校教育
【分类号】:G521
【正文快照】: 一、农民工子女的身份尴尬身份是社会成员在社会中的位置,这一社会位置通常与地位、等级、阶层、特权等意涵相关联。对于身份的认同便是对这一社会位置以及由此位置衍伸出的地位、等级等的认知与接受。随着城市化进程,大量农村人口进城务工,城市面临的挑战是如何让进城的农村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春光;新生代农村流动人口的社会认同与城乡融合的关系[J];社会学研究;2001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婷;权威与秩序——对于中间组织缺失与整合之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2 邹吉忠;现代制度与自由秩序的形成[J];北方论丛;2002年02期

3 魏亚萍;;我国农民生育行为的社会结构解释[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4 张云昊;;从前现代到现代——共同体变迁的内在逻辑及其启示[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5 周佳;“自助安置”与农民工子女简易学校的扶持[J];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09期

6 张小虎;对刑法解释的反思[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7 魏光奇,丁海秀;清末至北洋政府时期区乡行政制度考略[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8 余雅风;;教育立法必须以教育的公共性为价值基础[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9 曾玉华,许万林,王广进;唐代长安的“镇集化”特征与体育多元文化生态[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年08期

10 朱孔武;构建和谐社会的宪政解读[J];长白学刊;2005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郭蓉;;实践理性语境下的经济理性分析[A];首届上海青年经济学者论坛论文集[C];2006年

2 张兆曙;;涂尔干的遗产和遗憾[A];秩序与进步:中国社会变迁与浙江发展经验——浙江省社会学学会2006年年会暨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杨建华;;从马克思到卢曼:社会分化与整合研究及启示[A];秩序与进步:社会建设、社会政策与和谐社会研究——浙江省社会学学会成立二十周年纪念暨2007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陆明远;;政府规制与中国民间组织发展[A];“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刘晓梅;佟子林;;探讨安乐死合法化问题的社会学视角[A];第四届全国中西医结合心身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国良;论证据与定罪[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2 陈章乐;社会主义法治化初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3 钟爱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政治权力关系[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4 曹子玮;樊援的绳索[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5 黄忠敬;知识·权力·控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6 滕世华;公共治理视角下的中国政府改革[D];中共中央党校;2003年

7 李培文;中国西部农村现代化进程中的政府行为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3年

8 闫宏秀;技术进步与价值选择[D];复旦大学;2003年

9 方统法;组织设计的知识基础论[D];复旦大学;2003年

10 肖艳;家族企业的制度结构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仕敏;社会信息能力的作用机制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2 卢健松;变迁中的乡村生活[D];湖南大学;2002年

3 钟力;我国小城镇住区生活场所的建构[D];湖南大学;2002年

4 张惊雷;繁荣背后的优思[D];湘潭大学;2002年

5 赵波;昆明市流动人口空间结构及管理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2年

6 吴业苗;农村社会结构的分化及其主导价值观的构建[D];河海大学;2003年

7 曹义宏;农民工与城市居民的社会冲突[D];安徽大学;2003年

8 李伟梁;流动人口子女家庭教育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9 宋国恺;城乡结合部社会结构变迁的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3年

10 曾中秋;经济人假设述评及其超越[D];西北大学;2003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景天魁;中国社会发展的时空结构[J];社会学研究;1999年06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洪成文;关于解决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的思考[J];中小学管理;1997年06期

2 詹艺;汤雪平;程元元;任友群;;拓展社会想象力:以公共利益为导向的教育研究——美国AERA2011年会述评[J];远程教育杂志;2011年05期

3 乔振祺;何晶;;北京打工子弟学校关停调查[J];中国报道;2011年09期

4 周力人;杨玲芳;;论师生身份关系的自我建构[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年02期

5 汪明帅;;从“被发展”到自主发展——教师专业发展的现实挑战与可能对策[J];教师教育研究;2011年04期

6 贺菲;瞿卫星;;实践研究的理论阐释遭遇复杂实践后的问题反思[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年16期

7 李学海;;现阶段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解决途径探讨[J];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2011年03期

8 崔春华;;公民意识教育:规划与实施——2010'中国德育论坛暨浦东教育论坛综述[J];中国德育;2011年02期

9 李光兰;郑曙村;;进城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探析[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年16期

10 曾小琳;;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浅析[J];统计与管理;201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孙宏艳;;农民工子女的身份认同与权益保护[A];和谐社会建设与青少年发展研究报告——第三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07)[C];2007年

2 吴恒祥;;流入地人群对流动儿童少年态度的调查研究[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综合二专辑)[C];2006年

3 吕如意;;公民意识教育方法和途径研究——香港国民教育中心在推广国民教育的实践与分享[A];公民意识研究[C];2008年

4 田丽娟;;突破流动儿童义务教育经费的瓶颈[A];2006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5 徐云;汪菁;;流动人口与学生学习行为——流动儿童孤独感的调查与分析[A];2011年浙江省心理卫生协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江泽丰;流动人口可据积分享公共服务[N];中山日报;2009年

2 本报记者 项开来邋葛如江;农民工集中地义务教育负担沉重[N];经济参考报;2007年

3 本报记者 赵福中 通讯员 孙妤 徐忠田;流动人口学校,还让它存在多久?[N];工人日报;2005年

4 叶晓楠;农民工子女,七成感到生活幸福[N];人民日报;2007年

5 陶韬;浔阳区为流动育龄人群“送健康、送政策”[N];九江日报;2007年

6 通讯员 龚群峰 金佩庆;义乌流动人口儿童入学不再难[N];浙江日报;2000年

7 申保珍;保障流动人口中的未成年人等接受义务教育[N];农民日报;2007年

8 崔霞;流动人口集中地建经济型学校[N];深圳商报;2004年

9 北京市大兴区行知新公民学校 李勇;浅谈学校后勤工作的细化管理[N];天津教育报;2008年

10 全祥邋车玉茹 卢育红;宣武计生协广外分会青春健康教育进社区[N];北京社会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李茂森;自我的寻求[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李清雁;教师是谁[D];西南大学;2009年

3 熊易寒;当代中国的身份认同与政治社会化:一项基于城市农民工子女的实证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4 张盛仁;基于人口流动的湖北省农村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铃;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身份认同感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2 刘正荣;进城就业农民子女心理健康问题研究[D];扬州大学;2006年

3 华文健;宁波市东海区音乐教师群体的调查与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4 华平生;再城市化: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魏春艳;新课程视野下教师身份认同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6 杨蕾;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7 陈志敏;教师评课语言的社会学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8 祁丽玲;常州市流动儿童少年教育问题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8年

9 李振平;教师身份的伦理思考[D];河南大学;2009年

10 王文斌;中国农村—城市迁移者子女教育的经济分析[D];山东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02923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102923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dde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