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大学生内隐集体自尊研究
本文关键词:女大学生内隐集体自尊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集体自尊 内隐自尊 内隐集体自尊 GNAT 女大学生
【摘要】: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女大学生是否存在内隐集体自尊,以及不同外显集体自尊水平的两组被试之间的内隐集体自尊是否存在显著差异。研究方法采用了集体自尊量表将女大学生被试分成高外显集体自尊水平和低外显集体自尊水平两组,选用内隐测验方法GNAT来考察高外显集体自尊水平被试和低外显集体自尊水平被试的内隐集体自尊。研究发现,两组被试在女性—积极与女性—消极实验材料的辨别力指标(d’)都不存在显著差异;在男性—积极与男性—消极上的辨别力指标(d’)也都不存在显著差异;两组被试的内隐集体自尊不存在显著差异。因而女大学生不存在内隐集体自尊效应。
【作者单位】: 南通大学心理学系 江苏中兴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关键词】: 集体自尊 内隐自尊 内隐集体自尊 GNAT 女大学生
【分类号】:B844.2
【正文快照】: 一、引言根据Greenwald和Banaji的观点[1],内隐自尊(Implicit Self-esteem)指个体对与自我相关或不相关的事物进行评价时,通过内省无法识别出(或无法正确识别出)的一种自我态度效应。内隐自尊的预期效应通常是,当事物与自我建立了联系时,就会对其产生积极的评价。内隐自尊是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耿晓伟,郑全全;中国文化中自尊结构的内隐社会认知研究[J];心理科学;2005年02期
2 许静,梁宁建,王岩,王新法;内隐自尊的ERP研究[J];心理科学;2005年04期
3 钱铭怡,张光健,罗珊红,张莘;大学生性别角色量表(CSRI)的编制[J];心理学报;2000年01期
4 蔡华俭;内隐自尊效应及内隐自尊与外显自尊的关系[J];心理学报;2003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杨福义;内隐自尊的理论与实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琳;沐林林;;医学生尊严、自尊和自我和谐的关系[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2 徐芳;;会议口译记忆的类型和名称问题思考[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4期
3 江景涛;;自然语言理解的体验性及其数据化[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11期
4 吉执来;;论教学中学生元认知能力的培养[J];安康师专学报;2006年06期
5 刘四英;桑青松;;高校辅导员人格特征与职业倦怠分析[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9期
6 唐晓虹;;图式理论视角下英语听说课程的融合[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7 卢勤,苏彦捷;性别角色与基本人格维度的相关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4期
8 李佳;;寻找校园暴力犯罪的根源——暴力性网络游戏对大学生攻击性内隐社会认知的影响[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2年04期
9 李佳;;医学院校不同专业学生注意分配差异研究[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2年05期
10 丁俊武;;动作技能学习理论的演变及发展展望[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张智勇;;大学生工作价值观研究[A];小康社会:文化生态与全面发展——2003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C];2004年
2 李强;;刍议翻译素质培养策略[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李强;;浅谈翻译素质表征[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翟群;萧自康;;澳门搏击运动员内隐自尊与外显自尊发展特征研究[A];第8届全国运动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5 丁俊武;;动作技能学习理论的演变及发展展望[A];第8届全国运动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6 田萱;杜小勇;;基于SAM模型的用户兴趣表示研究[A];第二十三届中国数据库学术会议论文集(技术报告篇)[C];2006年
7 张尉强;;学校音乐教育中的感觉体验及实现途径[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8 辜美惜;郑雪;朱志红;邱龙虎;;女性性别角色及主观幸福感关系研究[A];性与性别研究(第1辑)——社会性别与心理学研究[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洪朋;优秀散打运动员知觉预测过程认知特征与神经机制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李六珍;企业女性经理人性别角色认同和领导效能感之实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田力;基于领导—成员交换的女性管理者职涯阻隔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4 高志明;通感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5 李静;基于多元表征的初中代数变式教学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6 陈荣;英语词汇教学的认知语境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7 赵志英;高等体育院校体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与培养[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8 蒋志杰;中小尺度游憩地理环境认知与空间行为的交互作用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9 孙连荣;社会偏见对攻击行为影响的理论和实验[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刘昱彤;警察形象危机问题的社会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阎巍;企业员工的主动性人格与心理资本对组织公民行为和反生产行为的影响[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郭明涛;不同水平女排运动员在预判任务中视觉搜索特征的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3 高淑青;主体情绪状态和材料情绪模式对加工过程的影响[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李婷;新闻发布会口译策略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5 钟海英;叙事时距和时序艺术化操作背后的那座认知冰山[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陆光华;高三物理试卷讲评课有效教学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段桂英;高职、高专学生的内隐自尊、外显自尊及自尊提升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顾立颖;认知心理学学习观与中学语文阅读教学[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李源源;新疆某中等卫生职业学校卫护生心理健康现状及与学习成绩的相关性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10年
10 陈盈新;中高级泰国学生汉语能愿动词习得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丛晓波,田录梅,张向葵;自尊:心理健康的核心——兼谈自尊的教育意境[J];东北师大学报;2005年01期
2 张静;自尊问题研究综述[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3 答会明;大学生的自信、自尊、自我效能与学业、人际成败归因特点的关系研究[J];兰州学刊;2000年06期
4 钟毅平;社会认知中的自我及自我表征[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4期
5 刘毅,张华;自尊问题研究述评[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02期
6 魏运华;父母教养方式对少年儿童自尊发展影响的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9年03期
7 程学超,谷传华;母亲行为与小学儿童自尊的关系[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1年04期
8 魏运华;自尊的结构模型及儿童自尊量表的编制[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7年03期
9 魏运华;学校因素对少年儿童自尊发展影响的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8年02期
10 张文新;初中学生自尊特点的初步研究[J];心理科学;1997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蔡华俭;内隐自尊的作用机制及特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2 吴明证;内隐态度的理论与实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付春江;轻度抑郁者内隐自尊、外显自尊的实验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钟毅平;郭文姣;黄俊伟;;大学生自尊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年01期
2 张镇;国外有关内隐自尊的研究[J];心理科学进展;2003年05期
3 程素萍;崔倩倩;;大学生习惯性负性自我思维与自尊的相关研究[J];心理科学;2010年01期
4 饶洪桥;董祥起;;战士,在大学生心中[J];中国民兵;1985年09期
5 胡晓;谭毛;;太汤雨(音乐戏剧小品)[J];四川戏剧;1991年01期
6 易理国;冯梅;;改革开放中的女大学生心态及其管理[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1993年01期
7 陈佩辉,李清玲;寓美于教激发女大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J];辽宁体育科技;2000年05期
8 苏文涛,刘建华,谢雪琳;对女大学生月经周期参加体育运动的调查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1年05期
9 王彤;;后青春期的“孩子们”[J];青年思想家;2003年01期
10 李彩英;把准问题解心结[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05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立波;;改革开放与中国在校女大学生比例的高升[A];第18届中国社会学年会“改革开放30年与女性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2 肖汉仕;李美英;;贫困女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与分析[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化研究——第八届全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3 郑彩莲;;社会转型期女大学生发展的若干思考[A];2011年浙江省心理卫生协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4 李笑燃;诺敏;;女大学生自卑人格的成因及调适[A];迈向21世纪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第六届全国大学生心理咨询学术会议优秀论文集[C];1999年
5 黄凤玲;颜娉;;湖南科技大学女大学生性知识的调查与分析[A];湖南省生理科学会2008年度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6 霍明琨;;试析女大学生的心理问题[A];迈向21世纪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第六届全国大学生心理咨询学术会议优秀论文集[C];1999年
7 钱焕琦;;试论影响女大学生发展的主观心理因素[A];迈向21世纪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第六届全国大学生心理咨询学术会议优秀论文集[C];1999年
8 邹晓抒;;当下女大学生犯罪问题浅析[A];“和谐发展与贵州小康社会建设”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9 徐若西;陆大江;;有氧健身操对女大学生体质健康影响的研究[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7年
10 杨景;吴继霞;;女大学生择业自我效能感及其学校培养[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邱啸;女大学生“急嫁族”在想什么?[N];中国商报;2004年
2 王澜;就业难引发韩国女大学生结婚热潮[N];中国社会报;2009年
3 记者 杨莉;我市成立女大学生“村官”联谊会[N];孝感日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 王宝杰;女大学生要尽量将就业前置[N];中国劳动保障报;2011年
5 记者 杨克民;永济一女大学生靠打工苦撑“塌下的天”[N];运城日报;2007年
6 顾挺 本报记者 张晓芽;浙江创建女大学生创业指导和实践基地[N];中国妇女报;2009年
7 本报特派记者 徐阳;解决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N];吉林日报;2010年
8 本报记者 周庄;释放压力 健康工作[N];徐州日报;2010年
9 王霞 记者 吴利红;从我省发展大势中寻求契机[N];黑龙江日报;2009年
10 记者 彭教学 李晓娜;走近“傍大款”的女大学生[N];西部法制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蔡华俭;内隐自尊的作用机制及特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2 张素玲;女大学生与中国现代教育——1900-1930年代[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3 张林;青少年自尊结构、发展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4 杨娟;高自尊异质性现象与自尊的神经机制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5 杨福义;内隐自尊的理论与实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常河山;消费者品牌决策及决策策略的认知加工机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7 杨萍;西北少数民族大学生文化适应中的几个突出问题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8 赵鸿;关于日语女性用语的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9 蔡理;大学生业余体育锻炼行为的预测:基于心理控制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10 徐霞;社会性体格焦虑的测量及其与身体锻炼之间关系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乔惠芳;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下女大学生创造力培养[D];中南大学;2010年
2 阳维丽;家庭因素对女大学生就业观的影响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王淑晶;女大学生择业观念问题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4 阿里努尔·阿布都热合曼;新疆维吾尔族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研究[D];喀什师范学院;2011年
5 苏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女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探析及对策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6 胡俊英;女大学生求职心理异常分析及对策[D];武汉大学;2005年
7 王晓默;当代女大学生情感问题分析及对策思考[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8 贺金莲;女大学生弱势群体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9 郑洁;当代女大学生就业意识的调查与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10 欧阳江琼;湖南省女大学生体育消费行为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02968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10296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