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中小学生的心理安全及其保障策略
本文关键词:试论中小学生的心理安全及其保障策略
【摘要】:心理安全是指一种从恐惧和焦虑中解脱出来的安全、自由、踏实、稳定的心理状态。通过改变教师教育方式,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利用学科渗透,构建和谐课堂;改变家长教养方式,创建和谐家园;加强班级团体心理辅导,注重心理安全的团体干预;改变校园环境,化解校园暴力来提升学生的心理安全水平。
【作者单位】: 吉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关键词】: 中小学生 心理安全 保障策略
【分类号】:G444
【正文快照】: 目前,有关心理安全的界定主要是“心理安全是指不需要有任何的戒备心,不用担心别人会随时指责和批评自己,内心有一种安全感。”①我们认为所谓心理安全是指一种从恐惧和焦虑中解脱出来的安全、自由、踏实、稳定的心理状态。近几年来发生在中学生中的自杀、校园暴力、偷盗等行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锦华;大学生双性化人格模式与心理健康关系探析[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2 徐涛;学习不良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其对策[J];成都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3期
3 李方强,郑寒芳;双性化人格理论及其对学校教育的启示[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4 刘杰,李玫瑾;杀伤犯罪逃逸心理及行为规律研究[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2005年04期
5 李玫瑾;;“犯罪心理”辨析[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6 高凌飚;过程性评价的理念和功能[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7 杨彩霞;班图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对儿童社会行为教育的启示[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1年S2期
8 刁静,黄佳 ,刘璐;上海市重点大学学生心理安全感的调查分析[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3年02期
9 左银舫;关于学习策略与教学的思考[J];现代教育科学;2002年03期
10 张旭;成就动机的心理机制探究[J];江西社会科学;2003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方军雄;公司治理视角下的企业持续经营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2 胡霞;认知语境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3 谢翌;教师信念:学校教育中的“幽灵”[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4 陈秋珠;赛博空间的人际交往[D];吉林大学;2006年
5 杨彦平;中学生社会适应量表的编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6 曹小勇;CQ地区军队医院聘用专业技术人员绩效管理的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7年
7 程勇民;知识表征、运动水平及其年龄对羽毛球竞赛情景中直觉性运动决策的影响[D];北京体育大学;2005年
8 韩雪松;影响员工组织认同的组织识别特征因素及作用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秀丽;课堂情境与任务难度对学业求助的影响[D];辽宁师范大学;2002年
2 王洪月;输入假设的认知阐释与语言教学[D];曲阜师范大学;2003年
3 李锋盈;监控性附加问题对阅读理解影响的实验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3年
4 谢静;司法裁判中法律事实的认定[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5 尹华丁;中学课外体育活动中冲突现象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6 王少君;凯洛夫和赞科夫学生发展理念的比较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4年
7 李淑臻;暴力攻击型未成年犯自我认识的团体训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8 宋志军;当代中国证据法学研究范式论[D];河北大学;2005年
9 张U,
本文编号:109965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10996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