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改课改论文 >

斯金纳的强化理论及其在学校教育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17-10-28 16:24

  本文关键词:斯金纳的强化理论及其在学校教育中的应用


  更多相关文章: 强化 学校教育 积极强化 消极强化


【摘要】:斯金纳是美国现代行为主义心理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强化理论是其学习理论中最重要的部分。本文通过对强化的含义和强化类型的分析,论述了强化理论在学校教育的应用,为今后更好地进行学校教育提供了有意义的启示和借鉴。
【作者单位】
【关键词】强化 学校教育 积极强化 消极强化
【分类号】:G40
【正文快照】: 强化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和行为科学家斯金纳、赫西、布兰查德等人提出的一种理论。斯金纳所倡导的强化理论是以学习的强化原则为基础的关于理解和修正人的行为的一种学说。行为主义者普遍强调在学习过程中通过不断练习、不断反复等途径来促进学习效果的强化。斯金纳是美国行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隋美荣,高峰强,潘光花;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兴衰及其启示研究[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蔡芸;析培养道德情感的心理途径[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2 黄石卫;369名大学生学习积极性及重要相关因素分析[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3 倪伟;科尔伯格认知发展的道德教育模式及其启示[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6期

4 舒其伟;认知心理学与大学体育教学[J];安徽体育科技;2004年02期

5 张晓冬;影视艺术手段与教学[J];北方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2年02期

6 王凌诗,杨丽萍;生物复习课中图表应用的心理学分析[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1997年03期

7 郑华;高校体育对女大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验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年07期

8 杨鄂平;童丽平;李传东;万强;文智;;体育教学与体育态度学习关系的综述[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年07期

9 罗萍;教师备课探讨[J];川北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10 唐晓红;论家庭素质教育[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刘男;张建国;;医院住院部避难空间的和谐设计[A];中国建筑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赫晓霞;栾胜基;;农户经济行为与农村环境变迁的响应关系研究[A];中国环境保护优秀论文集(2005)(下册)[C];2005年

3 常硕;肖卫华;金福禄;;心理战对航空装备维修保障人员的影响及对策研究[A];第四届长三角科技论坛航空航天与长三角经济发展分论坛暨第三届全国航空维修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谭炳春;韩亮;;速滑运动员赛前心理状态调整的探讨[A];第十一届全国冬季运动会科学大会论文集[C];2008年

5 刘欣;;为孩子插上一双翅膀——一份培养儿童学琴兴趣的个案研究[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张金梅;幼儿园戏剧综合活动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2 周永垒;学习困难生的学习策略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4年

3 胡克祖;3~6岁幼儿好奇心结构、发展特点及影响因素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5年

4 洪兆平;中国地方政府竞争战略研究:行为理论的分析视角[D];河海大学;2006年

5 方双虎;整合与分化—威廉·詹姆斯与现代心理学[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6 于建忠;中国债券市场定价过程中的主体行为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6年

7 刘磊;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论纲[D];辽宁师范大学;2007年

8 柴娇;我国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6年

9 张宁;我国中小学生体育学习动力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宏海;《中国濒危脊椎动物》多媒体CAI课件的开发研究[D];河北大学;2000年

2 吴国来;中学教师教学效能感影响因素的研究[D];河北大学;2000年

3 韩夫苓;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普修课相关动作教材体系及其教法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0年

4 高闯;科技活动课程理论与实验研究[D];苏州大学;2001年

5 戴风明;苏北农村初中数学学习困难学生的情况分析与对策研究[D];扬州大学;2001年

6 陈伟华;健康人生教育模式初探[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7 陈英;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设计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8 钟跃;优化英语交际教学,培养学生创新素质[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9 余江敏;高等师范院校公共课教育学教学策略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10 马淑琴;高中物理示例教学实验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付瑜;;斯金纳的强化理论及其在学校教育中的应用[J];中国电力教育;2008年07期

2 ;在职教员兼搞私塾,破坏了学校教育[J];外国教育研究;1976年05期

3 宓平琪;;日本儿童所处的环境[J];外国中小学教育;1985年03期

4 计琳;李文萱:细微之处见真功[J];上海教育;2004年24期

5 刘长海;美国品格教育质量标准介绍[J];基础教育参考;2005年03期

6 王云飞;先秦儒家若干教育范畴探析[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7 王海燕;;网络增强型教学实施效果分析[J];中国电化教育;2005年06期

8 陈娟;史景轩;;日本PTA在学校教育中的角色[J];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2006年01期

9 朱京曦;;我国基础教育网络化学习研究的任务与核心问题[J];中国远程教育;2006年01期

10 李敏;;解读“中间生”现象[J];中国教育学刊;2006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秦玉友;;农村小规模学校教育资源使用效率衰减问题研究——以中南某县为例[A];2010年农村教育高端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2 胡俐;;构建服务网络 打造生命学校——民办学校教育管理与服务雏议[A];中国民办教育家优秀论文集[C];2006年

3 具滋Q;;韩国教育机构评价的演变与展望[A];北京论坛(2011)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传统与现代、变革与转型:“教育传承与创新”教育分论坛论文及摘要集[C];2011年

4 王亚然;;德育视角下的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A];“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鲁克成;;创造教育的大众化[A];国际创造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6年

6 周学政;;现代化教育:理论、科学与学科[A];现代化的特征与前途——第九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1年

7 刘继和;米佳琳;陈芳芳;;发达国家和地区教师能源教育政策及启示[A];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B卷)——第七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暨浑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论坛文集[C];2010年

8 柯晓扬;袁忠霞;林琳;;美国学校咨询标准及其启示[A];二十年“心”之探索——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与方法研究[C];2010年

9 陈丁和;;心理健康视角下的校园文化建设[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六届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全国心理咨询师大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占民;发挥学校教育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N];青岛日报;2006年

2 程方平;让孩子得到心悦诚服的教育[N];中国教育报;2005年

3 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政府教育督导室 刘玉江;新课程改革与校长角色定位[N];中国教育报;2007年

4 周静文;两条“吃苦”新闻的警示[N];新华日报;2006年

5 记者 赵婷;小学初中每班不应超过40人[N];北京日报;2005年

6 城区五一路小学 陶河清;对“和谐校园”的思考[N];长治日报;2005年

7 夏莲花;家校沟通障碍在哪里?[N];文汇报;2006年

8 巴山;应将民俗文化纳入学校教育[N];中国文化报;2011年

9 ;从“小古辍学”说起(下)[N];中国教师报;2003年

10 本版撰稿 记者 吴俊斐;学生寄宿出现低龄化现象[N];金华日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俐蓉;信息技术与学校教育关系的反思与重构[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2 李家成;关怀生命[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3 钟以俊;美学视野中的学校教育及其变革[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4 姜月;遮蔽与解蔽[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5 田道勇;可持续发展教育理论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6 周志平;学校教育中的知识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7 王彩霞;二十世纪中国学校校训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王琴;学校教育中师生冲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9 杨进;论美好生活与学校教育[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10 李醒东;事件·场景·交往[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汉珍;丁丁为什么在家上学?[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2 杨明朝;梁漱溟的教育思想(1915-1945)[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3 刘朝晖;城市流动人口子女教育调查与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4 冯绮云;我国目前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的现状、问题及对策[D];北京师范大学;2008年

5 马丽燕;宗教对学校教育的影响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6 王芳;学校服务社区的功能缺失与对策[D];吉林大学;2009年

7 关玉芝;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育与未成年人道德人格培养的关系[D];南昌大学;2008年

8 吴继军;明代学校教育及其功能的拓展[D];西南大学;2009年

9 林海玲;中美思想政治教育途径比较[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10 刘玉侠;学校考试与学校教育关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110904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110904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a04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