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名初中工读学生情绪反应与表达的特点
本文关键词:122名初中工读学生情绪反应与表达的特点
更多相关文章: 情绪反应与表达 心理测量 工读学生 横断面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初中工读生与普通初中生情绪反应、表达的不同特点。方法:运用自编中学生情绪评定问卷和修订的Spielberger状态-特质愤怒表达问卷对833名普通中学初中生和122名工读学校初中生进行测量研究。结果:(1)中学生情绪评定问卷的七个分问卷的α系数分别为:0.74、0.82、0.77、0.83、0.85、0.78、0.71,状态特质愤怒表达问卷的四个分问卷的α系数分别为:0.91、0.78、0.79、0.93。(2)初中女生的恐惧、悲伤感和愤怒、正性情绪表达、负性情绪表达评分显著高于男生(3.7±0.9/2.9±0.9,F=73.77,P0.001;4.3±0.8/3.6±1.1,F=29.93,P0.001;4.0±0.7/3.8±0.8,F=21.71,P0.001;3.5±0.8/3.1±0.8,F=17.48,P0.001)。(3)初中工读生的恐惧和愤怒、悲伤、愤怒控制评分显著低于普通学生(2.8±1.0/3.3±1.0,F=5.50,P0.05;3.5±1.2/4.1±1.0,F=3.85,P0.05;2.1±0.6/2.5±0.7,F=25.55,P0.001),而状态愤怒、特质愤怒、愤怒表达评分显著高于普通学生(2.4±1.0/1.9±0.8,F=28.82,P0.001;2.5±0.7/2.1±0.6,F=25.13,P0.001;2.3±0.6/1.9±0.6,F=32.86,P0.001)。正性情绪表达的性别与组别的交互作用显著(F=6.07,P=0.011),具体为男生中工读学生的正性情绪表达评分低于普通学生(3.5±0.8/3.9±0.7,P=0.018)而女生中差别不显著。结论:初中工读学生的情绪反应与情绪表达,尤其是愤怒情绪反应与表达存在一定的缺陷。
【作者单位】: 陕西师范大学心理系 北京市劲松六中 北京市海淀寄读学校 北京市劲松六中
【关键词】: 情绪反应与表达 心理测量 工读学生 横断面研究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30570602) 北京教育委员会科技发展计划重点项目(KZ200310028011)
【分类号】:B844.2
【正文快照】: 情绪反应与表达是个体情绪系统的重要方面。情绪反应(emotional reactivity)是情绪刺激或情绪事件引起的个体的情绪主观感受、体验或生理唤醒水平,情绪体验或感受是情绪反应的核心成分[1,2],情绪表达(emotional expressivity)是指与情绪体验相联系的行为变化[3,4]。个体情绪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李安,乐国安;工读学生与普通学生对责任判断的比较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4年02期
2 王振宏;郭德俊;游旭群;高培霞;;身体攻击行为学生自主神经活动的情绪唤醒特点[J];心理学报;2007年02期
3 李闻戈,方俊明;工读生和普通生攻击性行为归因方式的比较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04年09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芳;朱昭红;白学军;;高兴和悲伤电影片段诱发情绪的有效性和时间进程[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9年01期
2 黄广文;苏林雁;马敏;胡建阳;刘艳萍;;对立违抗性障碍儿童行为特征及伙伴关系初步研究[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6年04期
3 韩晶晶;张劲松;;破坏性行为障碍儿童青少年情绪认知特点的研究进展[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0年01期
4 韩晶晶;张劲松;;破坏性行为障碍儿童青少年情绪反应特征研究[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0年03期
5 关颖;;从学生群体差异认识早期干预的必要性[J];青少年犯罪问题;2006年06期
6 朱昭红;王振宏;罗然;赵丹妮;;负性事件引发情绪反应的性别特点及神经机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11年04期
7 朱艳新;王江洋;徐广湘;;工读男生不良行为归因与人格、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年10期
8 郭孝军;梁晓;胡纪泽;段新焕;;广东省工读男生孤独感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年11期
9 张涛;石惠;陈屹;;青少年攻击行为的情绪影响研究述评[J];科技信息;2009年20期
10 姚利;王美芳;;攻击性儿童社会技能的特点及干预策略[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王振宏;青少年情感风格与攻击行为[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2 朱昭红;情绪影响反应抑制的发展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9年
3 朱艳新;大学生情绪调节策略的结构、特点及有效性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理英;情绪因素对工作记忆影响的实验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2 何晓莹;工读学校学生欺负行为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3 陈福侠;工读学校学生依恋、自我概念及其关系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4 张蔚;青少年的攻击行为与气质、情绪的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5 张明珠;菲律宾华语教师对华校学生问题行为认知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6 杨林;暴力危险因素评估及个体认知行为干预[D];重庆医科大学;2007年
7 于晓溪;愉快刺激对攻击行为学生自主神经系统唤醒恢复的影响[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8 胡青;高中生问题行为的案例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9 刘宁;愤怒自评量表的编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10 吴雯;对高愤怒特质男性青少年犯的认知行为团体干预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张文新;80年代以来儿童攻击行为认知研究的进展与现状[J];山东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年02期
2 孙华平,董会芹,任朝霞,程学超;小学儿童亲社会行为、攻击行为归因的比较研究[J];山东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02期
3 张文新,,程学超,苗逢春;儿童对伤害情境的意图认知与反应倾向关系的发展研究[J];心理科学;1995年03期
4 唐洪,张梅玲,施建农;社会认知因素对儿童有关损人者情绪归因的影响[J];心理学动态;2001年02期
5 蔡华俭;Greenwald提出的内隐联想测验介绍[J];心理科学进展;2003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彦章;王萍;李超;;工读初中男生在行为抑制/行为激活系统上的特点[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1年07期
2 樊明成,管弦;论心理测量与咨询中的类化问题[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5年10期
3 维克托·杜勒维奇,何百华;寻找最佳员工——心理测量测试面临在线的挑战[J];国外社会科学文摘;2002年05期
4 ;余嘉元教授[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5 郝芳,刘长江;生活需要心理测量[J];百科知识;2004年08期
6 章竞思,王福兰;关于心理测量本土化的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1997年02期
7 张道祥;心理测量之分析[J];滨州师专学报;1998年04期
8 李万兵;浅谈心理测量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9 马文驹;心理测量的年表[J];心理科学;1984年05期
10 王锋;;学校心理测量在日本[J];当代青年研究;1992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耿铭;程灶火;;儿童记忆发展的横断面研究[A];第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2001年
2 徐苹;;南京市中小学心理测量工具使用情况的调查与分析[A];中华预防医学会儿少卫生分会第六届全国学术交流会、中国健康教育协会学校分会第三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3 漆书青;戴海崎;胡竹菁;丁树良;孙娟;文剑冰;;新思路 新范型——实质心理学与心理测量模型的结合[A];第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7年
4 饶和平;吴南屏;;血清β_2-MG、sfas、IL-16等检测对HIV感染/AIDS病期观察的横断面研究[A];2005年浙江省内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5年
5 刘希庆;;论高校心理咨询工作中涉及的法律问题[A];二十年“心”之探索——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与方法研究[C];2010年
6 王欣;;对我国大学生心理辅导中的心理测量工作的探析[A];迈向21世纪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第六届全国大学生心理咨询学术会议优秀论文集[C];1999年
7 杨晓英;郑皓;;理工科大学贫困生心理特点分析[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进展——全国第十届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8 余嘉元;;基于GA的模糊综合评价在心理测量中的应用[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9 郑虹;程灶火;;增龄性记忆改变特征及规律的横断面研究[A];第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2001年
10 王明姬;施俊琦;王垒;;社会比较倾向量表的修订[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阎红;急需进行心理测量和疏导[N];健康报;2004年
2 记者 顾定海 通讯员 邵维妮;将心理测量和研究提高到一个新水平[N];联合时报;2003年
3 记者 程新民;市政协委员金瑜呼吁上海应尽快建立心理测量研究中心[N];联合时报;2002年
4 记者 黄丹彤邋通讯员 丘毅清;不应对中小学生进行心理测量[N];广州日报;2007年
5 健康时报记者 李海清;我需要做心理测量吗?[N];健康时报;2007年
6 李健亚;心理测量 游戏?科学?[N];贵阳日报;2007年
7 记者 孙晓玲;多谈心交友 释放不良情绪[N];鞍山日报;2010年
8 记者 孙晓玲;学业 恋爱 人际 求职[N];鞍山日报;2010年
9 本报记者 王研;在世界精神卫生日里想想精神健康这件事[N];辽宁日报;2006年
10 ;小心患“短信瘾症”[N];新华每日电讯;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坚;大学生心理健康测评系统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2 王玉花;中国传统人格思想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9年
3 赵根明;中国血吸虫病疫情纵向研究及晚期血吸虫病患者生存质量调查[D];复旦大学;2008年
4 房玉涛;东直门医院中西医结合诊治急性心肌梗死的横断面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3年
5 吴燕t
本文编号:111131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11113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