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少数民族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17-11-03 11:10
本文关键词: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少数民族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 少数民族教师 教育技术能力
【摘要】: 2004年12月25日,教育部印发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这是我国颁布的有关教师的第一个专业能力标准,是指导中小学教学人员、中小学管理人员、中小学技术人员教育技术培训与考核的基本依据。《标准》的颁布和实施有利于全面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发展。当前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的改革全面推进和实施,迫切要求广大中小学教师提高教育技术应用能力,要求教师有能力将信息技术有效地运用到教学实践之中,去改革教学方式,进而推动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位于祖国的西部边陲,由于受地理条件、历史、政治、经济发展水平等的影响,各民族之间教育发展不平衡,教育信息化发展比较缓慢,与发达地区相比明显落后。伊犁州是典型少数民族地区,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54.8%。少数民族教师占该州教师总数量的58.8%,教师整体素质偏低,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滞后,教育技术在少数民族中小学教学中应用效果不佳。教师缺少将技术应用到教学实践中的能力,满足不了教育改革对教师提出的要求。 少数民族基础教育发展与普通教育发展相比比较落后,作为教育主力的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缓慢,教师自身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又因为,少数民族教育是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参照《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结合少数民族教师的特点,编写了调查问卷,同时在伊犁州少数民族聚居的新源、则克台、伊宁县、尼勒克、霍城调研。使用Excel软件分析少数民族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现状及培训情况,分析影响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提高的内外因素,提出提升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相应对策建议。希望通过少数民族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提高,促进少数民族教师专业化发展,从而促进少数民族基础教育的发展,同时为其他具有同等经济发展水平地区的少数民族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提高提供参考。
【关键词】:伊犁哈萨克自治州 少数民族教师 教育技术能力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G639.2;G434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第一部分 绪论8-13
- 一、选题背景8-10
- (一)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颁布和实施8
- (二)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信息化发展状况8-10
- 二、研究现状综述10
- 三、研究目的和意义10-11
- (一) 研究的目的10-11
- (二) 研究的意义11
- 四、研究的基本内容11
- 五、研究方法11-13
- 第二部分 对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认识13-22
- 一、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提出的背景13-16
- 二、教师教育技术能力16-22
- (一) 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涵义16-17
- (二) 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的体系结构与内容17-19
- (三) 我国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现状19-22
- 第三部分 少数民族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现状调查与分析22-45
- 一、伊犁州基础教育概况22
- 二、伊犁州教育技术开展情况22-24
- 三、少数民族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现状及培训调查24-39
- (一) 调查目的24-25
- (二) 调查对象25
- (三) 调查内容25-26
- (四) 调查问卷设计26
- (五) 调查问卷分析26-39
- 四、少数民族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现状的原因39-45
- (一) 对信息化教育的重视不足39-40
- (二) 教师自身水平的限制40-41
- (三) 信息化资源环境建设不完善41-42
- (四) 教师职前教育技术教育不足42-43
- (五) 教师职后培训有待完善43-45
- 第四部分 提升少数民族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对策45-56
- 一、加强少数民族中小学信息化软硬件资源的投入和建设45-46
- (一) 加强中小学硬件资源的投入和建设45
- (二) 利用好现有的软件资源的同时开发民文软件资源45-46
- 二、增强教师的教育信息化意识,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46-48
- (一) 提高领导者对教育信息化的重视46-47
- (二) 采取措施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47-48
- (三) 加强双语教师的培训力度,,提高教师的汉语言能力48
- 三、开展适合伊犁州少数民族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培训48-53
- (一) 做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宣传工作,并制定培训计划49-50
- (二) 做好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总体规划50
- (三) 确立切合少数民族教师实际的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内容50-51
- (四) 结合培训的内容及实际条件选择相应的培训形式51-53
- 四、培养和提升少数民族师范生教育技术应用能力53-56
- (一) 狠抓学生的预科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跨文化适应能力53-54
- (二) 充分利用学校的资源开展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54
- (三) 改变应试教育评价方式,侧重考察学生的实践能力54-56
- 第五部分 结论56-58
- 参考文献58-60
- 附件: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现状调查问卷60-63
- 后记6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贵和;;“教育技术能力”内涵浅释[J];成才之路;2007年22期
2 杨改学;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民族教育的发展[J];电化教育研究;2001年02期
3 何克抗;关于《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J];电化教育研究;2005年04期
4 何克抗;;关于教育技术学逻辑起点的论证与思考[J];电化教育研究;2005年11期
5 陈明选;;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6年03期
6 葛玉华;;浅析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中主讲教师的选择[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06年08期
7 张建华;宋丽英;刘焱;刘艺明;;教育技术能力与教育理念、教学效果的关系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07年09期
8 康建萍;;中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状况调查及思考(下)[J];内蒙古教育;2006年08期
9 黄荣怀,张进宝;关于《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试行)》的对话[J];信息技术教育;2005年03期
10 杨明月;;从中小学教学实践看新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J];信息技术教育;2006年03期
本文编号:113592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11359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