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应对方式及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的相关分析
本文关键词:大学生应对方式及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的相关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与应对方式及社会支持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对临沂师院的271名大学生进行SCL-90自评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应对方式问卷调查分析。结果不同心理健康状况的大学生主观支持、应对方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观支持与抑郁、焦虑、恐怖及精神病性呈显著负相关(P0.05),不成熟或混合型的应对方式与SCL-90的某些因子分之间呈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正相关。结论大学生更多地使用不成熟或混合型应对方式,其心理健康状况与社会支持及应对方式密切相关。
【作者单位】: 潍坊医学院 潍坊医学院应用心理学教研室 潍坊医学院
【关键词】: 大学生 心理健康 社会支持 应对方式
【分类号】:B844.2
【正文快照】: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其较高的心理问题发生率已逐渐引起学校、家庭及社会的广泛关注与重视。有资料显示,有10%~30%的大学生出现各种心理问题[1]。如何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改善他们的心理健康已被列为高校的一项重要任务[2]。了解大学生在应激状态下如何去应对、社会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苏霞,刘启辉 ,殷晓莉;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与社会支持关系的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5年06期
2 丁锦红,王净;在校大学生社会支持状况研究[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3 欧阳丹;社会支持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青年研究;2003年03期
4 官锐园,樊富珉;综合心理辅导模式对大学生心理应对能力的影响[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年04期
5 王桂平 ,陈会昌;中学生面临学习应激的应对方式及其与控制点、自尊和心理健康的关系[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1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佰桥;隋耀伟;;我国高校团体心理辅导研究现状综述[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12期
2 刘芳娥;王安辉;刘利兵;杨业兵;;某军校新生心理健康状况与社会支持、应付方式及人格的关系[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6年13期
3 赵冰洁,王秀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契合[J];涪陵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6期
4 何少颖;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S1期
5 张忆平;高职院校学生常见心理障碍分析及对策[J];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6 尹小琳;陈旭;;应对研究中人格取向的沿革与走向探析[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7 张运生;;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8 李华香;宋迎秋;余喜;;大学生健康状况与人格特征相关研究[J];河南预防医学杂志;2006年06期
9 廖军和;近年来我国学者对大学生社会支持网研究综述[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10 杨小青;教师职业压力及自我应对策略[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3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张丽华;3-9岁儿童自尊结构、发展特点及其相关影响因素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4年
2 胡志;我国篮球运动员比赛应对方式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3 江琦;大中学生考试心理问题及考试绩效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4 金碧华;支持的“过程”:社区矫正假释犯的社会支持网络研究[D];上海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沈杰;教师问题行为及其对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2 周翠金;生活事件与大学生主观幸福感[D];贵州师范大学;2005年
3 葛长兴;初中生学校心理压力源的调查分析[D];辽宁师范大学;2004年
4 张彦;中小学生社会支持特点的初步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4年
5 徐晓宁;中小学教师职业压力、社会支持与职业倦怠的关系[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6 李超;大学生寻求社会支持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探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5年
7 李艳华;大学生疏离感发展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8 王玉秀;情绪调节体育教学模式对初中生心理健康影响的实验研究[D];扬州大学;2004年
9 刘陈陵;大学生日常生活压力、社会支持及其相关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10 郭娟;缓冲死亡焦虑的自尊机制的初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怡,薛筷明,王秀华;中考生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调查研究[J];护理学杂志;2001年07期
2 欧阳丹;社会支持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青年研究;2003年03期
3 丁锦红,王净;在校大学生社会支持状况研究[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4 王耘,董奇,刘桂珍;社会支持与母亲抚养困难的关系的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4年02期
5 辛自强,池丽萍;快乐感与社会支持的关系[J];心理学报;2001年05期
6 姜乾金,黄丽,卢抗生,娄振山,扬爱如,陈慧,毛宗秀;心理应激:应对的分类与心身健康[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3年04期
7 闻吾森,王义强,赵国秋,孙建胜;社会支持、心理控制感和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0年04期
8 黄丽,姜乾金,,任蔚红;应对方式、社会支持与癌症病人心身症状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6年04期
9 刘贤臣,刘连启,李传琦,马登岱,赵贵芳,杨杰,孙良民;青少年应激性生活事件和应对方式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8年01期
10 张智勇,罗珊红;大学生SCL-90量表测查结果的比较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8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蒲清平;白凯;高微;;大学生学业受挫心理调查分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年17期
2 宁凯;;基于应对理论的大学生抗挫折心理能力探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年09期
3 王威贤;王欣;陈秋梅;;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自尊影响的长期效果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1年07期
4 李秀玲;谢晶;;大学生心理健康评价指标的初步建构[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1年08期
5 宋歌;;对内地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几点思考[J];黑龙江民族丛刊;2011年03期
6 袁存柱;张海霞;陈厚钊;;海南省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特点研究[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2期
7 连仙枝;;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以晋城职业技术学院为个案研究[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8 连灵;张敏;;阅读疗法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实验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1年08期
9 苏丽;;大学生挫折心理探析[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8期
10 郑乐平;;辅导员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0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希庆;;大学生网络心理咨询留言分析[A];北京高校心理素质教育论文集[C];2009年
2 陈其华;;性健康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A];中华中医药学会艾滋病分会第七次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董海婧;褚宇帆;;体育锻炼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相关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迟立忠;周湘文;;大中学生身体自尊的发展特点及其与整体自尊的关系[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5 丁秀玲;韩力争;冯玉州;;大学生的人格描述与心理健康教育[A];迈向21世纪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第六届全国大学生心理咨询学术会议优秀论文集[C];1999年
6 江雅;黄希庭;;大学生自我价值感和焦虑相关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7 杨心德;蔡李平;张莉;;大学生日常生活事件压力指数的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8 闫琼;王有智;;父母教养方式与大学生自我和谐的相关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9 韩红艳;;大学生网络交往研究综述[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10 柳春香;;大学生自我价值感与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闫红 特约记者贺军荣;咸阳支队——提高官兵心理健康水平[N];人民武警报;2010年
2 本报记者 邬杨;心理护航 春风化雨[N];芜湖日报;2010年
3 记者 齐雷杰;家庭越温暖 心理越阳光[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4 桑红;大学生保持心理健康的常用办法[N];四平日报;2006年
5 周慧虹;就业大学生别被心理不适应难倒[N];中国经济导报;2007年
6 蔡曙光;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干预与预防[N];光明日报;2006年
7 记者 苏雁邋通讯员 陆炜;专家呼吁尽快拆除心理“一米线”[N];光明日报;2007年
8 岳顺兰;成功男人如何摆脱心累[N];大众卫生报;2009年
9 邢少红;为员工减压 助企业成功[N];金华日报;2010年
10 本报记者 朱伟光邋通讯员 张世英;关注大学生抗挫折教育[N];光明日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雯;舞动心理团体辅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实验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7年
2 陈秋珠;赛博空间的人际交往[D];吉林大学;2006年
3 梅松丽;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心理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4 李佳川;体育锻炼对降低大学生自卑感的影响及其心理机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5 李j;身体锻炼对大学生睡眠质量的影响及其心理机制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6 张静;当代大学生儒道传统价值观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7 朱艳新;大学生情绪调节策略的结构、特点及有效性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9年
8 孔德生;高校在校贫困大学生人格特征分析及教育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9 曾晓强;大学生父母依恋及其对学校适应的影响[D];西南大学;2009年
10 李力红;大学生言语、表象认知风格个体在记忆系统中信息表征偏好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丽伟;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价值取向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2 李丹;大学生迷信心理与人格特征、心理健康的关系[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3 马先明;大学生坚韧性人格、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4 柳菁;大学生社会支持、心理健康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5 蒙茜;大学生拖沓问卷的初步编制[D];西南大学;2007年
6 于辉;朝鲜族大学生民族认同、文化适应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D];延边大学;2008年
7 汤万杰;绘画审美治疗对大学生抑郁症状影响的实验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8 胡靖宜;大学生社会创造性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9 陈立芳;广州市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及影响因素的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10 侯佳捷;大学生自我同情及其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13595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11359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