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改课改论文 >

教育技术的后现代审视

发布时间:2017-11-05 18:46

  本文关键词:教育技术的后现代审视


  更多相关文章: 教育技术 后现代科学 视觉文化 后现代主义 学习方式 图像中心 快感文化 范式 理性文化 平面模式


【摘要】:随着后现代社会知识地位和学习方式的改变,从视觉教育发展而来的教育技术在凸显其优势的同时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主要表现为从话语中心范式向图像中心范式的转变、从技术的时间深度模式向空间平面模式的转变以及从理性文化向快感文化的转变。对这一变化进行深层次的理性思考显得极为迫切。
【作者单位】: 西南大学教育学院;
【分类号】:G40-057
【正文快照】: 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末西方具有重大影响的文化思潮,这一文化思潮影响到哲学、文学、艺术、教育乃至科学,这些学科从思想到方法无不打上了后现代主义的某些印记。在后现代主义视野中,由于知识的地位以及学习的方式发生了变化,教育技术也将呈现出与现代主义状况下迥然不同的特点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华;传统文化电视再传播的制约因素及策略[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2 张致浩;在科学论文编撰中自觉运用美学规律[J];编辑学报;2002年02期

3 廖健春;网络文学的大众文化特征及价值取向[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4 卿笑天;;摭谈装饰象征主义绘画大师克里姆特的艺术[J];湘南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5 谈炜萍;;生存的苦痛下人的异化——解读影片《父子》的人文内涵[J];电影文学;2007年03期

6 李将;“朴素”的建筑——对当代极少主义建筑的思考[J];国外建材科技;2002年02期

7 徐放鸣,杨森;审美时尚范畴论[J];江海学刊;2005年04期

8 廖健春;网络文学:在大众文化中“狂欢”[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4年06期

9 陈世昌,林雪燕;《老子》的生态智慧与可持续发展[J];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10 常志刚 ,宋晔皓 ,冉茂宇;肌理之于建筑[J];建筑学报;2003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孙信茹;;传媒与民俗生活变迁——甘庄的个案分析[A];信息化进程中的传媒教育与传媒研究——第二届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汇编(下册)[C];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子满;文学翻译中的杂合现象[D];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2年

2 包燕;悬浮中的自救焦虑和艰难确认——转型文化语境下当代中国电影场域的多重身份认同(1983-2004)[D];浙江大学;2005年

3 刘水平;大众文化:意义的生成与理论的张力[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4 陈尚荣;市场经济对当代中国文学艺术的影响[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5 肖伟胜;现代性困境中的极端体验[D];南京大学;2003年

6 张素玫;与巴赫金对话[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7 张学忠;早期抽象主义画家对包豪斯的影响研究[D];清华大学;2007年

8 董天策;消费时代的中国传媒文化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9 孙德喜;20世纪后20年小说语言的文化透视[D];武汉大学;2002年

10 刘玉龙;中国近现代医疗建筑的演进[D];清华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吉磊;现代影像对艺术的影响[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2 郭玉生;欧洲中世纪美学思想个案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1年

3 邵巧治;女性写作话语策略[D];厦门大学;2001年

4 施敏;论网络文化与人的现代性[D];广西大学;2002年

5 葛林;浅析东西方文化中的空间语言[D];黑龙江大学;2002年

6 胡春艳;跨文化企业的文化冲突与融合[D];湖南大学;2002年

7 杜芳娟;贵州喀斯特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3年

8 周宇峰;西方写实绘画中的观看模式初探[D];江西师范大学;2004年

9 刘雪飞;收音机造型发展演变研究[D];江南大学;2004年

10 赵静;反叛与创造[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波拉基什维利;虞泉银;;利用电视系统进行教学[J];外语电化教学;1980年01期

2 杨惠中;;即时反馈[J];外语电化教学;1981年02期

3 陈坚;;上海外语电化教学馆教研室举行“电化教育概念”学术讨论会[J];外语电化教学;1981年02期

4 弗朗索瓦·威斯;姚洁;;广播与电视在教学中的作用[J];外语电化教学;1981年02期

5 廖泰初;国外人士谈教育媒介的过去和未来[J];比较教育研究;1982年01期

6 林克诚;章伟民;;电化教育与教育技术[J];外语电化教学;1982年02期

7 白宝瑜;中等专业学校电教工作的探讨[J];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83年02期

8 Ю·Л·勒沃娃 ,何国华;马卡连柯论教师的教育技巧[J];比较教育研究;1983年06期

9 蔡乃歧;;语言实验室教学中的几个心理学问题初探[J];外语电化教学;1983年02期

10 张祖忻;;关于电化教育概念的初步探讨[J];外语电化教学;1983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晓华;;应用现代教育技术 全面实施创新教育[A];中国煤炭教育科研优秀成果文集[C];2001年

2 岳桦;;教学设计——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主要途径[A];高等教育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交流论文集[C];2002年

3 王建中;王应辉;;现代教育技术与大学物理实验[A];湖北省物理学会、武汉物理学会成立70周年庆典暨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4 ;会议日程表[A];中国电化教育协会2002年年会论文集[C];2002年

5 ;中国电化教育协会第二届学术委员会名单[A];中国电化教育协会2002年年会论文集[C];2002年

6 黎加厚;;教育技术如何迎接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为了我们民族的嘱托[A];中国电化教育协会2002年年会论文集[C];2002年

7 丁新;;教育技术实验研究分析[A];中国电化教育协会2002年年会论文集[C];2002年

8 谢百治;;信息化进程中的教育技术发展研究的基础与起步——评中国电教协会2002年年会获奖论文及教学设计方案[A];中国电化教育协会2002年年会论文集[C];2002年

9 ;高校论文二等奖名单[A];中国电化教育协会2002年年会论文集[C];2002年

10 ;高校论文三等奖名单[A];中国电化教育协会2002年年会论文集[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旭明 魏亚平;信息技术教育来了[N];中国妇女报;2000年

2 教育部电教办主任 宋成栋;让现代教育技术走进日常教学[N];中国教育报;2000年

3 本文作者: 三辰影库总裁 孙文华;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好办法[N];中国教育报;2000年

4 记者 余冠仕;网络课程咋算好[N];中国教育报;2000年

5 周满生;新领导 新学校 新未来[N];中国教育报;2000年

6 游泽清;从“精品”的误区中走出来[N];中国教育报;2000年

7 记者 朱振岳;像抓“两基”那样抓教育信息化[N];中国教育报;2000年

8 孙国渝;中国的网络化教育现状[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0年

9 蒋笃运;信息技术与教育革命[N];光明日报;2000年

10 廖清胜;重塑科学文化[N];科技日报;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任友群;现代教育技术的建构主义应用[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2 段玉山;GIS基础教育理论与实践及BISPGIS开发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3 张立新;美国教育技术发展史研究[D];河北大学;2002年

4 梁林梅;教育技术学视野中的绩效技术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5 吴颖;音乐教学系统设计理论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6 高丹丹;基于LPSS的教师专业学习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7 张学波;媒体素养教育的课程发展取向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8 李丽;中国现代建筑教育技术的探索[D];同济大学;2006年

9 刘子贵;论“两种文化”矛盾与人文精神的构建[D];吉林大学;2006年

10 刘克苏;大全若缺[D];中国人民大学;199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燕;网络教学在教师继续教育中的应用——教育技术网站的建设[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2 张丽青;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与思考——深圳中学初中部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探索[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3 卢红;现代教育技术与人的社会化[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4 刘德学;多媒体CAI课件的开发设计及其网上发布[D];四川师范大学;2001年

5 罗江华;“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中学教师对计算机类教学媒体的态度及引导[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6 颜雁;教室监控系统在中小学管理中运用的探讨[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7 李青;联机考试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8 刘兴红;教育技术观念的变迁和发展[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9 李琼;教育技术的变迁与高等教育大众化[D];湘潭大学;2002年

10 林清;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于中学数学教学的实践与探索[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114542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114542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d08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