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德育中的主体性原则与学生精神的成长
发布时间:2017-11-11 19:10
本文关键词:论德育中的主体性原则与学生精神的成长
更多相关文章: 道德教育 主体性原则 精神自由 意义 生活世界
【摘要】: 道德教育是人类精神的自由,是使人成其为人的一种教育实践。然而,当代道德教育中的规训状况却导致了人的被奴役地位以及道德教育本身的失效。本论文旨在对当代道德教育中的这种困境寻求诊治之方,首先对道德教育中的道德教育与知识教育、规范教育以及人的完整性等基本概念进行分析是非常有必要的;在概念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道德教育所必须遵循的规律及其原则——主体性原则,在主体性原则中实现人的人格的独立性、自由精神以及创造性。此外,道德教育是直接指向人的精神即意义层面的,如果道德教育缺乏对学生内在精神、生活意义的关怀,那么它就失去了价值之根。所以在某种程度上讲,道德教育更是一种精神教育,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在精神或意义层面上达到视界融合,是“我—你”之间的沟通。因此,本论文提出了道德教育中的意义维度以及对学生生活世界的尊重,受教育者在其自身的生活世界中理解与体验道德教育的真义,进而促进自身精神的成长,达至人格的完善。
【学位授予单位】:江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G4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敏;;西方理性主义道德教育理论质疑[J];中国德育;2006年10期
2 杜瑞军;规训的教育与人的自由[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3 叶国文,陈洁;道德的共同体:教育的政治哲学观[J];复旦教育论坛;2004年01期
4 鲁洁;实然与应然两重性:教育学的一种人性假设[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8年04期
5 扈中平,蔡春;教育人学论纲[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3年03期
6 刘志春;生命教育:学校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7 刘济良;论“生活世界”视阈中的生命教育[J];教育科学;2004年04期
8 周精辟;高校德育工作中融入情感教育的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2005年01期
9 毕红梅;;生活世界:道德教育的生成之域[J];教育评论;2007年04期
10 王海燕;主体间理解:道德教育方法论的一种思考[J];教育研究;2002年05期
,本文编号:11727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11727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