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回归生活世界”的本土化反思
本文关键词:“德育回归生活世界”的本土化反思
【摘要】:德育回归生活世界是当前我国德育理论界达成的共识,在很大程度上是受西方学界"回归生活世界"观念的影响。在借鉴西方学术成果的时候,有必要考察"德育回归生活世界"提出的本土特殊语境及其独特的价值诉求。只有这样,才能为当前中国德育找到正确的回归生活世界的路径和方向,从而避免对西方学界的简单追随和效仿。
【作者单位】: 聊城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基金】:聊城大学青年项目科研基金资助课题“中国语境下的德育回归生活世界的问题”(课题编号:Y0602012)的研究成果之一
【分类号】:G41
【正文快照】: “德育回归生活世界”之所以成为我国教育理论界的共识,一方面是因为我们对现实德育的不满,它是力求突破我国德育困境的一种尝试和努力;另一方面,这也是20世纪西方哲学研究转向—理性向生活世界回归对我国德育领域影响的一个表现。然而,,在了解和借鉴西方学术成果时,我们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铁芳;生命问题的累积:当代中国社会道德教化问题的整体反思[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徐湘荷;;构建和谐社会的德育切入点——从阶级道德教育到公民道德教育[J];现代教育科学;2006年09期
2 王习发;陈仁军;;教育心理场中生命意识的缺失与回归[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张贞;中国大众文化之“日常生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2 赵勇;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功能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3 徐勇;大众文化政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4 陆兴忍;走向女性主义日常生活诗学[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赵澜波;现代化进程中的生活方式与人的全面发展[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2 阎秀芝;关于中国文化转型的探讨[D];苏州大学;2004年
3 孙茂泉;评教师“价值中立论”[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陆云峰;走向生活的德育教科书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5 程会书;小学语文教材中生命意识内容缺失问题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6 韦京利;生命体验视域中的道德教育[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余文盛;;回归生活世界:构建教学文化的有效途径[J];教育探索;2011年06期
2 唐建生;唐文萍;;面向学生生活世界的科学教育改革[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1年05期
3 罗祖兵;;教学与生活:“回归”的反思与“后回归”的设想[J];现代教育管理;2011年06期
4 马崇坤;;浅谈网络时代德育工作研究的意义[J];华章;2011年21期
5 刘娜娜;;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价值诉求——兼论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对当前教育的启迪[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年08期
6 崔友兴;;论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缘由、悖论、鹄的[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7 李亚东;;智慧型教师专业成长的现象学旨趣[J];当代教育论坛(管理研究);2011年08期
8 辛继湘;;教学论实践智慧的缺失与重建[J];课程·教材·教法;2011年03期
9 卢艳红;;道德教育视野下意义引领探析[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10 李宝光;;科学教育的人性追寻[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0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琳;;众手浇开德育花[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四卷)[C];2005年
2 陈华;;学校德育五字诀[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二)[C];2009年
3 王秀茹;;让每个学生都有一个健康的心理[A];中华预防医学会儿少卫生分会第六届全国学术交流会、中国健康教育协会学校分会第三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4 刘树梅;;当代德育教育之我见[A];2007“校本培训”主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5 王旭飞;高岩;;维护心灵健康,构建绿色校园[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五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陈家斌;;论夸美纽斯的“教育适应自然”原则及其现实意义[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7 李勤;邱建华;;人·生命·生活·生成——关于生活德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初探[A];《新时代的脚步声》之三——“陶花”绽放江南岸[C];2002年
8 王逢贤;;专家鉴定意见[A];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实验研究文集(第三卷)[C];1994年
9 吴甸起;;一部有理论品格与实用价值的德育新作——《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概论》评介[A];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实验研究文集(第三卷)[C];1994年
10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实验研究齐齐哈尔市课题组;郭立双;刘欣芳;;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的实验报告[A];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实验研究文集(第三卷)[C];199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亦敏;“生活世界”的教育学[N];中华读书报;2007年
2 河北玉田大安镇中学 王旭明;教育要科学 方法要创新[N];大众科技报;2006年
3 吴多智 作者为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党委委员、从化市技工学校校长;校园建设以培养品德为重[N];亚太经济时报;2007年
4 刘西艳;我市学校德育活动丰富多彩[N];铜川日报;2006年
5 夏祖瑞 陈科澜;中小学德育课程:步履蹒跚[N];中国教育报;2005年
6 徐山人;明是非比懂知识更重要[N];光明日报;2006年
7 本报记者 徐敏 李爱铭 彭薇;树魂立根 合力育人[N];解放日报;2006年
8 丁强;让教育立足学生回归生活[N];中国教育报;2007年
9 ;中小学德育如何应对网络冲击[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5年
10 郑豪杰;“生活世界”用“生命”开启[N];中国教育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淑燕;我国当代情感教育的现实思考[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2 岳伟;批判与重构[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3 潘建红;现代科技发展与道德教育重建[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4 张荣伟;教育共同体及其生活世界改造[D];苏州大学;2006年
5 熊和平;课程与生活[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6 赵伟;科技文化影响下的我国学校德育变革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7 蒋开君;范梅南现象学教育学思想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8 李晓阳;教师经验及其生成[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9 邓友超;论教育的理解性[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10 朱家安;德育生态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欢;德育回归生活世界的理论探析[D];黑龙江大学;2009年
2 柳谦;论体验的教育价值[D];广西师范大学;2005年
3 李敏;“游戏”在师生交往中的本体价值[D];安徽师范大学;2005年
4 孙娜;有水之源,有本之木[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5 蔡延泉;被束缚的个性[D];曲阜师范大学;2007年
6 潘艳;论教学对生活的背离与回归[D];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
7 陆昊;未成年人家庭责任观念与学校德育[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8 周四平;论以人为本理念下的生活化思想政治教育[D];长沙理工大学;2008年
9 李创斌;构建以体验为基础的道德教育模式探索[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10 李玲;回归生活世界的学校德育[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17666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11766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