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改课改论文 >

我国现行学校德育课程内容体系研究

发布时间:2017-11-14 15:11

  本文关键词:我国现行学校德育课程内容体系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德育 教材 课程内容 基础教育 思想政治


【摘要】: 学校德育课程体系是国民教育体系中政治性最强、民族特色最鲜明、对社会文化心理影响最大的教育课程核心部分,是国民教育体系意识形态的风向标,也是社会主流文化心理的教育外显,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整个社会道德价值标准。德育课程的设置模式和具体内容的选择,在一定程度上奠定了学生个体的潜在道德价值观的构建基础和构建特点。德育课程的科学性和艺术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校德育的质量和效果。德育课程既是民族文化特色的体现,同时也是民族文化心理的重要体现。 本研究定位于对我国现行德育课程内容的系统研究,即对我国小学到大学教育阶段的直接德育课程内容和进程的研究。研究表明,总体来看,我国当前的德育课程内容体系体现出多元化和良好发展的趋势:在内容结构和内容选择上都有了明显的改进;从个人到社会到国家,从道德到政治到哲学,编排上的逻辑和教材内容,大体符合学生个体社会化和培养社会主义公民的要求;鲜明的政治主流价值意识形态的指导保证了指导思想的统一性。在课程体系的总体结构上,道德教育仍然是最主要的板块,现阶段课程大幅增加的生活规范教育和道德教育共同确保了德育的基本目的——培养合格社会成员的任务。当前的德育教材相对于以前的严重泛政治化的德育教材来说无疑具有很大进步。 研究认为总内容体系主要存在如下问题:在具体内容的安排上,德育课程过于强调工具性和归纳性,在创造性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方面有待改进;课程缺乏对人类道德、政治、社会中的终极价值的深入探讨,这可能导致我国德育中道德哲学、政治哲学等水平的降低,同时可能直接导致社会成员对政治、道德等内容的理解工具化倾向;课程中优秀传统文化较少,缺乏深厚文化基础,导致课程艺术性不强;课程在编排中存在强烈的城市中心主义;课程缺乏严格意义上的一以贯之的德育理论指导,科学性有待提高。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G4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严仲连;德育课程及其特质[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4年03期

2 冯铁山,詹万生;整体建构学校德育体系与中小学德育课程改革[J];教育科学研究;2005年05期

3 冯增俊;美国小学德育课程模式历史转型及启示[J];教育研究;2003年12期

4 易连云;邓达;;学校德育的知识基础与德育课程变革[J];教育研究;2007年02期

5 朱小蔓,其东;面对挑战:学校道德教育的调整与革新[J];教育研究;2005年03期

6 罗建平;高等学校思想品德课程建设的历史沿革[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7 佘双好;实践德育课程建设的基本构想[J];思想.理论.教育;2003年06期

8 檀传宝;简论学校德育的历史进程[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0年02期

9 刘恩允;对学校德育课程的设置与设计问题的思考[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10 檀传宝;道德教育是学校德育的根本[J];全球教育展望;2001年06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邱枫蓝;当代中美两国学校道德教育之比较[D];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

2 陈江土;浅议21世纪我国学校德育的改革与发展[D];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

3 独国社;大学德育内容体系的整体构建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2年

4 周湘莲;论高校德育内容的系统构建[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5 刘新春;“两课”课程设置新方案实施工作中的问题分析及对策思考[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6 董欢;初中思想政治课接受有效性探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7 陈绍灿;高中生思想品德现状与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改革[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8 蔡登峰;中小学德育系统性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9 林青;《品德与生活》课程实验的调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10 安瑞霞;小学道德课程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118591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118591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c2f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