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改课改论文 >

网络学习中团队结构对学习结果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7-11-17 15:13

  本文关键词:网络学习中团队结构对学习结果的影响


  更多相关文章: BBS虚拟社区 团队结构 网络协作学习 社会网络分析


【摘要】: 随着INTERNET技术的普及与深入发展,在虚拟空间中诞生了相对于面对面互动的虚拟人际互动关系,而这种虚拟人际互动的产生、维持以及模式化就形成了一个个基于个体兴趣与专门化需求基础之上的虚拟共同体,即虚拟社区。虚拟社区的出现不仅改变了人们日常交往的形态,而且对网络学习也产生了深刻影响。在传统面授教学的基础上,提供各种形式的网络交互方式,作为师生面对面教学的补充,或者开设完全基于网络环境的课程,已经成为很多教育机构采取的新举措。同时,一直为社会学界所关注的虚拟社区的人际互动的模式、特征等问题,也逐渐引起了网络学习研究者的兴趣。网络学习社区中,学习者的参与特征的分析也逐渐进入了研究者的课题。但对于团体结构对学习结果的影响研究却几乎是个空白,本文通过对一个BBS虚拟学习空间的实证研究,以期从微观与宏观两种不同的视角对BBS虚拟学习社区中,协作学习小组的团队结构与学习结果之间的关系,在深入描述的基础上进行讨论并验证己有的相关研究成果。本文具体所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是网络分析方法,辅之以标准的社会统计分析方法。 本文的第一部分介绍了研究的背景以及具体问题。在第二部分中,详细介绍了本研究所涉及到的几个相关概念:虚拟学习社区、网络协作学习和社会性软件等。第三部分中详细讨论了网络学习社群的分析方法——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介绍了常用的几个网络分析术语及网络指针,并对相关的分析软件做了简介。在第四部分中,阐述了本研究所提出的几个命题,介绍了研究方法,并对研究对象进行了详细描述。在第五部分中,根据前述的研究目的、研究架构和研究假设,运用适当的数据分析方法对本研究取得的有效样本进行分析,并对各种统计分析的结果加以解释和讨论,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对团队结构对学习结果的影响得出结论。在本文的最后一部分,总结了本研究的成果,并提出了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本文的特色在于从社会学的角度探讨了影响团队网络学习效果的各种因素。研究结论表明,团队的微观互动结构与学习效果之间存在相关,相比较于星型及链状结构,网状的微观互动结构更有利团队的学习效果;群体中心性对团队的学习结果也有影响,研究表明,不集权也不过分分权的团队更有利于知识的传递分享和问题的协同解决;虽然,网络密度的高低表征了群体中成员的交互频率,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群体的活力,但网络密度与团队绩效的相关研究表明网络密度对团队的学习结果无显著影响;团队中若只有小团体,没有桥梁,不利于团队任务的完成,团队当中若既有小团体,又有桥的出现,才有利于团队绩效的提高,有利于团队协同解决问题,完成学习任务。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G43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超;;高校院系辅导员团队建设的意义、现状与路径[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2 张二强;;试析异质性团队结构优化[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3 ;省级教学团队(一)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团队简介[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4 李彦亮;企业文化与创新团队建设[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5 秦为民;大教场文化[J];时代潮;1994年01期

6 周亚红;周静波;;明确高职培养目标构建合理教师团队结构[J];商情(教育经济研究);2008年05期

7 苏东海;简论21世纪的人才[J];中国博物馆;2000年01期

8 野山;;一次失败的电话求职[J];中等职业教育;2007年07期

9 ;《IT经理世界》2002年文章目录索引[J];IT经理世界;2002年24期

10 刘一民;;我国专业运动团队运作机制的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6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霍敬愿;刘毅;刘东辉;张海霞;;第二十一章 企业组织结构变化的新趋势[A];新世纪社会经济变革与理性思考——WTO游戏规则对行为导向价值观念的渗透与影响[C];2002年

2 廉春容;黄秀峰;周庆辉;凌雁武;;民族地区高校教学团队建设的实践与探索[A];中国解剖学会2011年年会论文文摘汇编[C];2011年

3 朱冀恺;王重鸣;;虚拟式团队管理的特征与绩效关系[A];第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2001年

4 姚太平;;资本狂欢之下LED中小企业发展之路探讨[A];2010全国LED显示应用技术交流暨产业发展研讨会文集[C];2010年

5 王升;;高校国家级本科教学团队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初探[A];第二届全国农林院校教育科学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6 王升;李俊龙;;对农林高校国家级本科教学团队建设的理性思考[A];第三届全国农林院校教育科学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苏卫东;惠山生命园“高门槛”挑项目[N];无锡日报;2010年

2 唐国武;南宁卷烟分厂党委开展系列“七一”主题活动[N];经理日报;2007年

3 尤红梅;苹果在中国是怎样变酸的[N];中国经营报;2005年

4 宋光磊;ERP选型之“四大法宝”[N];财会信报;2006年

5 本报特约记者 谢靖怡;我国“摔不碎的陶瓷”是怎样突破国外技术封锁的(下)[N];大众科技报;2006年

6 王桃花 李泰莱;邓杰中到古城酒业授课[N];经理日报;2008年

7 邹向群;深化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N];吉林日报;2007年

8 刘文明;重视“关键少数”的作用[N];中华工商时报;2003年

9 林杰文 翻译 徐文娟;如何组织和奖励团队[N];财经时报;2003年

10 钱颖;高校教师评职称不能只看论文[N];联合时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陆云波;团队设计变量与团队绩效关系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2 薛宪方;组织变革背景下团队主动性特征与效能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3 林士渊;创业型外资企业高管团队领导模式与效能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4 闫进宏;领导集体的领导效能及影响因素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5 王长缨;多agent协作团队的学习方法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4年

6 谢心灵;团队协同的知识工作效率影响因素及效率评价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7 肖余春;现代企业创建学习型团队的理论与应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8 钱源源;员工忠诚、角色外行为与团队创新绩效的作用机理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9 袁晓婷;企业R&D团队内部社会网络与团队知识创造关系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10 王年军;大学生创业团队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兰英英;网络学习中团队结构对学习结果的影响[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2 高功敬;BBS虚拟社区的人际互动[D];山东大学;2005年

3 李晓静;基于文本的对酷儿BBS虚拟社区的“使用与满足”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4 孟晓莺;团队领导风格与团队效能关系的实证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7年

5 丛永罡;基于生命周期的系统集成项目激励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08年

6 谢倩;乡镇领导班子团队建设实证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7年

7 俞明理;团队创业精神与绩效关系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8 胡一锋;企业管理层团队结构对企业发展的影响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1年

9 储艳丽;高管团队结构特征和公司绩效的相关性分析[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8年

10 吕烨;高管团队结构对企业绩效的影响[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19644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119644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a24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