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弱势群体教育补偿问题的探究
本文关键词:对弱势群体教育补偿问题的探究 出处:《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介绍了对弱势群体教育补偿的重要性,论述了对弱势群体教育补偿的理论和现实依据。指出对弱势群体教育的补偿应从树立教育补偿理念,建立教育补偿制度,完善教育补偿体系,加强教育补偿力度等几方面进行。
[Abstract]: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importance of education compensation for the disadvantaged groups, and discusses the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basis for the education compensation for the disadvantaged groups. It is pointed out that compensation for education for vulnerable groups should be established from the following aspects: establishing educational compensation concept, establishing education compensation system, improving education compensation system, and strengthening education compensation.
【作者单位】: 广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分类号】:G40
【正文快照】: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取到了飞速的发展,但随着社会贫富差距的不断拉大,弱势群体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弱势群体又被称为“处境不利群体”或“脆弱群体”、“边缘群体[”1]87,是指由于自然、经济、社会和文化等方面的低下状态而导致其在社会权力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刘复兴;教育政策活动中的价值问题[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2 郑玉清;;当代美国联邦政府教育平等政策的发展及其启示[J];世界教育信息;2007年07期
3 刘复兴;我国教育政策的公平性与公平机制[J];教育研究;2002年10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廖茂忠;义务教育补偿的价值基础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史军;;流行病防控的伦理分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2 张志勇;;人与制度关系的哲学研究综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3期
3 赵芳春;;论我国税法的价值选择[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7年02期
4 颜运秋;陈健誉;;集体合同纠纷与公益诉讼[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8年01期
5 伏创宇;;论公务员不服从违法命令的若干问题[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8年02期
6 陈宏光;;新时期法治思想的创新与发展——十七大报告蕴含的法治思想[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8年02期
7 郑强;;缩小贫富差距与构建和谐社会[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8 章建敏;;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安徽政治生态建设[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9 汤俪瑾;;论政府诚信[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10 强昌文;弱势群体权益法律保护意义论纲[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光辉;;伦理视野下的人文奥运与和谐社会[A];“人文奥运与和谐社会”论坛文集[C];2006年
2 孔毅;;儒家构建和谐社会的执政伦理思想及其启示[A];“人文奥运与和谐社会”论坛文集[C];2006年
3 廖加林;;公私观念与公德、私德[A];“人文奥运与和谐社会”论坛文集[C];2006年
4 王淑芹;;博弈均衡理论与和谐社会的建构[A];“人文奥运与和谐社会”论坛文集[C];2006年
5 徐大建;;社会公平、和谐与经济效率[A];“人文奥运与和谐社会”论坛文集[C];2006年
6 庞永红;;论和谐社会视角下的制度伦理建设[A];传统伦理与现代社会——第15次中韩伦理学国际讨论会论文汇编(二)[C];2007年
7 王芳;;浅论冯友兰“道德境界说”与和谐社会理想人格的建构[A];传统伦理与现代社会——第15次中韩伦理学国际讨论会论文汇编(二)[C];2007年
8 谢军;;伦理意义上的“公共文明”浅探[A];“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公共文明论坛文集[C];2007年
9 靳凤林;;简论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特殊性[A];“传承人文奥运精神,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科学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10 乔法容;;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新途径[A];“传承人文奥运精神,,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科学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道宇;课程效能生成的原理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晋入勤;企业国有产权交易法律制度创新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刘卫先;后代人权利论批判[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周秋君;中国与欧盟:一种集体身份动态系统的建构主义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傅美蓉;从反再现到承认的政治[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戴均;当代中国转型社会的政治认同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张映芹;制度理性与福利公正[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孙峰;当代中国德育价值观的变革[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宋五好;道德教育中人伦价值的重构[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张领伟;保险公司风险处置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阮晓毅;我国柑橘产业化中的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邵江婷;基于社区发展的我国农业生态补偿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董芳芳;湖北省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胡纯;基于社区发展的农村劳动力教育培训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5 陈姝媛;再犯罪人员特殊公共服务供给主体的责任分析[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6 张丽;我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运行中的公正问题探讨[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7 曾焕平;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阶段教育公平的实证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8 朱汉明;基于农民权益的植物新品种保护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9 张磊;我国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10 林冬妹;粤东黄狮村贫困人口生存状况及改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章钟涛,郎永发;抓紧补偿教育 提高初中完成率──小议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程度[J];安徽教育;1995年05期
2 王平;抓好补偿教育 确保完成率达标[J];安徽教育;1995年09期
3 沈国文;走出补偿教育“误区” 加快农村“普九”步伐[J];安徽教育;1995年10期
4 胡庆芳;美国实现全体儿童教育优异的纲领与实践[J];比较教育研究;2000年03期
5 王策三;保证基础教育健康发展——关于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提法的讨论[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5期
6 杨东平;对建国以来我国教育公平问题的回顾和反思[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7 赵曦;扶持社会弱势群体新思维[J];财经科学;2002年04期
8 赵慧珠;中国社会弱者的社会支持因素[J];东岳论丛;2000年01期
9 范进学;论权利的制度保障[J];法学杂志;1996年06期
10 罗伯特·W·康奈尔,李复新 ,马小梅;教育、社会公正与知识[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7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荣珍;;弱势群体参与体育活动的社会价值研究[J];晋中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2 吴安辉;张娜;;弱势群体大学生职业自我效能感提升策略[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1年01期
3 白雪峰;;大学生弱势群体现状与教育策略[J];教育与职业;2010年29期
4 高博;苏婉君;;从弱势群体的类型分析社区教育的教育补偿价值[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年13期
5 许丽英;;论教育补偿机制的构建——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的实现路径探讨[J];教育发展研究;2010年19期
6 秦苏滨;;弱势群体的能力发展与高等教育机会的公平平等[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7 曹勋;;发展弱势群体体育 构建和谐社会[J];体育世界(学术版);2008年11期
8 高敏;张建忠;;我国教育公平问题及其实践策略探析[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9 张元金;;让教育中的弱势群体抬起头来走路——后进生转化的两点策略[J];贵州教育;2007年14期
10 马维娜;;作为生存表达的实践规则与策略——从个人研究经历说开去[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7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汪振纲;;现代风险导向审计运用研究[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09年学术会议(第十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王淑玲;赵海鹏;;连锁药店应对新医改的策略研究[A];2009年中国药学会药事管理专业委员会年会暨“国家药物政策与《药品管理法》修订研究”论坛论文文集[C];2009年
3 袁惠新;戴军;;“入世”与我国农产品加工策略[A];'2000全国农产品加工技术与装备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4 黄鸿;任雪梅;宋yN斐;;一种基于专家系统的分层策略——在FIRA多智能体协作中的实现[A];马斯特杯2003年中国机器人大赛及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5 张文波;;浅谈报刊零售业务的经营策略[A];黑龙江省通信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6 李无双;潘淑君;;新形势下科技期刊发展的策略[A];第6届中国科技期刊青年编辑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科技期刊的实践经验与发展战略论坛文集[C];2006年
7 万宁华;涂兴德;;试谈“数字城市”构建设想[A];加强地质工作促进社会经济和谐发展——2007年华东六省一市地学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7年
8 蔡远文;于小红;;航天测试发控系统软件测试研究[A];1999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9年
9 缪立新;程晓辉;;发展我国城市公共交通策略[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八届年会论文集[C];1998年
10 王文凤;谢雅;张晓勇;;SBD策略在多智能体协作中的应用研究[A];2004中国机器人足球比赛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麦正伟 张明海;波密县多渠道帮助弱势群体脱贫致富[N];西藏日报;2010年
2 通讯员 敖晓妮;弱势群体生活补贴金又提高了[N];巴彦淖尔日报(汉);2010年
3 王立新(作者单位:淮北相王府宾馆);做好弱势群体的思想政治工作[N];安徽经济报;2002年
4 张尚海;请关注和扶助弱势群体[N];安徽日报;2004年
5 孟华 裴闯;2003:弱势群体感受更多关爱[N];科技日报;2003年
6 秀 舟;秀洲为弱势群体开绿色通道[N];人民法院报;2003年
7 记者 王研;和志刚:号召关怀弱势群体[N];新华每日电讯;2004年
8 朱四倍;弱势群体不应成为社保的“弃儿”[N];大庆日报;2008年
9 记者 窦娜;朱岫峰被评为全国优秀慈善工作者[N];周口日报;2008年
10 记者 孟凌声;辽宁省整合畅通弱势群体诉求渠道[N];人民政协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新军;转型时期弱势群体社会保障问题研究[D];安徽大学;2012年
2 董经政;东北老工业基地弱势群体社会心态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邹海贵;社会救助制度的伦理考量[D];中南大学;2010年
4 马成j;基于知识链的企业战略联盟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5 翟波;转型期弱势群体政治参与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6 蔡勤禹;国家、社会与弱势群体[D];南京大学;2001年
7 潘洪阳;转型期中国弱势群体保护中的政府责任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8 刘利群;促进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本药物可获得性策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9 李如密;教学美的价值及其创造[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10 冉东亚;综合生态系统管理理论与实践[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叶林;关于弱势群体和改善我国民工人权若干问题的研究[D];延边大学;2004年
2 冯焱;弱势群体的宪法保护[D];四川师范大学;2010年
3 孟凡平;伦理学视野中的社会弱者[D];曲阜师范大学;2004年
4 谢敬;当前中国社会弱势群体政治参与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5 汪拥政;弱势群体的法律制度保障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6 章燕;关于草根NGO对弱势群体的社会支持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1年
7 李金旺;社会弱势群体法律援助制度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8 王俊;论我国弱势群体的人权保护[D];华东政法大学;2007年
9 孔祥库;恐怖主义与反恐心理战策略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10 许东文;论我国社会的社会弱势群体问题[D];吉林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34784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gkg/1347849.html